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言语实践:提升语文思维品质的关键路径

2020-02-04仇刘燕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表象老屋文本

仇刘燕

课标要求“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语文核心素养也提出了“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要求,很多教师也在积极践行。然而纵观当下语文教学,学生的思维具有浅表化、简单化、碎片化的特点,怎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呢?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言语实践是语文课的本质。言语实践活动是一系列既需要语言参与,又需要思维参与的活动,语文是语言和思维的辩证统一。因此,言语实践是提升思维品质的关键路径。

一、观察想象,丰富思维的形象性

形象的丰富性指言语触发时脑海中激发出形象的多样化和层次性,或描述形象时能在短时间内涌现与之匹配的语言数量。表象,作为“形象思维加工的最基本的材料”,它的量和质直接影响形象思维的丰富性。学生可通过扩大观察范围,获取表象的量;通过有意观察,引导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积淀静态表象和动态表象,提升表象的质。表象丰富了,当学生读到“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就能浮现对应花卉的形、色、味,还能知道花卉的习性、种类;当谈及“曲径通幽”“半江瑟瑟半江红”时,就能浮现对应的画面,甚至是温度、湿度及身临其境的舒适度。

但人的直接感知有限,有很多事物,比如历史的、宇宙的、微观的等,是不能或难以直接感知的,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辅以想象,以间接的方式丰富表象的量和质。比如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一文,内容有趣,语言也极为优美。为了让学生感受“这真是一场花的盛宴”,可引导学生边读边咀嚼想象:“这些五颜六色的花儿是些什么花?无人知道的对方在哪儿?他们跑出来之前在干吗呢?他们狂欢的场景是怎样的?”诗歌是充满想象的。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就能将诗句变成一个个灵动的画面;学生走进语言、触摸语言,通过细细品味,每一个字词在学生心中就能活起来、生动起来;学生将文字与实际的校园生活相联系,更容易体会“冲了出来”的心情,读起来就更投入、更深情了,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也随之得到了丰富。

二、预测猜想,发展思维的逻辑性

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能力,还应促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如何实现呢?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设置了“预测单元”,这是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大胆尝试。教学中,要启发学生阅读时不仅要了解“文章讲了什么”“有哪些情节”,更要回溯思考“我是怎么读的”“阅读过程中我想到了什么”“我是怎么获得这些经验的”等,不断丰富阅读经验,然后运用于阅读实践。

如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可先让学生说说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交流中,学生能很快说出老屋总也倒不了的原因:小猫、老母鸡、小蜘蛛都希望得到它的帮助。接着,让学生分别找出小猫、老母鸡、小蜘蛛请求老屋帮忙的情节,读一读、比一比,看看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对比阅读,发现这几个故事情节的构段方式相似,都是“老屋认为到了该倒的时候—小动物请求帮忙—老屋答应帮忙”的反复,从而明白了故事的写作奥秘。随机指导学生关注旁批和课后习题,习得预测的策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预测课文接下来发生的情节:还有谁会出现?他会怎样请求老屋帮忙?老屋又会怎么做呢?除了预测故事情节外,还可预测结果。如《小狗学叫》一文中设置了三种结局让学生自主判断,随后鼓励学生猜想更多的结局。学生在预测推理中不仅揣摩了作者的表达意图,关注到了作者的语言表达,更获得了逻辑思维的发展。

三、质疑问难,发展思维的深刻性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思维是不断提问、不断解答、不断追问、不断明朗的过程。教学中,要设计具有思维张力、有价值的问题,即刚好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必须“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问题。

比如在教学《我们奇妙的世界》一课时,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名山大川、日出日落等自然风光,使学生能够初步感受神奇的自然界,在此基础上教师提问:“同学们,大家想一想我们所处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文阅读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组织并指导学生个别读、齐读,同桌之间相互听读课文,掌握生字和新词,最后教师继续追问:“同学们,你觉得课文中作者眼里的世界是怎样的呢?作者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奇妙的世界?这些方面分别在哪些段落中?”通过具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一步步深入思考,相互交流,最后学生自然得出答案:“作者眼中的世界是奇妙的,并且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向我们介绍奇妙的世界。”在掌握全文大致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再次提问:“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开头与结尾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作者通过天空和大地分别展示的哪些景象让你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再一次认真反复朗读描写世界奇妙的语句,并进行深入讨论和交流,进而较为深刻地体会作者热爱世界的思想情感。

阅读教学问题的设计,要摒弃零敲碎打、一问一答,要让提问统整学习内容,呈现更开放、更灵活、更多维、更自主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深入探究,习得知识,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发展。

四、准确表达,发展思维的缜密性

思维的缜密即思维的逻辑应该是严密的,也就是说,思考问题要连贯,表述要有条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体会、学习语言文字的表达,品读文章哪些词语用得好,哪些句子的表达是自己想不到的,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精彩,这样的写作方法有什么好处,还可以怎样运用,等等。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有品位、高质量的品读,指向于体会文章的语言表达。在这个过程中,思维经历理解分析、分析比较、迁移运用。比如,以“你的观点来自课文的哪一部分内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回归文本获取信息;以“你的观点与哪位同学的观点有联系”引导学生认真倾听,从同伴身上得到灵感。课堂要让学生经历“你接着说,你怎么想的,你再試一遍”的“思维孵化”。当学生有了阅读的自我感悟之后,则需要教师提供一个交流平台,进一步丰富、提升他们的学习,进一步“孵化”他们的思维。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指导学生的交流方式,组织好交流的语言,将语言有条理、多维度地串联起来。(1)探讨一个问题时需要多个维度去思考,尝试这样去表达:我同意,因为……我不同意,因为……/我觉得,因为……我推断,因为……/我预测,因为……我质疑,因为……/我认为,因为…… 我的理论是,因为……(2)读一个故事,要快速把握故事的要点,学生需要弄明白,在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这个故事,主角之间遇到了什么问题,产生了什么冲突,这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3)训练思辨水平,学生从书中得到一个观点,可以这样问:你为什么这样认为?然后,学生用这样的结构回答:因为……/比如……/作者说……/根据书中文字……/在第几页……说过……/根据文字,我知道……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学习言语表达的范例和样本。文本语言的规范、准确、妥帖,往往体现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依托文本语言,进行适度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关注表达的准确性,学生的思维会逐步趋于缜密。

五、迁移延伸,发展思维的创造性

潘新和教授曾说:“学生的语言学习需以文本引路,但绝不能止步于亦步亦趋式的语言学习。”教师应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个性化的思维,给学生说话、写话提供宽松的文本空白点,任其“驰骋”,使言语表达成为一种不吐不快的“言语生命欲求”。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读写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学生在读书时不仅要在书上画一画,还要动笔写一写,随时做好批注。比如,可以利用文中的思维空白来扩写、缩写、重写、写读后感……

如教学《狐假虎威》,可以指导学生顺着文本的思路续编故事,进行想象式写话:想一想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狐狸露出马脚,被老虎发现真相。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大胆设想与故事相关的情节,进而悟得“纸包不住火”“真的假不了”等道理。教学《书戴嵩画牛》,可以让学生转换角度讲故事:(1)我姓杜,人称杜处士,我读了不少书,可就是不愿意做官……(2)今天天气真好!放牛去喽!还没出村子,我就看见……(3)我是苏东坡,游历到四川境内,恰巧看到……

随文练笔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对文字的创作能力,更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课堂上,读一读、写一写不仅能缓解学生的阅读疲劳,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既“关注文本”又“跳出文本”,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力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思维是最美的花。教师要立足于言语实践,引导学生关注获取知识的过程,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思维的碰撞,提高他们的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能力,实现思维品质的提升,让每个学生因为思维变得与众不同。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表象老屋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表与里
表与里
不倒的老屋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老屋
透过表象看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