APP下载

注重情感体验 发展诗性思维

2020-02-04冒琴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牧童落日诗句

冒琴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激趣。都说孩子的世界是最单纯的世界,千百年前的诗人,用一颗被唤醒的童心,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率真的作品。请大家把自己学过的反映儿童生活的古诗分享给大家。

2.古诗里的儿童各不相同。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村晚》。作者,雷震。(板书:村晚   宋   雷震) (简单介绍雷震)雷震,宋朝人,生平不详……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

【设计意图:课堂是传统文化传承的主阵地,让传统的诗文滋养学生的心灵。课堂上,通过了解学生对与“儿童”相关的诗句的掌握情况,聚焦一个共同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这样的交流,也让教师对学情有基本的了解。】

二、检查朗读,读通古诗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多个学生讀,正音。

3.采用多种形式读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设计意图:借助多种读法,指导学生将古诗的字音读准,节奏读清楚。通过停顿的提示,一步一步把诗歌的韵味读出来。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朗读,朗读伴随着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个性化的朗读得到充分展现。】

三、借助注释,交流大意

1.借助注释或字典理解不懂的字词。

2.通过交流,解决不懂的字词。

(1)陂:池岸。

(2)衔:口里含着。本文指落日半挂山腰,像被山含住了。

(3)寒漪(yī):让人感到寒意的水中波纹。

(4)腔:曲调。

(5)信口:随口。

3.你从诗句中知道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吗?

(引导交流,感知古诗大意:绿草长满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要溢出池岸。远远的,青山衔着落日,它们的影子倒映在池水中,水面闪动粼粼波光。牧童横骑牛背,缓缓地回家去,他拿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理解古诗大意。结合文中的注释,组织语言,叙述大意,让学生主动学习,既达成学习的目标,又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材料的能力。 】

四、品读欣赏,体会诗情

1.想象晚景之美: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1)从两个“满”字你读懂了什么?(节令已在春末,池塘里青草已经长满。多雨的季节,水涨得很高。)

(2)看图找一找诗句“草满池塘水满陂”中和图画上相对应的地方,再说说诗句的意思。(池塘里长满了绿草,池塘里的水几乎要溢出池岸。)你感受到什么?(水草丰美,生机勃勃。)

(3)诗中的“陂”和“池塘”意思一样吗?(它们的意思是相同的,都包括了池塘和池边的岸上两部分。)

(4)“山衔落日浸寒漪”主要写了什么?(写远山落日)  看图理解诗句的意思。(远远的青山,衔着通红的落日。)

(5)为什么要用“衔”字呢?(用一个“衔”字,形象地展现出落日挂在山头上的情景。)

(6)“寒漪”指什么?(指让人感到寒意的水面波纹)“浸”是什么意思?(倒映在水中)

(7)小结:这首诗第一、二两句写山村晚景,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融合,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布置了背景。(板书:山村晚景)

【设计意图:“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教学中,指导观察文中的插图,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对落日美景有直观的感受,得到丰富的审美体验。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并表达出落日西沉的美妙情景,借此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扣住关键的精彩字词,如诗中的“衔”“浸”二字,感受动词的准确使用给诗文带来的价值和意义。这不仅是在教学生学习诗人锤炼词语的态度与方法,同时也是在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推敲、品读字词,是为了让学生拥有学习与探究的空间,也为学生运用语言提供范例。】

2.体会牧童之乐。

(1)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①宁静优美的背景中,牧童出场了。(指名读这句诗,其他同学闭眼想象画面。)“牧童”指的是什么人?(放牛放羊的儿童,这里是指放牛娃。)“归去”是指什么?(回到村里)

②看图理解“横牛背”。

③图上的牧童在吹笛子,哪一句诗和这个画面是对应的?(“短笛无腔信口吹”)

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的?(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奏,没有固定的曲调。)这是一个怎样的牧童?(天真活泼、调皮可爱、淳朴无邪。)

(2)小结:这首诗,写景集中在池塘,写人集中于牧童,两者紧紧围绕“村晚”二字,把人引入对江南优美田园的想象之中,使人对乡村悠然恬静的生活充满向往。

【设计意图:第三、四句诗中,牧童的形象值得学生品味,对“横牛背”“信口”这些关键词的品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牧童生活的无忧无虑。指导品析关键字词,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培育学生语文积累与建构的能力。让学生在怡然自得的情境中,发现美、感受美,提升自己的审美品位。】

3.古诗背诵。

这首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作者用生动、精练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让我们一起把这美好的情景留在脑海中吧!

(生自由背诗)

【设计意图:诗人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指导背诵是为了回归整体,回到诗句本身,在背诵中表达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诗的整体韵味。】

五、交流古诗,拓展提升

诗人的笔下有各种各样的活泼可爱的孩童,让我们在下列几组诗句中去感受一下。(出示)

观游鱼

[唐]   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山家

[元]   刘因

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

怪见溪童出门望,雀声先我到山家。

现在读起来,这些诗句是否也会带给我们一份别样的诗意呢?请大家自由读背。

【设计意图:阅读描写儿童生活的其他诗句,与课前积累的与儿童有关的古诗相呼应。培养学生持续积累、分类整合的习惯,同时,也是为了丰富学生的感受,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小结:同学们,诗歌是我国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首诗仿佛就是一幅多彩的画。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日积月累,多读好诗,感受我国诗歌文化的魅力。

2.搜集并背诵其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句。

【教后所思】

古诗《村晚》的教学通过这样的设计,教学重点突出,学生用多样的方法感受作者描写的乡村晚景之美、牧童吹笛之乐。学生品读诗句,想象古诗描写的情景并能用自己诗意的语言表达出来。扣住关键的字词,初步体会诗人用字的精当,课堂整体效果良好。

要想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的课堂就要给学生积累和实践的机会。在古诗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古诗所描绘的情景,用诗性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理解。教师带着学生反复去体会诗人遣词造句所表达的感情,除此之外,学生还能在课堂上发现诗人遣词造句的别具匠心,感受诗人作诗的独特思维。在此基礎上,学生总结提炼,便能够真正习得语言表达的能力。统编教材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提高了,学生情感体验的丰富性、思维能力的多角度,还需要教师不断地去研究。今后,在古诗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借助图画、创设语境等方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供同类的古诗文比较阅读指导学生学会赏析,从而让学生对诗歌语言的感悟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牧童落日诗句
落日
六一来了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牧童学画
书童垅上行
大漠落日
落日
牧童与老牛
多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