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如何“以问题引领深度学习”

2020-02-04贾翠玲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17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

贾翠玲

【内容摘要】深度学习是当前教育界提倡的一种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的提出是想要帮助学生摆脱浅层思考,改变学生只学习表层知识,对知识不求甚解的学习现状。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难度较大,逻辑性与抽象性更强,要想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想办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是让学生学习的重要一步,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引领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从而达到深度学习的要求,为此初中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和要求。

【关键词】数学课堂  问题引领式

前言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学生才会去想要主动思考,而问题同样也是学生深入学习的重要载体,教师的深度教学与学生的深度学习其实是相对的,因此若想要学生能够深度学习,教师的问题设计的水平就十分重要了。深度学习实际上是通过探究学习的共同体促进有条件的知识和元认知发展的学习,在我国新课程标准的体现就是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探究、勤于思考、重视过程等方面,实际上就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搭建知识框架然后由学生自己努力将框架填满。

一、设计启发型问题,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

教师提出问题能够让学生产生想要去思考的动力,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有效方法,但是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够让学生产生思考的兴趣,也不是所有问题都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有所增强,自然认知水平也有所增强,这就使得学生逐渐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判断能力,学生在问题出现的那一刻就会对问题进行判断。若是数学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或者刻板,学生就会不想要去思考,同时过于简单的问题也就意味着学生不需要过多的思考就能够得出答案,对于学生而言也不具备挑战性,那么只需要将注意力停留在表面即可,也不需要进行深度学习,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毫无作用,而且也是一种浪费课堂教学时间的表现。因此,若想要用问题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就要多费工作,需要设计一些具备启发性的问题,只有问题具备启发性,学生在看到问题时想要去进行主动思考、深入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才能够将知识内化于心。而启发性的问题背景也可以不局限于教材,可以是从某一张有特点的建筑物图片,也可以是一些文字材料或者實物模型,只要根据这些内容提出的问题有深度就能够让深度学习成为可能。除了设计启发性问题之外,教师还要保证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避免问题形式主义的出现,以往教师才采用问题教学时,常常只是给学生一分钟甚至几十秒的时间去思考,让学生得出答案,这对于有难度的问题肯定是不够的,此时教师若是直接给出答案,这会严重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最终使得学生养成不去思考的习惯,学生若是不思考那就更别提深度学习了。

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提出的教育思想,翻译成白话文就是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而得不到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也就是在告诫教师,若是想让学生学有所获,在提出问题后就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与空间,抓准提问时机的同时也要抓准引导学生思考的时机,以促使初中生能够更好深度学习数学。例如,在进行《二次函数》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去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深入思考得出函数的概念,教师可以假设矩形花圃的垂直于墙的一边AB的边长x米,先假设一些x的取值范围,像是x=1、2、3、4、5、6、7、8,然后给出x=4时BC的边长为12,整个矩形的面积y=48平方米,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AB的值去求其对应的BC以及y的数据并要求学生将数据制成表格,然后提出问题x的值可以任意取值吗?有什么样的限定范围?在学生进行初步思考得到范围后,教师可以提出让学生根据这些数据去思考其中蕴含的函数关系是什么样子的,

二、创设生活情境,提出生活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想让初中生能够深度学习数学,就需要让问题足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因此,教师在想要通过问题引领深度学习时首先就要保证这个问题对学生具备一定的吸引力,像是那种纯概念性的问题是没有办法让学生产生思考的欲望的,提出来也没有效果。就像是直接向学生提出“因式的定义、方法是什么?”“统计的计算方法是什么?”这类的问题意义其实不大,也难以引起学生深度去学习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思考兴趣,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采取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进行教学,然后将问题融入到生活情境之中提出一些生活化的问题,这会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负担,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数学与生活的重要联系,让学生能够将数学问题当做现实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去进行解决,此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够被有效调动起来。例如,在进行《不等式及其解集》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创设生活情境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提出生活化问题“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点20距离a地50千米,要在12点之前行驶过a地,车速应该满足什么条件?”通过汽车这以常见的交通工具创设生活情境,提出生活化问题能够让学生产生好奇,然后让学生根据问题畅所欲言,同时由教师将学生的回答进行整理和归纳,也可以让学生彼此交流意见,让学生对于认为其他学生思考错误或者有分歧的地方进行辩论,以此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达到激发学生思考兴趣的理想教育目标,以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进行深度学习,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三、设计问题链,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问题链与上述的问题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问题的数量以及问题间的联系性和内容难度变化。上述的问题都是以独立的问题存在的,后续的教学内容与之无关,问题答案解答完毕就代表着此题终结。而问题链则是一系列的问题,全部的问题围绕着同一个知识点,并且彼此间是有一定的联系性的,最为精妙的问题链是用上面的问题答案来作为下一个问题的重要解题思路或者作为下一个问题需要用到的知识点,这样像链条一样,一环套着一环,让学生感觉到知识越挖越深,探索的想法也就越来越浓烈,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深度思考,使得学生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设计问题链去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从而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就需要保证问题设计的难度以及问题提出顺序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首先就是保证问题设计的难度是由易到难的,这样有梯度问题才能够让学生有探究的兴趣,此外从简单的题目入手进行教学,学生心理接受度也较高,这样学生会更愿意一步一步跟着教师的脚步去思考,去深度学习,学习效果也较好。其次就是控制问题链的数量,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贵精不贵多,问题的价值体现在其内涵上,与问题数量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因此,初中数学教师不需要特别去追求问题链的形式,只需要保证问题链的数量在三个左右即可,过多的问题会让学生产生疲惫感,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过长也不利于后续教学的进展,要适时的让学生放松一下精神,不要让学生一直思考,那样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反感。

四、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习惯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深度思考习惯的一个重要且有效的途径,若是学生自己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那么从心理上来说当学生思考出一个答案或者想清楚某一个角度后就会主动停止思考,若是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很难主动去深入思考。但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就能够和其他人一起讨论问题,初中阶段的学生自尊心与好胜心都很强,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为了避免与他人的观点重复,就会不断地思考与他人不一样的内容,此时对于一个问题能够反应出来的思考角度、方向、内容都是较为全面的,而且全程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也能够让学生感觉到深度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很好的作用。在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习惯时,教师提出的问题可以加大难度并且具备一定的开放性,这样学生才能够讨论起来,小组合作才有意义。

五、对学生问题的回答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自信心

用问题引领学生深入思考还需要教师从评价入手,初中生心思细腻且敏感,或许外在表现为对权威的抗拒、抵触,但是内心深处仍然希望能够得到教师的表扬和认可,这也才能够让学生有自信心。而且一般情况下教师提出问题就一定会有单个的学生回答问题,学生毕竟是学生,思考不全面使得问题答案不准确或者错误都是很正常的情况,而且学生的思考能力不如教师,教师不能够以自己的水平去评价学生应该会哪一部分知识,这样的评价是不客观的,此时教师若是在评价时因为学生的回答不准确而对学生严加指责,这会严重打击到学生的自尊心,这在影响师生关系的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对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完全沒有帮助。因此,教师在评价时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同时在评价学生回答问题出现不足之处也要进行全面的评价,通过评价引导学生深挖其中的内容,在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自信心的基础之上也为学生指明深度思考的方向。

总结

总而言之,初中阶段正是帮助学生养成深度思考习惯的关键期,此阶段的学生独立意识强,当教师利用问题为学生创造足够多的实践机会时,学生就能够充分感受到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意义,从学习中获得满足,从而促使学生能够主动进行深度学习,以此提高数学学习能力。而若想让问题发挥其最佳效果,数学教师就要利用问题进行深度教学,要保证问题具备启发性,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创设生活情境,提出生活问题。其次就是要设计问题链,让问题呈现由易到难的梯度性,这样更利于学生学会深入思考的方法。最后就是采取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正向评价,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 刘会影. 谈初中数学课堂如何“以问题引领深度学习”[J]. 中学数学,2020 (12):75-76.

[2] 钱言午. 用问题链促进初中数学深度学习的研究[J]. 数学教学通讯,2020 (08):61-62.

[3] 钟一鸣.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策略研究——以函数的概念为例[J].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0,35(01):65-69.

[4] 余睿、吴柯江. “核心问题”视域下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以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为例[J]. 华夏教师,2019(29):10.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真实与需要的对话, 激情与智慧的飞扬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