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

2020-02-04方德全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17期
关键词:心理辅导教育策略健康成长

方德全

【内容摘要】学生身心发展的还不成熟,在成长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和矛盾,容易出现困惑、易怒、叛逆、孤僻等心理问题。而且大部分学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自制力也比较差,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针对一些现象,学校应重视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设置教学课程,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组织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来愉悦学生的身心,坚持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确保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学校心理工作的开展意义和现状,针对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心理辅导  教育策略  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纲要指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明确了学校开展心理辅导工作的原则和内容、实施方法、具体要求等。目前,大部分学生在家受到家长的宠爱,自我意识比较强烈,缺乏人际交往、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会导致学生出现不良的心理问题。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开展心理辅导工作,使学生和谐、健康的成长。

一、学校开展心理辅导工作的重要性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关注到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不仅是学生身体和生理上的发展,还要保证学生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德行,提高学生的智力,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在二胎政策的影响下,部分学生在成长中出现了情绪低落、孤僻话少、懒惰自私等问题,尤其是随着学生的不断发展,他们的心理越来越复杂,不会将自己内心的想法直接表露出来,教师无法及时发展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辅导工作地发展能正面、及时地给予学生帮助,使学生始终处于健康的心理状态。其次,近些年来,学生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除了外界因素外,还与学生心理敏感、抗压能力差等有关。心理辅导能帮助学生调节心理问题,缓解学生的学习、成长和人际压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心理品质。最后,在现代化时代背景下,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敢于面对和适应社会压力。心理辅导能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形成健康、个性的心理品质。因此,教师应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充分挖掘出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二、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现状

1.对心理辅导存在错误认知

大部分学生对心理辅导认识地不全面,认为自己没有心理问题,没必要接受心理辅导,还有部分学生受到电视剧、电影等内容的内容,认为自己接受心理辅导就是有“精神病”,还会被催眠、被窥视自己的隐私等,不愿参与到心理辅导中。其次,有些学校会请专业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认为这就是开展心理辅导,导致最终的效果不佳。

2.缺乏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学校会聘用师范学校的学生担任教师,没有了解到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而且教师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技巧。而且,一般都是由学校组织心理健康活动,没有针对性的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导致学校心理辅导过于形式化和程序化,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

3.盲目的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许多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导致非心理学专业的教师不知道该如何借鉴工作经验,无法顺利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其次,很多教师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盲目运用社会上流行的辅导方法,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没有产生实质性的效果。

三、学校开展心理辅导工作的策略

1.组织教师培训,提高专业素养

在开展心理辅导工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有专业的素养和熟练的技巧,但许多教师非专业出身,又缺乏心理辅导的经验,因此,学校要积极组织心理知识培训,并请专业的心理辅导专家到学校讲座,让教师提出自己的问题,从而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师的心理辅导水平。其次,心理辅导能力需要在实践中培养,教师要敢于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多与学生交沟通交流,这样既能锻炼自身的心理辅导能力,也加强了对学生的了解,有利于心理辅导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刚刚开展心理辅导工作的教师不要盲目,而是要先从小事入手,循序渐进的适应心理辅导工作。例如教师可以多观察本班学生的日常情况,及时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心理辅导,提高学生对自己的信任度和依赖感,同时丰富了教师的经验,提高了教师心理辅导的自信,增强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养。

2.创新辅导形式,提高学生兴趣

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教师无法提前制定辅导内容和辅导方法,因此,教师可以利用集体活动来加强对学生的了解,解决学生间存在的矛盾,激发出学生对心理辅导的兴趣。而且教师可以在集体活动中渗透有关心理健康的热点话题,通过情景表演、集体游戏、互问互答等活动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和适应能力,缓解学生压抑的情绪,纠正学生不良的心理问题。例如教师可以针对攀比心理开展集体活动,让学生自己编排相关的小品,使学生认识到攀比心理的不良影响,再让学生说说如何改正攀比心理,以此来纠正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还可以开展“悄悄话”的活动,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提高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同时,教师要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多与家长交流正确的心理辅导方式,共同找出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这样才能因材施教的开展心理辅导,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3.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信任学生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心理辅导工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深化学生对自我的认知,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帮助学生能摆脱学习和成长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维护学生的尊严,营造出平等、民主的班级氛围。例如在教学中,学生会有不同意见,教师应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表达自己的想法,再委婉合理的评价学生,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而且对于性格孤僻、自卑的学生,教师应积极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找到心理辅导的突破口,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心理品质。

4.借助网络教学,正确引导学生

网络心理健康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开展心理辅导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利用互联网积极获取专业知识和信息,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利用建立网络平台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帮助。例如教师可以在校园网公布有关心理健康的信息,提高学生对心理辅导的认识,还可以利用线上聊天软件与学生交流,以此来加强师生间的交流。这样既能提高心理辅导的效果,还降低了学生对心理辅导的抵触心理,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为学生介绍正确的上网方式,为学生提供信赖的学习网站,避免学生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心理辅导工作的过程中,教师主动提高自身的心理教育水平,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培活动,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心理健康活动,照顾到每位学生的情绪,通过集体辅导和单独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因此,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大胆开展实践活动,运用多样化的形式提高学生对心理辅导的兴趣,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借助互联网正确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出心理辅导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开霞. 建立工作范围意识,做好学校心理辅导工作[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10):55-57.

[2] 袁东. 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常见问题与对策[J]. 辽宁教育,2017(06):29-31.

[3] 漆谊中.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优化策略研究[A]. 《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七卷)[C].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698-702.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市南村镇郭庄学校)

猜你喜欢

心理辅导教育策略健康成长
让学生在关爱中健康成长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浅析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的运用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
因为有你,我才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