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创设真实情境的思考与实践

2020-02-04候迎迎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17期
关键词:语言实践

候迎迎

【内容摘要】教师通过创设具体真实的情境,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性。从贴合学生的日常语言习惯和情感共识入手来创设真实情境,增加学生的代入感,从而提高学生与作家作品的共情能力,使语文学习更接近真实的语言实践生活。并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努力形成学生基于语言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设真实情境  共情能力  语言实践

近年来,高中语文教学格外重视情境教学法,强调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现在部编版语文教材要求以学习任务为核心,强调真实情境下的语文活动,追究结构化的任务设计。由此可见,创设真实情境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谓“真实情境”的具体含义是指“真实而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情境”,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从而使语文学习更接近真实的语文实践生活。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创设真实情境的实践应用并不完善,需要重新加强对课堂真实情境的认知与思考,从而真正发挥创设真实情境对语文学习的促进作用。

一、创设真实情境对语文教与学的积极意义

1.改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隔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主动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而不是被动的学习者和聆听者。学生为什么在语文课堂中有“隔”的感受?那可能是学生对作家、对教材或对教师的教法心存“仰视”,自觉低了一头,而并不是平等的对话。所以,教师要创设真实的课堂情境,让学生自己觉得自己与作家作品是平等的,拥有共同的情感体验,只不过作家是用更为敏锐细致准确的语言将之表达了出来,这就唤起了彼此共同的情感记忆,为学生感悟作家作品中蕴含的深层丰富细致的情感体验创造了可能性。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提高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加强师生与作家作品间的情感联结,旨在让语文学习更有诗意和美感,让心灵更加丰富而致远。

2.改变教师的教学思维方式

由距离产生的疏离,由疏离带来的缺乏兴趣和投入度、参与感,让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作家作品始终隔着一层,并且认为作家作品带有一种居高临下的眼光,俯瞰着学生。这种疏离感不仅仅体现在对文本情感视若不见和漠不关心,也体现在或无法看见或无法看清文本的真正情感内涵。我认为这是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鹰的视域”让教师故步自封,没有真正为学生搭建起与作家作品平等沟通的桥梁,而唯有平等对话,才能达到学生与作家作品的情感沟通,获得启迪。

所以,教师应该改变方法,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与检验语文教学活动。教师要拉平学生与作家的视线,只有在同一视域下,才有可能彼此看见,进而才能引导学生对文本产生共情。面对中文作品,学生和作家即使年龄不同、处境不同,但拥有一个相对而言比较稳定的语言、情感共同体,这就为学生、教师、作家、作品四者之间提供了某些连接点。找到语言以及民族情感这个连接点,打通它,自然就会拉近彼此之间的心灵距离,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启迪或激发学生的思考,建立起与自己相关的生命独特体悟。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创设真实情境的实践

在日常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常见的有导入语、朗诵、音频、视频、图片、问答等、介绍作家作品背景等方法,但我觉得这些设定的情境与其说是一个“情境”,毋宁说更像是一个“引子”,是抛砖引玉的那块“砖头”,抛出来后使命就结束了,而不是将整节课设置为一个过程化的情境,将教学情境贯穿到整节课中,乃至延续到课下。我所尝试的语文教学中创设真实情境的方法,强调的是过程化,抓手就是贴着学生的日常语言习惯和情感共识。

举个课堂教学中的实例,在上老舍的《想北平》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同学们理解“京味儿”,我尝试播放两段不同大家朗读版本,一个是普通话朗读版本,一个是演员雷恪生老先生带有京腔的朗读版本,让学生评价喜欢哪一个,学生说喜欢老先生的,因为有京味儿,接地气,很自然日常。没错,就是这样一回事,老舍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说着北京话,讲着自己北京城里的故事。这和一个上海人说着上海话讲着上海这个地方的人和事,一个四川人说着四川话讲着四川人的故事又有什么区别呢?于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我就请同学们用家乡话朗读课文段落,然后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用方言朗读将整篇课文串联起来,在课堂中呈现整个教学的过程。生动活泼、亲切自然的家乡口语,语言中自带的对家乡的怀念之情也真实自然地出来了,同学们兴趣盎然,纷纷尝试用自己的家乡话朗读课文,有上海话、崇明话、福建话、广东话、湖南话等,共同合作完成整篇课文的朗读。带着自己对家乡的情感,再来共情老舍对北平的情感,自然方便多了。

三、语文教学中创设真实情境的思考与启示

1.我的思考

电子游戏为什么如此吸引人?除了及时反馈以外,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游戏为用户在虚拟环境中提供一个接近于真实场景的心理体验。向游戏学习,在语文课堂中创设真实情境,从贴着学生的日常语言习惯和情感共识入手,必然会真实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和心理情感体验的程度。当然需要明确的是,学习是一场无限游戏,没有终点,这就需要不断调整语文教学中创设真实情境的策略,为此我想到的方法初步还有:

(1)过程化。将整个课堂时间营造一个结构完整的教学情境,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突出过程化和探索性、结构化和任务型,有始有终。

(2)故事化。将作家的生命历程用时间线的形式,用重大典型事例串联起来,用讲故事的形式再现课文故事情节。

(3)角色代入。“如果你是某某(陶渊明、李白、霍金、史铁生等),面对人生困境,你会如何抉择?”把自己代入主人公,跟着主人公的视角,体验书中他者的人生,体验虚拟现实中的逼真感。

創设真实情境的方法有很多,万变不离其宗,就是从无到有,创建一个情感体验的“真实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内在情感,在此平等的基础上,才能感受到作家更高一层的生命情感体验和语言中的诗意,进而提高学生的生命敏感度和文学感受力。

2.我的启示

古人和今人之间,隔着一条漫长的时间河流,能够架起桥梁的是二者精神品质的流动性。即使这座桥有点像跷跷板,时高时低,但正因为情感的共同性和差异性,才使得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

通过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情境,打破当代学生与教材之间的“隔阂”,提高学生的理解、共情能力,从而使语文学习更接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语文实践情境。这中间跨越的是知行分离的障碍,努力寻求知行合一,将语文课堂学习实践中获得的情感认知和感受到的精神品质,融入到自己的生命情感体验中去,从而提高自己的真实情感精神品质,继而引导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认知和行为。这既是传统文化中最宝贵的精神传承,也是对自己精神品质的锤炼,才能进一步达到精神世界的自由。

课堂中品味语文中所蕴含的人文情感,激起学生课下继续学习和自主研究的愿望,通过过程化来慢慢体会语文的韵味,并在自己的真实生活中细细感受语文的厚味和余味。打破学生与作家作品“隔膜”的方法是——通过创设真实情境,拉近情感距离,唤醒共同情感记忆。这样才能达成知识的共识,并一代代传承下去,形成民族凝聚力。

【参考文献】

[1] [美]简·麦戈尼格尔 著;闾佳 译. 游戏改变世界:游戏化如何让现实变得更美好[M]. 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2] 徐默凡. 作者的写作意图能考吗?——从2017年浙江高考题说起[J]. 语文学习,2017(15).

[3] 吴选选.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 学周刊教学动态,2019(11).

(作者单位:上海市民星中学)

猜你喜欢

语言实践
例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语言实践教学
如何对待小学英语课堂上学生的语言错误
用好“留白”,扎实语言实践
高中英语课中如何指导高中生探究性学习
语言积累,和风细雨最润物
妙用情感教学法让阅读课堂增值的研究
莫让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成为“镜中花”
英语语法学习的策略与技巧
英语语言实践与英语知识的提高与探索
语文教学中的角色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