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目的论对绘本翻译的指导

2020-02-04陈亚琴

文教资料 2020年31期
关键词:目的论翻译绘本

陈亚琴

摘   要: 绘本是外来词汇,也可理解为图画书,最早见于日本的汉字写法,可以理解为“画出来的书”,以绘画为主,带有少量文字。目前我国市场上流通的绘本大多是翻译的国外绘本,因当下儿童文学翻译缺少相应理论作为指导,所以翻译之后的文本反而不适宜作为绘本阅读。目的论属于功能主义翻译学派重要的构成部分,强调功能主义及社会文化因素,认为翻译行为是人类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本文讨论了绘本的特点,分析了目的论的核心思想,从词语选用、句法重构等方面讨论了目的论关于绘本翻译的指导,以为我国绘本翻译工作提供相应的指导。

关键词: 目的论   绘本   翻译

绘本是儿童文学的主要形式,有助于促进儿童健康良性地成长,对儿童未来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西方欧美发达国家普遍认为儿童经典绘本可以作为儿童早期教育的最佳读物,并将其列为儿童必读读物,学龄前儿童读物中,绘本占比不低于70%。随着绘本在我国日渐兴盛及高速发展,许多父母逐渐认可其在教育方面的价值,将其作为儿童的早期读物。但是,绘本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优质绘本数量不足,从国外引进优秀绘本成为必然趋势。当前我国市场中流通的绘本质量参差不齐,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儿童文学翻译缺少对应的理论指导,使得译文整体质量不高。讨论目的论针对绘本翻译产生的效果,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重点。

一、绘本的基本特点

(一)双重读者

绘本的受众群体普遍为学龄前儿童,普遍仅具备较为基础的语言能力,绘本设计需要将促进儿童阅读技能提升作为主要目标。许多绘本的文字表述都通过儿童尽管无法阅读却基本能够理解内容的表达方式呈现。绘本的阅读方式是由父母为儿童讲读,之后儿童逐渐掌握一定阅读能力之后可自主阅读[1]。可见,绘本的读者分为两类,即父母与孩子,在儿童尚且不具备自主閱读能力的情况下,父母充当第一读者的角色,帮助儿童深入了解绘本故事内容,不仅有助于提高儿童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使孩子更信赖父母。儿童是绘本的主要受众群体,绘本与其他儿童文学一样具备教育及娱乐两项功能,孩子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发现乐趣,感受绘本中色彩及画面的刺激,在绘本的影响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强化感悟美的能力[2](180-181+184)。

(二)图文兼备

图画与文字彼此补充,属于绘本最基础的形式。绘本内图画与文字都至关重要,甚至对于文字阅读能力较弱的儿童而言,图画更关键与重要。部分绘本中,图画具有独立表述故事的效果。换言之,即便儿童不阅读文字内容,仅观看图画也能完整地了解故事脉络。在绘本设计过程中,文字处于附属地位,是图画的附加及说明。绘本质量评估中,图画是极为重要的评估标准。以凯迪克大奖评审标准为例,艺术技巧是一项重要的考量标准,包括图画是否完整地反映了书籍故事、主题;绘制风格是否符合该书籍故事等[3](198-199)。

二、目的论核心思想

(一)目的法则

德国学者Hans J. Vermeer基于Reiss提出的理论提出的理论内容中,目的论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Vermeer表示翻译的首要原则即“目的法则”,指的是翻译目的是翻译行为的一种决定性因素,认为文本应一定目的而产生,同时为这一目的提供服务。目的论提出翻译领域包含如下三个目的,即翻译者的目的(收益)、译语背景下的交际目的(启发读者)及通过合理的翻译方案或方式实现目标(如为了展现语言结构具有的特殊性而直接选用直译的方案)。

(二)连贯性法则及忠实性法则

连贯性法则代指一文需要满足与内连贯的标准,语内连贯代指译文需要可以令接受者更深入与全面地了解与认识,同时在目的与文化及运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之中存在意义。忠实性法则代指原文同译文之间需要保证语句连贯的统一,近似于日常所言的忠实原著,实际忠实需要实现的程度及所用方法,需要参考译文目标或翻译人员关于原文理解情况。

(三)绘本翻译的目的

绘本翻译具体要实现的目标主要受到绘本读者群体及绘本自身特点的影响。读者群体一般是尚未到学龄的幼儿,该群体是绘本核心阅读群体,与学生及成年人在阅读能力与认知能力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个人的认知能力及语言能力尚未完全发展,主要表现为形象思维[4](59-60)。绘本文本的特征体现在绘本通常情况下都是以图文兼有的形式出现,利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表达把直观形象且具有趣味性的故事展示给目标读者。这种具有童趣特征的文本语言内容纳了排比、比喻、拟人及夸张等不同的修辞方式,令儿童进入绘本营造的世界中,感悟故事的精彩,并在其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绘本翻译旨在协助儿童更深入地认知绘本内讲述的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与情景传达的道理及感情,借此激发儿童的阅读热情,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5](139-140)。

三、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绘本翻译工作

(一)词汇方面

词汇是翻译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所有绘本段落都由一个个词汇构成,所以词汇翻译是否合理,直接决定了绘本翻译整体质量的高低。一些翻译人员选择直译的方式,但是部分单词直译之后理解难度较高,导致内容无法理解。基于目的论指导,翻译者在词汇方面应该遵循化难为易的原则,积极添加叠音词或拟声词,借此强化译文的可读性,达到帮助儿童更容易理解文本内容的目的。

结合学者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而言,认为2岁至7岁的儿童思维普遍为具象思维,通常情况下,借由事物本身最直接的外部形象、表象及彼此之间的关联性构建相应的思维活动。因此,学龄前儿童本身并没有掌握过多书面或相对抽象的词汇。以Mr Bears New Baby译文为例,翻译该语句时,便可针对其中的生词或难度较高的词汇进行简化,并利用一些便于理解的叠音词或拟声词,令绘本译文更适应学龄前儿童阅读,可读性得到提高。具体如下例:

例句1:Mr Bear patted the baby gently on her back and whispered in her ear.

译文:熊爸爸轻轻拍打小宝宝的背部,在她耳边轻轻地说着。

例句2:My shoulder is soggy with all these tears.

译文:我的肩膀因为泪水而变得湿透了。

上述两个例子都是将部分难以理解的词汇简化,以达到加深儿童理解的目的。如例句1中的“whispered”,并没有直接翻译为“低声细语”,而是翻译为“轻轻地/轻声地”,翻译变得口语化,且浅显易懂,儿童能够更直接地了解含义。又如例句2中的“soggy”可翻译为“浸透”,但是浸透的含义较为抽象,并非儿童所能理解的词汇,为了降低难度以增强可读性,并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将其翻译为“湿透”。但是,在目的论指导下,翻译绘本并不代表仅注意其是否通俗易懂,绘本作为儿童文学,应当有其文学价值与艺术价值,用词理应保证精确、生动。如下例:

例句3:But the new baby closed her eyes,threw back her head and opened her mouth for a huge squeak.

译文:小宝宝紧紧合上两只眼睛,扭过头,张开嘴开始嚎嚎大哭。

就例句3的译文翻译而言,将“a huge squeak”译为带有叠音词的词汇“嚎嚎大哭”,在最大限度地避免幼儿理解出现障碍的情况下,对当时情景的描述更精确,表现了当时熊宝宝难过的神态,为读者生动地描述了熊宝宝哭泣的场景,容易在读者群体中引发情感的共鸣。又如:

例句4:Mr and Mrs Bear sang the new baby a lullaby. But that didnt work either. There was a knock at the door.

译文:虽然熊爸爸与熊妈妈为熊宝宝唱了首摇篮曲,但是并没有效果。忽然,咚咚咚,聽,有人敲门。

父母为半夜哭闹的宝宝喂奶,然后唱摇篮曲,最终都没有达到好的效果,而在慌乱过程中,有人敲门。原文的“knock”翻译为“敲”,译文中不仅将敲这一动作翻译出来,而且增加了敲门的拟声词,模拟了敲门的声音,增加了听觉刺激,有助于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同时引起读者关于后续故事发展的关心及兴趣。

(二)句法方面

可通过拆译法,将较长的长句或从句转化为简单的句子。以绘本“The Animals Book”为例,在翻译过程中,需要翻译大量定语从句及长句,大部分句子单词数量不少于20个,若直接翻译,则单句字数过多,不仅增加了儿童阅读的难度,还有可能降低儿童的阅读兴趣。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英语注重形合,汉语则更倾向于意合,英语句法的表述形式同汉语之间有较大的差异。翻译者在翻译绘本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英语同汉语之间的差异,使译文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避免出现儿童无法理解文章内容的现象。具体如下例所示:

例句5:And of course dont forget the furry gray mouse that may live in a hole that it makes in a house.

译文:当然,也别忘了,灰色毛茸茸的老鼠可以在房间里打个洞,然后住下来。

上述例句在翻译过程中便是遵循目的论的指导,将长句子拆分为多个短句然后翻译。例句5中,单词数量较多,其中包含两个定语从句。笔者通过拆译的方式,对原句进行拆分,结构方面更贴近汉语表达的语序,使语义的表述更精确。弱势翻译者完全依照原句的语序翻译,翻译结果将变得较为生硬且给读者以别扭的感觉。

(三)修辞方面

为了符合儿童语言的运用习惯及个人认知能力,绘本语言普遍采用比喻、夸张及拟人等修辞方式令文章更加具有趣味性,提高文章可读性,使语言更加具有形象性,以保证文章内容浅显易懂、简单优美,不仅可以向读者详细介绍故事的具体情节,还可以同绘本中的图画之间形成呼应,两者相得益彰,使儿童更容易理解。儿童思维具有具象性特征,译文语言需要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如此方可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提高儿童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以绘本The Wish Giver为例,在翻译过程中可积极运用拟人及比喻等修辞方式提高文本的趣味性。具体如下例:

例句6:She (Layla) held Morgan, her bear so close her tears were like raindrops on his fur.

译文:她紧紧地抱着熊娃娃——摩根,眼泪一滴滴仿佛雨滴一般掉落在熊娃娃的皮毛上。

例句7:Laylas eyes shone with hope.

译文:蕾拉的眼睛充满着希望,仿佛金子一般在发光。

例句6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雨滴是儿童日常较为常见的物质,自然能够联想到此时蕾拉的表情及心情的悲伤。例句7中“仿佛金子一般在发光”是动作的描写,翻译者通过这一比喻充分展现了蕾拉此时愉悦的心情。这种修辞方式的运用,有助于提高绘本的趣味性,借此激发儿童的阅读热情。

功能翻译理论为绘本翻译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目的论这一功能翻译理论最关键的理论,为绘本翻译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持。绘本翻译者应明确掌握绘本及读者的特征,基于目的论的指导,从词汇、句法及修辞等方面提高翻译质量,满足绘本阅读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李诗雅.目的论视角下的绘本翻译——以《比得兔的世界:帕德尔鸭和她的朋友们》为例[J].海外英语,2019(15).

[2]唐明利.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绘本汉译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03).

[3]李秀玲.目的论对《独一无二的伊万》翻译的指导作用分析[J].环球市场,2018,000(022).

[4]王秋蕾.目的论对译者的指导作用——以《上帝的宠儿》三个中译本为例[J].海外英语,2019,392(04).

[5]田永丽.目的论指导下的新闻英译分析——以《今日绵阳》英译为例[J].海外英语,2018,000(006).

[6]李园.试谈儿童认知水平与欧美绘本翻译相关问题[J].文教资料,2018(6).

猜你喜欢

目的论翻译绘本
目的论视角下的宜兴特产翻译实践研究
绘本
绘本
绘本
从“目的论”三大法则谈外宣中古诗修辞的翻译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从目的论看环保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翻译功能目的论视阈下的科技文本翻译——以认知无线电翻译为例
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