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方法研究

2020-02-04苗沛

商场现代化 2020年24期
关键词:方法研究风险管理商业银行

苗沛

摘 要:现阶段,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例如管理理念较为落后,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管理方法较为传统,管理过程信息技术水平较低的问题,因此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风险管理效果,并结合商业银行常见风险种类,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方法,进而提高商业银行经济效益。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法研究

商业银行在业务管理过程中,应使银行全体人员均能够养成科学的风险防范意识,同时衡量业务风险与业务收益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丰富商业银行业务类型,制定科学并具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方法与防范措施,进而为商业银行可持续经营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商业银行风险概括

1.银行风险管理概括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数量也有所增加。商业银行等在各省、市、县、镇以及村中均有所分布,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生活的便利性。商业银行能够为大量的中小型私营企业提供大量的经济成本,进而确保我国中小型私营企业可持续发展。假使商业银行能够健康平稳发展,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社会发展以及经济体制完善。就目前来说,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一项重要内容,据相关数据显示,商业银行对于风险管理的资金、人力以及物力投入是极其庞大的,共占银行总盈利的45%左右,虽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以及物力,但是难以彻底解决银行经营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问题。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急需解决的一项内容。

2.商业银行风险特点

首先,风险发生几率以及风险危害较传统企业相比略高。与传统行业相比,商业银行以货币为产品进行经营;商业银行在经营期间,其经营亏损问题更加容易出现。假使商业银行存在经营管理不当问题,将会导致经营风险的发生,并且其造成的危害与传统企业相比也更加严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金融发展水平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依赖第三方支付,因此商业银行的发展对国民经济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一旦商业银行在经营期间产生经营风险造成商业银行破产,严重时将会直接影响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其次,商业银行的经营性质导致其风险具有一定的双重性。商业银行风险来源主要包括两点。第一,内部管理存在不足,将会造成资金亏损等问题出现,这对商业银行的持续经营是不利的。第二,商业银行客户所引发的风险。当商業银行客户向商业银行申请数额较大的借款时,并未在规定期间还清,这就会造成商业银行内部发生贷款亏损等问题,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经济收益。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所出现的风险不会单独爆发,当风险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将会出现多种风险危机。

二、常见商业银行风险种类

1.信用风险

在利率管制背景下,经济波动相对较为稳定。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加深,利率管制渐渐被淘汰,这就会导致经济变量不稳定的现象出现,因此借款方未按合同内容执行合同义务而给商业银行带来经济损失的概率就有所提高,这就会引发信用风险。风险涵盖范围相对较广,其涵盖于表内业务以及表外业务,例如贷款承诺、信用担保等,甚至在衍生工具交易过程中都会有信用风险的出现,因此信用风险管理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随着商业银行间竞争现象的不断加剧,商业银行通常会提高贷款利率,确保利差收益平稳。对于贷款企业来说,这就会增加贷款企业的融资成本。对于一些高收益的企业来说,融资渠道多样性会造成借款企业由银行融资向其他融资方式进行调整。对于一些规模较小、融资手段较为单一,并且信用较差的企业来说,其只能通过商业银行获取贷款,这就会造成信用较好的借款方选择其他渠道进行融资,造成银行贷款质量重心降低,造成风险提高。换言之,当利率水平提高时,信贷市场中低风险项目会被高风险项目所代替,造成市场平均风险提高,引发逆向选择风险的发生。利率升高会造成商业银行资金成本上升,导致利差收入下降。由于商业银行经营目的是为了获取收益,因此商业银行更加倾向于将有限资金借给愿意支付高额利息的贷款方,由于商业银行与借款方二者间信息很难及时传输,导致银行难以及时了解借款方的资金用途,所以很难对借款方的风险特点进行判断。借款人在获取高额借款后,将其投资到风险较高的项目当中,这种借款方式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极大的风险隐患。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受汇率变化、利率变化、资产价格和市场波动等动态因素所影响。随着银行贷款证券化的不断加剧,交易资产及可流动资产的数量逐渐上升,当金融机构以买卖各种资产和负债为目的,而不是以投资为目的并长期持有时,就会导致市场风险的出现。

3.利率风险

在利率市场化的作用下,利率会受政治与经济等因素所影响,造成其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导致银行净利息收入和市场价值偏离预期的问题出现,这就会导致利率风险的出现。利率风险主要受市场利率变化、银行资产与负债不匹配程度所影响,利率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四点。首先,为重定价风险。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逐渐表现为负债短期化以及资产长期化的形式。存短贷长的形式导致商业银行负债与资产期限错配的问题逐渐加剧,利率敏感性资产与敏感性负债数量逐年上升,当市场利率出现负面波动时,银行资产以及负债出现难以预期的现象,这将会导致更加严重的风险发生。其次,为收益率曲线风险。由于重新定价具有一定的不对称性,因此银行的收益曲线会出现斜率变动或曲线位置移动,央行在经济扩张期为了控制经济增长速度,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短期利率,使短期利率较长期利率相比略高,进而导致收益率曲线倒挂的现象发生。这会给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并且还会导致收益率曲线风险所造成的潜在损失增加。再次,为基准风险。由于银行资产与负债业务所参照的基准利率变动是存在差异的,不对等的存款利率将会造成银行利率收支规模存在差异。因此在不利的市场背景下,因息差数值的变动将会导致银行的收益受到损失。最后,为期权性风险。当利率波动幅度较大时,客户会使用隐含条款中的选择权,假使利率变化对存款人以及贷款人具有负面影响,存款人和贷款人很可能会提前取出存款或偿还贷款,这将会导致银行利息损失增加。

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法

1.信用风险管理方法

首先,应对目前的信用评级体系进行优化,信用评级体系优化可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应加强现金流量分析工作,这是因为现金流量是反映企业债务偿还能力的一种体现。其次,应做好企业行业发展趋势与市场发展预期分析工作,确保评级结果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企业今后的资信变化。最后,应按时对指标权重和评级指标进行计算,根据影响企业信用因素的变更制定出对应的调整方案。

2.市场风险管理方法

现阶段,国外市场风险管理方法大多为VAR法,该种方法在提出后就受到了国际金融界的一致好评,并且逐渐成为了风险管理的一项标准,被众多金融机构所采纳。但在应用这种方法时,需要注意到其所存在的不足。在应用此方法时,需要使用到大量的历史数据。对于部分VAR法模型来说,需要大量的历史数据进行计算,并且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要求,该模型的有效性需要进行检验,因此就需要更长的数据期限。在建设VAR法模型时,假使选择99%的置信水平与三个月的持有期,检验一次就需收集八年的历史数据。现阶段,我国股票市场起步时间相对较晚,最早上市的股票距今也仅有十几年,许多股票仅有两三年甚至时间更短,因此难以收集足够的数据,数据的有效性难以得到保证。由于市场发展水平较低,这就会导致一些数据的可信性不足,其可靠性较低。

3.利率风险管理方法

首先,应优化存款贷款定价机制。对于现阶段所面临的形势来说,各行需要根据其自身特点,以确保当地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将该行的利益提高到最大化,并且根据贷款种类、贷款用途与贷款客户结构,制定科学有效并与当地特点相符合的贷款定价标准与机制,明确贷款利率上下限,确保息差水平科学合理。其次,应促进业务转型,加强业务多元化建设。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各行应由单一业务模式逐渐向多元业务模式转变,同时对基本盈利模式进行拓展。充分利用当地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特点、中小微企业运行模式,加快业务审批,同时对业务结构进行完善,提高零售业务、中间业务与金融市场业务占比,并对各项经营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全方位使客户存款、贷款、增值等业务得到满足,尽可能降低对传统业务的依赖,提升非利息收入的占比。

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

1.管理理念較落后

现阶段,大多数的商业银行管理重心偏向于拓展业务渠道,而不是调整各项业务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关系,管理人员对风险防范的重视程度较低,即使部分商业银行管理人员认为风险防范工作相对较为重要,但其认为仅缩短业务范围,同时减少业务种类即可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但事实上,无论上述何种观点都不会取得良好的商业风险防范效果。现阶段,绝大部分商业银行仍使用传统的风险管理模式进行风险管理,即使已经认识到风险管理模式存在不足,但并未做出应有的行动对其进行完善,最终导致全部风险难以得到管理。此外,现阶段还存在着大部分商业银行仅在业务开展期间进行风险管理,并未立足整体进行风险管理的现象。

2.管理制度有待优化

目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机制仍有待完善,其与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假使仍使用目前的风险管理体系,在风险管理工作开展时,极有可能会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进而造成风险管理工作难以有效进行。并且由于目前绝大部分商业银行并未明确各个岗位的具体职能,这就会导致风险管理工作难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时,通常会缺少系统的管理体系,这就会造成风险防范工作时常会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

3.管理方法较为传统

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方法以及管理方法仍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管理方法相对较为传统,绝大部分主要通过管理人员的判断结果,并未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判断。并且在目前风险管理过程中,商业银行更加注重贷款投放是否科学,同时主要采用定性分析,并未采用定量分析,很难确保风险识别、风险监测与风险管理的科学性。现阶段,商业银行更加注重事后风险应对,例如如何转化风险,并未认识到事前风险防范与事中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4.管理过程信息技术水平较低

现阶段,绝大部分商业银行并未根据其自身的业务特点设置相应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这就会造成风险监测与管理在部署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导致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银行管理人员在收集与分析市场信息时并未认识到其时效的重要性,所设计的资产管理模型以及风险管理模型缺少科学性,很难将其真正的作用发挥出来,所执行的风险管理工作很难取得良好的经营活动监控效果。此外,现阶段,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技术水平较低,管理人员在风险管理决策过程中时常存在失误,难以确保风险管理策略的科学性。

5.人才储备不足

在新时代背景下,想要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水平,就需要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并加强技术团队建设。根据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情况来看,管理人员想取得良好的风险管理效果,却又不想投入过多的资金进行技术团队建设,导致银行内部技术人员相对较为匮乏,并且目前风险管理人员大多由内部员工兼任,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其并未具备专业的风险管理知识以及风险管理能力,导致风险管理水平较低,这将直接影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同时还会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收益造成一定的影响。

五、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措施

1.全面认识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风险管理氛围建设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商业银行管理气氛是否融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商业银行应加强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并使全体员工认识到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和谐的氛围中加强风险管理工作,为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银行内部工作人员均应支持银行风险管理文化,同时积极参与到风险管理工作当中。

2.优化风险管理制度

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应制定科学全面的风险管理方案,这对风险管理工作的进行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商业银行应参照风险管理標准,建设科学的风险管理系统,进而为风险管理工作的落实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提高风险管理的整体效果,确保银行能够稳定地进行各项业务活动。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风险管理工作起步时间相对较晚,并且西方先进国家风险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可积极借鉴西方风险管理经验,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对其进行完善,进而对商业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机制进行优化。其次,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是否顺利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风险管理方案的可行性影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案是否科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质量。因此商业银行可利用绩效考核的手段,建设科学考核制度,秉承公平的思想,定期对银行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绩效进行考核,同时对风险管理工作完成较好的员工进行奖励,对风险管理工作完成较差的员工进行处罚,进而确保风险管理制度有效落实。

3.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方法

对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来说,我国各商业银行均有其独特的风险管理方法,其中很大一部分均能够使用目前最先进的云技术平台与网络数据平台进行风险管理。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应积极应用互联网技术,加强数据库建设,同时定期对其进行优化以及完善,进而提高其使用年限与使用效果。首先,在优化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应加强风险管理控制软件研发,例如进行可视化平台建设。由于现阶段每位商业银行用户均有其专属网络卡,用户在取得贷款后,商业银行可利用各类软件关联技术,掌握每位客户的资金动向以及使用曲线,同时对其资金流量进行计算,及时掌握潜在的风险,并对其进行管理与控制。其次,商业银行应加强征信软件研发。现阶段,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网络购物和线下购物密不可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可对商业银行客户消费记录进行收集,并将其归于征信报告中,同时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用户征信情况与潜在风险进行分析。最后,应加强风险管理控制软件研发。现阶段,商业银行在业务推广过程中可应用大数据技术对其进行管理与控制,在客户贷款过程中,及时地对其资产信息进行监控,并将风险与网络技术进行结合,及时地发现贷款中所潜在的隐藏风险,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4.加强信息技术应用

首先,商业银行应养成主动收集、传输信息、数据管理的思想,通过互联网技术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同时设置相应的数据处理标准,做好数据收集工作,并按时完成数据整理工作,制定出客户信息表。其次,商业银行应强化与其他金融组织和非金融组织之间的合作,吸取各组织的先进经验,进而提升自身风险管理能力。通过掌握客户信息,应用多种分析技术,收集最为全面的数据结果,并按照分析结果制定科学信息管理制度。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建设更加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再次,应加强风险预警机制建设,可通过下列几点进行。第一,应立足宏观角度分析,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工作预警指标体系,并对体系中的各指标变化特点进行有效地观测,应用模型对综合风险数值进行计算,进而获取预警信号,同时应用风险转换矩阵对宏观角度风险影响特点进行分析,最后进行风险预警。第二,对于特殊领域来说,应通过风险因素组合对风险等级进行计算,当风险等级超过指定标准时,应谨慎分析是否能够向客户提供贷款。第三,对于个体客户来说,银行应使用大数据技术对其进行追踪,并及时掌握其潜在风险,同时做好预警工作。

5.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工作

商业银行应加强人才培养以及引进工作,积极地引进风险管理专业人才,同时提高人才聘用标准,进而聘用更加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确保银行风险管理工作质量能够有所提高。为了全面落实风险管理工作,商业银行还应加强现有员工培训工作,可定期对员工进行法律知识培训以及专业技能培训,并使全体员工养成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

六、结语

综上所述,风险在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是难以避免的,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的积极作用也愈加明显,只有加强风险管理方法研究,才能够提升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效果,最终确保商业银行持续经营,进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白帆,魏锦雯.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数据化分析[J].中国市场,2019(33).

[2]吕东超.商业银行数据化审计实践与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9(15).

[3]邓世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数据化发展趋势分析[J].山西农经,2018(07).

[4]杨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数据化发展趋势分析[J].华北金融,2017(05).

[5]章梦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时代金融,2017(17).

[6]汤超.浅谈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其防范[J].商业故事,2015(34).

[7]段正伟.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操作风险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3(01).

[8]江鸥.浅析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风险与防范[J].智富时代,2018(12).

猜你喜欢

方法研究风险管理商业银行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学质量
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