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形象引入对外汉语教材的积极作用

2020-02-04王玉英江苏杨

文教资料 2020年31期
关键词:国家形象作用建议

王玉英 江苏杨

摘   要: 为更好地建构国家形象,掌握“自我建构”主动权十分必要。对外汉语教材作为语言的载体,在传播国家形象中,具有独一无二的媒介作用、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激发学习者的再传播作用。如何将国家形象引入对外汉语教材中,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国家形象入手,分析将其引入对外汉语教材的必要性,提出建议,以为建构国家形象提供参考。

关键词: 国家形象   对外汉语教材   作用   建议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掀起了汉语热。随着中国的发展,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形象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国家形象建构是中国走向世界必不可少的一步,良好的国家形象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对外汉语教材作为载体,对构建和传播国家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外汉语教材有着独特性和优越性,在构建国家形象中,是中国形象的载体,承载着塑造和传播中国形象的重任。对外汉语教材塑造良好的中国形象,显得十分必要。对外汉语教材是学习者直接的接触媒介,为留学生与中国搭起一座桥,潜移默化地将中国形象展现在留学生的面前,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

一、国家形象

作为一个大国,关注国家形象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国家形象建构是中国走向世界必不可少的一步,良好的国家形象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在中国形象建构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冲击和挑战,国家形象建构问题,广大学者应予关注。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的政治学者、新闻传播学者等,纷纷关注国家形象问题。随着后来的发展,“国家形象”引得大批社会人士的讨论。特别是随着中国的发展,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关于国际形象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研究的领域。

管文虎(1999)将国家形象定义为“国家形象是一个综合体,它是国家的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对国家本身、国家行为、国家的各项活动及其成果所给予的总的评价和认定”①。孙有中(2002)年指出,国家形象是一国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对该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与地理等方面状况认识与评价,可分为国内形象和国际形象②。赵雪波(2006)认为,国家通过自己的行为塑造自己的形象可以成为国家形象的自塑,从他塑的角度讲,一个国家对自己的国家形象是无能为力的。他认为,从根本上讲,一个国家的国家形象要靠国家自塑③(63-65)。

可见,国家形象包括自我塑造的形象和国际他塑形象。长期以来,中国在国际的形象建构主要是“他者建构”,中国在国家形象建构方面处于被动地位。可随着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让世界倾听中国故事尤为重要,由中国自我建构国家形象,是这个时代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在国际建构良好的中国形象,中国掌握“自我建构”的主动权,立足于本民族文化,建构和传播良好的国家形象,就显得十分必要。

国家形象的自我建构,是立足于国内,向外展示的,当自我建构的形象被国家社会认可,才会转变为他塑形象。如果自我形象建构得不真实,在传播之中,自然就会影响他者形象。在对中国形象的认知过程中,对他们学习汉语有着直接的影响,留学生在学习当中,接触最多、最直接的便是对外汉语教材。这意味着将国家形象引入对外汉语教材中,是必不可少的,而对外汉语教材在传播中国形象时,有着很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对外汉语教材传播国家形象的积极作用

(一)独一无二的媒介作用

隨着汉语热的兴起,对外汉语教材无疑是传播中国形象的重要媒介。

相较于其他媒介,对外汉语教材是汉语学习者最直接的接触媒介。对外汉语教材帮助学习者认知中国国家形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文本的方式,将中国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等注入教材中,教材展现的人物、事物等都是组成国家形象的部分之一,教材涉及中国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在学习者的面前,让他们各方位、立体全面地了解中国。

在教材编写中,除了注重功能、原则等因素外,还需要将中国形象引入其中,让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的同时,对中国有更深的理解。对外汉语教材和其他教材不同,有着特殊性,教材中的内容等直接影响留学生的“中国印象”。因此,对外汉语教材在建构国家形象这一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孟华(2001)谈到,大多数人往往不是通过自己的直接接触感知异国,而是通过阅读作品或其他传媒感知异国形象④。学习者想要了解中国,最直接的方式便是从教材出发。语言教学离不开教材,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落实,对外汉语教材走向世界,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一扇窗户。达尼埃尔-亨利·巴柔曾说,一切形象都源于“自我”与“他者”“本土”与“异域”关系的自觉意识之中④。中国形象对于学习者来说,是“他者”,是“异域”的,相较于电视、广播、报纸等途径让学习者了解中国,对外汉语教材中建构的中国形象更平和。对外汉语教材并不是直观地将中国形象拿到学习者的面前,而是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传达知识的同时,隐性地将中国形象呈现给学生。通过学习教材,学习者经过“他者”形象完成自我形象的建构。

对外汉语教材潜移默化地把中国的社会文化、政治制度、经济建设等传递给学习者,巧妙地处理了因文化意识等不同而造成的逆反心理,对传播中国形象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三)激发学习者的再传播作用

教材中包含的文本内容,讲述了精彩的中国故事、传达了优秀的中国文化、呈现了良好的中国形象。教材将中国的人、事、物结合在一起,展现了现当代中国的社会现状,给学习者心中留下了属于中国的印记。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内容,影响着学习者对中国的印象,当他们学有所成时,影响深远的中国文化会激发学习者向亲朋好友传达中国文化。由本国人讲解外国文化,更有亲和力,因此,学习者能转变为中国形象的传播者。

对外汉语教材中的中国形象,是整体社会的一个缩影,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培养学习者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通过中国文化的长期影响力,可以逐渐改变国际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将真实全面的中国形象呈现在外国人的面前。

三、对外汉语教材在国家形象传播中的思考

基于全球汉语教材库的统计发现,2004年以来,我国在146个国家建立了525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孔子课堂。学汉语的海外人士数量猛增,据统计,已超过一亿⑤(76-91)。随着对外汉语教材的增加,国内对国家形象的研究日益增多。但多以他者建构为主,而不是对自我建构的研究。国家形象的传播,同时代表着中国文化传播,除了需要媒体、电视、广播等媒介为渠道,还需要借助语言作为媒介。

语言的传播是以国家为基础,语言的传播促进国家的发展。在国家形象传播中,对外汉语教材作为语言和文化的载体,势必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国内很多学者认为,对外汉语教材对中国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在实践中,教材如何将国家形象引入其中,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吴平(2013)认为对外汉语教材需要运用一些文化策略、和而不同的文化策略、合作策略及顺序策略创建一个更加温暖和更加积极的中国形象⑥(347-353)。柯雯婧(2015)提到可以将对外汉语教材视为中国形象自我构建的一个平台,提出从学习者的需求出发,提供符合学习者文化和认知的内容,并且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用多媒体辅助,从而将中国形象在教材中以复杂性、多维度性、动态性和相关性的方式呈现出来⑦(110-111)。学者们却忽视了学习者和教师,在传播中国形象时,教师的引导和学生需求也是必不可少的。

四、国家形象引入对外汉语教材的建议

赵金铭(2013)认为“国际汉语教育的本旨是汉语教学”⑧(11-18)。从本质来说,对外汉语教材为对外汉语教学服务,是学习者学习汉语的工具,并不是专为建构和传播国家形象而设置的。

语言本身承载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教材中不可避免地会从各种角度呈现国家形象。教材中的国家形象并不是随便选取的,而是由编写者选择不同的材料显示的。学习者在接受教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感受目的语的国家形象。将国家形象客观、生动、形象地引入教材中,需要从学习者、教材和老师三个方面思考。

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原则之一是趣味性,教材内容和形式都要有趣,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让学习者主动学习,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对教材感兴趣,认同教材中的内容,才能认真了解中国。教材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习者的需求,具有针对性,求同存异。

对外汉语教材要与时俱进,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对外汉语教材内容要体现“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客观、全面地反映中国现状,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材与时俱进,将充满活力的中国、幸福安乐的生活现状呈现在学习者的眼前。对外汉语教材要有选择性地选取代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与现代精髓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精华。

发挥老师的作用。教材中的不足之处,可以通过教学弥补。由于科技的发展,除了教材以外还有许多辅助措施。比如图片、视频等教学设施,通过网络技术,保证教学的多样性和材料的真实性,让学生从多个方面更好地了解中国。

五、结语

对外汉语作为载体,对构建国家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地建构中国国家形象,中国掌握“自我建构”的主动权是十分必要的。对外汉语教材作为语言的载体,在传播国家形象中,有着独特性和优越性。在构建国家形象的过程中,是语言和文化的载体,同时是中国国家形象的载体。对外汉语教材作为国际汉语教育事业不可分离的一部分,承载着塑造和传播中国形象的重任。对外汉语教材是外国留学生直接接触的媒介,为留学生与中国建立了桥梁。教材中的知识文化潜移默化地将中国形象展现在留学生的面前,为学习者塑造了一个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

注释:

①管文虎.国家形象论[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②孙有中.国际政治国家形象的内涵及其功能[J].国际论坛,2002(3).

③赵雪波.关于国家形象等概念的理解[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05).

④孟华.比较文学形象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⑤周小兵,张哲,孙荣,伍占凤.国际汉语教材四十年发展概述[J].国际汉语教育(中英文),2018,3(04).

⑥吴平.对外汉语教材与国家形象[C].北京:第二届国际语言传播学前沿论坛论文集,2013(10).

⑦柯雯婧.对中国形象引入对外汉语教材的思考[C].变革中的国际汉语教育——第四届汉语国别化教材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15(5).

⑧赵金铭.国际汉语教育的本旨是汉语教学[J].汉语应用语言学研究,2013(00).

参考文献:

[1]管文虎.国家形象论[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2]孙有中.国际政治国家形象的内涵及其功能[J].国际论坛,2002(3).

[3]孟华.比较文学形象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赵雪波.关于国家形象等概念的理解[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05):63-65.

[5]包文英.试论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公共外交意识[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43(06):100-104+152.

[6]赵金铭.国际汉语教育的本旨是汉语教学[J].汉语应用语言学研究,2013(00):11-18.

[7]吳平.对外汉语教材与国家形象[C].北京:第二届国际语言传播学前沿论坛论文集,2013(10):347-353.

[8]柯雯婧.对中国形象引入对外汉语教材的思考[C].变革中的国际汉语教育——第四届汉语国别化教材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15(5):110-111.

[9]包文英.汉语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J].国际汉语教育,2013(01):64-70+200.

[10]周小兵,张哲,孙荣,伍占凤.国际汉语教材四十年发展概述[J].国际汉语教育(中英文),2018,3(04):76-91.

本论文为“对外汉语cMOOC教学有效性研究”(吉教科办GH180131)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国家形象作用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国家形象“加分”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