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中的思辨能力培养与教学设计
2020-02-04黎畅
黎畅
摘 要: 本文基于“现代大学英语精读3 Unit 11: Why Historians Disagree”一个单元的教学实践,结合孙有中教授(2019)提出的思辨英语教学的八项原则(TERRIFIC),探讨高校非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课堂设计,即如何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有效促进学生思辨能力发展。
关键词: 思辨能力 教学实践 八项原则(TERRIFIC) 综合英语
1.引言
随着近年来高校英语教学不断深入改革,思辨能力培养已是目前高等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受到各高校的普遍关注,被认为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Davis & Barnett 2015: 2; Wilson 2016: 256)。《高等学校外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简称《国标》),明确提出教学应融合语言学习与知识学习,以能力培养为导向,重视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传统英语教学中,绝大部分教师只重视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授,只体现英语作为一门外语的工具性(文旭,2018)。黄源深(1998:1)指出英语专业学生和教师存在“思辨缺席”现象,培养外语人才的首要任务即根除思辨缺席的顽症。在思辨能力教学方面,我国学者近十年开始围绕英语专业学生展开对思辨能力的相关研究,并且根据统计(张虹,2019:5),我国2100多所高校专门开设思辨能力课程的仅50所左右,大部分单独设在哲学系或专门项目中,发展面临诸多困难(Dong 2015:354)。在诸多职业发展调查中发现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是职场最主要的能力之一,因此思辨能力的重要性显而易见,高校进行思辨英语教学势在必行。
思辨英语教学是促进学生语言能力与思辨能力融合发展、协作共行的英语教学。综合英语作为高校非英语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应成为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主阵地(Dong2015:365)。目前,国内对英语思辨能力培养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写作等领域(张莲、孙有中,2014,等等)。对于如何在综合英语教学中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研究尚不多,且多集中于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具体的课堂活动的探讨,对于如何在一个具体单元综合英语课堂中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设计研究不多。本文依据孙有中(2019《思辨英语教学原则》中提出的思辨英语教学八大原则——TERRIFIC,分别为对标(Target)、评价(Evaluate)、操练(Routinize)、反思(Reflect)、探究(Inquire)、实现(Fulfill)、融合(Integrate)、内容(Content)。着眼于通过具体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2.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作为高等外语教育的重要议题,需要全体外语教师对思辨能力的内涵有深切的理解,国内外诸多学者对思辨能力的定义多有论述。国外学者Peter Facione等(1990)在“特尔斐”项目(The Delphi Project)中構建了思辨能力的双重结构模型,将思辨能力分为认知能力和情感特质两个维度。Paul & Eulder(2006)在此基础上将其扩展为三元结构模型,包括思维元素、标准和智力特征。本杰明·布鲁姆提出认知分层理论等。国内学者孙有中(2015b:1)指出,在情感态度层面,思辨能力指:勤学好问、相信理性、尊重事实、谨慎判断、公正评价、敏于探究、持之以恒的追求真理;在认知技能层面,思辨能力指:能对证据、概念、方法、标准、背景等要素进行阐述、分析、评价、推理与解释;能自觉反思和调节自己的思维过程。
3.教学设计
3.1教材内容分析
如今思辨能力已成为受过高等教育知识分子的典型特征,更应该成为在校大学生全部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现代大学英语精读3》多为文学题材,文章文学味较为浓厚,选篇内容较抽象,反映出不同时代、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人生百态。学生在学习本教材的同时,应该学会明辨是非,敢于提出疑问,敢于反思,敢于挑战。本研究所选文章为第11单元《历史学家为何意见不一》(Unit 11 Text A Why Historians Disagree)。这是一篇说明文,作者从广义、狭义和自己的角度论述了历史学家意见不一的主要原因,打破了人们对历史学墨守成规的认识,从科学、客观的角度重新审视历史、历史学、历史教科书及其他历史资料。本文从思想到论证都充满了思辨,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很好素材。同时,学生通过学习不同的论证方法,多维度、批判性地看待社会问题。
3.2学情分析
本研究的教学对象为贵州某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金融学专业的本科二年级学生。他们在大学一年级已经学习完《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的前两册,因此对语言技能知识和语言策略已有一定的积累和掌握。根据调查,全班半数以上的学生知道如何做长难句的paraphrase,这是前两册经常教授的语言策略。大部分学生能够适应翻转课堂教学,即课前通过教师发送的微课、PPT、视频等教学资源,对单元的语言知识点、结构自主学习和巩固,为后期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培养思辨能力的问题和教学活动打下了基础。
3.3教学目标
受到孙有中教授提出的TERRIFIC八大原则的启发,大部分原则可用于本单元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多个环节。首先根据对标(Target)原则,本单元教学初就应该旗帜鲜明地确定思辨能力培养目标,如下:
(1)Evaluate the definitions and misconceptions about the history and the study of history.
(2)Evaluate the reasons why historians disagree.
(3)Generate the evidence by concluding and proposing arguments.
在接下来的每一部分教学环节设计中,都会依据以上设定的思辨能力培养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问题。鼓励学生提问、质疑、阐述理据、分享观点,培养自信等思辨技能与思辨倾向。
3.4教学设计与实施
依据孙有中(2019)提出的八大原则中的操练(Routinize)原则,思辨能力是经过反复操练后天习得并且内化的思维习惯。在此可以借鉴1981年由马里兰大学的Frank Lyman提出的(Think-Pair-Share)设计课前、课中及课后培养思辨能力的相关问题,具体操作如下:
课前要求学生首先观看微视频等教学资源,结合以下问题独立思考:
(1)When was history introduced to you as a subject at school? Did you know why you had to study history? Did you like it? Why or why not?
(2)Do you know why ordinary people have different views about the same thing? How do you deal with these differences?
(3)Does history tell us the whole of the human past? Is it possible to know the whole human past?
接下來学生与一位同伴结成对子进行讨论,课中在全班分享自己与同伴的观点。为何设计这样的问题?首先,所有问题围绕本单元思辨能力培养目标而展开,其次,这些问题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无现成答案。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在分享和论证自己的观点的同时,学会倾听和了解对方的思想,学会从不同视角看待问题,学会包容和接纳不同的信息。此活动不仅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提升学生认知技能和思辨品质。
依据思辨教学八大原则中的探究(Inquire)原则,探究式教学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本单元重点是文章的第2部分,陈述了历史学家意见不一致的原因,并通过举例等论证方法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本部分教师重在打造探究型英语教学课堂,采用“对话式教学”(dialogic teaching)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课文(孙有中,2019)。探究型课堂以问题为导向,依据苏格拉底提问技巧,Paul & Elder(2016a, B)总结出7类典型苏格拉底式提问方式:
(1)要求作出说明(Questions for clarification)
a.Could you give me an example that historians can recreate the evidence of the past?
(2)要求阐明问题和议题(Questions about the initial question or issue)
a.Does historians just give us the relevant facts since it is said that facts will “speak for themselves”?
(3)拷问原因和证据(Questions that probe reasons and evidence)
a.Why is it that historians sometimes ignore some facts?
b.What if some important facts are missing? How can they achieve any credibility if their history is based partly on guesswork?
(4)拷问假设(Questions that probe assumptions)
a.You seem to be assuming that historians disagree because they begin from different promises. Do I understand you correctly? How would you justify taking this for granted?
在此环节,教师可结合任务型语言学习和合作型语言学习等教学法,通过循循善诱的提问,促进学生思辨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同步发展。
依据融合(Integrate)原则,本单元融合典型任务性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建构活动。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教师依据班级人数将学生分为8个小组,即4组对子组,每小组提出对应对子组负责段落的至少5个问题(关于单词、词组、句子翻译问题除外),包括长难句paraphrase、句子结构解析、对应的背景知识讲解、段落中句子意义理解及涉及修辞格等问题。各小组成员配合就对子组提出的问题经过查阅资料、相互讨论后解答,做成PPT。组员代表在课上逐一向全班同学讲解。在此次活动过程中,发现通过任务型小组的合作学习,组内成员参与积极性很高。为了完成对对子组的提问,解答对子组提出的问题,组员之前通过独立阅读输入大量语言资源,在讨论过程中达成一定的共识,产出大量真实的口语交际互动。此项活动并不是为了语言的机械练习而设计,要求学生通过讨论确定理由和证据,最终给出判断。在这一教学活动实施结束后,教师会对各组成果作出评价,纠正错误及补漏知识点。同时,教师会安排一个简短的讨论,要求各组成员反思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且要求组长将组员的反思日志(包括此项活动的意义及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收集起来。教师依据学生们的反思日志,总结今后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思辨倾向,以及改进今后的教学方法。这一环节结合孙有中(2019)提出的八项原则中的反思(Reflect)原则。Howes(2017)的实证研究证明,写反思日志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針对以上教学活动,教师都会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进行评价,比如课文学习结束后,教师会给学生布置口头报告作业。如:
Comment on any one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1)History is the science of man.
(2)History is the discovering of the constant and universal principles of human nature.
教师会参考Paul & Elder (2016a: 60)提出的思辨能力培养模型,给学生提供口头作业评价标准,让学生了解并运用该标准进行同伴评估。同伴互评不仅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生生互动,还能将思辨标准内化为思辨习惯,外化为思维能力。此教学安排其实隐性地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实现和德育发展,即八大原则中的实现(Fulfill)原则,一方面学生可以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学会批判地看待问题,学会求同存异,学会接纳和包容。这些良好的思辨品质,是思辨能力发展的重要体现。
4.结语
通过本课例的教学实践,结合孙有中(2019)提出的八大原则,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语言技能训练结合思辨能力培养,二者有机融合,使思辨能力培养目标显性化。与此同时,教师应高度重视自身思辨素养的提升,做思辨型教师才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贵在坚持,反复训练,日后会将此原则更多运用于实际教学实践之中,以此丰富综合英语思辨能力培养教学。
参考文献:
[1]孙有中.思辨英语教育原则[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9(06):828-835.
[2]孙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J].中国外语,2011(3):49-58.
[3]孙有中.外语教育与思辨能力培养[J].中国外语,2015(2):23.
[4]张莲,孙有中.基于社会文化理论视角的英语专业写作课程改革实践[J].外语界,2014(5):2-10.
[5]杨立民.现代大学英语(第二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6]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2010(1):11-16.
[7]Facione P. 1990. Critical Thinking: A Statement of Expert Consensus for Purposes of Educational Assessment and Instruction. Research Findings and Recommendations[EB/OL]. https://files.eric.ed.gov/fulltext/ED315423.pdf (accessed 02/06/2019).
[8]Howes L. 2017. Critical Thinking in Criminology: Critical Reflections on Learning and Teaching[J].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22: 891-907.
[9]Paul R & L Elder. 2016a. Critical Thinking Competency Standard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0]Paul R & L Elder. 2016b. The Art of Socratic Questioning[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