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链接”:架起儿童通往传统文化的彩虹桥

2020-02-04徐晓珍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链接汪伦警句

徐晓珍

传统文化,即“中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势、政治结构、意识形态作用下形成的和流传下来的并且至今仍在影响着当代文化的‘活的文化”。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杨叔子在《走出“半个人”的时代》中说:“学习《老子》《论语》,第一,可以陶冶情感,树立对国家、对民族的高度责任感;第二,可以改善思维,活跃思维,完善思维;第三,可以增加非智力因素。从思想感情、从思维方法、从非智力因素讲,学习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绝对有好处。”

一、透析载体,挖掘传统味

课标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小学低年级则要求“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打开统编本低年级教材,浓浓的传统味儿便扑面而来。特别是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栏目,传统文化更显丰富多彩,几乎囊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每一个部分。纵观低年级的四册课本,“日积月累”中的传统文化大体可分为以下四类:

1.古诗(句)

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几千年的经典教材,其丰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人文精神,自古至今,滋养了无数少年儿郎,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课标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古诗文作为传统文化的精华,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十分重要。统编本教材尤其注重学生的古诗词积累,整个一、二年级仅“日积月累”部分,古诗数量就达14首之多。一年级上册有《咏鹅》《悯农》等,一年级下册有《春晓》《赠汪伦》等,二年级上册有《梅花》《小儿垂钓》等,二年级下册有《赋得古原草送别》《舟夜书所见》等。

2.名言警句

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所以能持续发展、传承,与民族发展积淀下来的优秀品质相关。优秀的品质在历朝历代口口相传,朝代更迭,经一些哲学家、教育家的倡导被记载下来,这些思想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源泉。在历史上有影响的著作如《论语》《孟子》《荀子》等,有影响的人物如陶渊明、诸葛亮、司马光等,这些著作和名人所阐述的一些经典言论,作为名言警句在民间广为流传。低年级语文“日积月累”栏目中,名言警句就像珍珠散在其中,主题丰富,观点鲜明。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不知则问,不能则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此外,二年级下册还安排了《弟子规》(节选)。

3.成语、对联、谚语、歇后语等特殊语言形式

王立群在《智解成语》中说:“成语是汉语中最能表现民族语言特色的部分。成语中蕴含着无比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成语积淀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和优良传统,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上下五千年文明发展过程中,老百姓在生活经验、历史事件、劳动实践中创造了一些特殊的语言形式,它们是我国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语言材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如谚语、歇后语等。一年级安排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等8个描写春天景物的成语,二年级安排了“狼吞虎咽”“龙飞凤舞”等12个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二年级上册安排了“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白马西风塞上,杏花烟雨江南”等对联。谚语、歇后语等特殊语言形式在小学低年级的“日积月累”栏目中也多有安排,如一年级上册有“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等,一年级下册有“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等。

4.民俗文化等专题知识

中国古代文化体现了先人对人生、社会、自然的认识及感悟,充满了智慧。民俗文化,是指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也泛指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大国,这种民俗文化,在几千年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人文性格。因此,对小学生进行中国民俗文化的熏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数九歌》是中国民间的一种计算寒冬腊月到春暖花开日期方法的歌谣,被安排在二年级上册的“日积月累”中。“十二生肖”是典型的中国民俗文化,《二十四节气歌》则是根据古时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编成的,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被安排在二年级下册。

二、链接资源,厚实传统味

“日积月累”,顾名思义,需要天天积累,长时间积累。积累离不开背诵和记忆,但死记硬背、灌输式背记、填鸭式背记和囫囵吞枣式背记,违背了记忆规律和小学生的学习规律,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会直接导致小学生对“日积月累”的知识不感兴趣,不易对传统文化产生期待。“日积月累”,积累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经验与体验。教学时,教师不能局限书本上的一词一句,应注意链接资源,加深学生印象,让表面的文字变得厚重起来,让传统味儿更浓厚。

1.链接人物典故,激起兴趣

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赞可夫说:“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小学生具有爱听爱读精彩故事、趣闻轶事的心理,教师利用哲理性的故事,能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自觉进行新知识学习。追本溯源,我们不难发现,每一首古诗、每一个名言警句都有来头。教学时,将其与背景故事链接,既让学生对所接触的知识有所了解,更使学生联系古诗将其印刻在脑海中。背景故事拉近了学生与古诗、名言警句的距离,使其对传统文化产生亲近感。

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李白的诗《赠汪伦》时,我们可以由李白与汪伦的故事导入。有了李白和汪伦的深厚友谊,再加上“十里桃花”“桃花潭”和“万家酒店”“万姓家酒店”的趣闻轶事,學生一定会对《赠汪伦》产生不一样的情感,更愿意去了解、背诵它。一年级下册出自《论语》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在教学时,我们如果能链接到当时孔子与子贡的对话——“虽然他聪敏而地位高,却不耻于下问,这是常人所不及的”,便不难理解“不耻下问”品行的可贵之处。如此这般,“日积月累”中好多内容都是有相应故事的,教师可以课前准备,课上讲给学生听,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课前搜集整理,课上分享给其他小伙伴。由学生最感兴趣的故事引开去,他们一定会喜欢这样的课堂和这样的“日积月累”。

猜你喜欢

链接汪伦警句
所有鲜花都是警句
读故事编故事之《赠汪伦》
多元链接,彰显科学教学生活化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材使用方法研究
习作教学与校园文化的有效链接
泪别汪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