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学生信息素养培养
2020-02-04杨爽
杨爽
摘 要: 随着信息化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本文首先分析了信息素养的内涵,然后从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入手,剖析存在的问题,而后从培养学生信息意识、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强化学生信息整合能力及提高学生信息伦理修养四个方面探索信息素养的培养路径。
关键词: 高职英语 信息素养 培养路径
一、引言
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指出教育信息化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有力支撑。因此,近年来各高职院校积极探索信息化教学改革。毫无疑问,信息化教学改革使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变化,同时对师生双方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需要采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学,学生需要运用信息化手段配合教师完成相关的自主学习任务。不难发现,有别于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信息化教学在推进过程中越来越强调学生的有效参与。但在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的信息素养欠佳导致无法高质量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学习任务,难以在课上跟随教师的指导完成知识的内化。因此,探索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路径有助于增强高职英语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效果。
二、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的概念最早由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提出,他认为信息素养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問题得到解答的技能[1](138-140)。而后,我国学者对信息素养的概念进行了阐述。韩冬和傅兵认为信息素养反映的是人们利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及人们面对信息的心理状态[2]。眀桦等认为信息素养是指个体结合自身需求有效地获取、加工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并具备一定修养的综合表现[3](59-65)。张晓寒将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各种信息工具特别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工具确定、查找、评估、组织和有效生产、使用、交流信息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4](31-36)。从上述学者的研究中不难发现,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包含信息意识、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和信息伦理修养等多个层面。
三、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现状
1.信息意识不强
信息意识指的是面对不懂的东西,能积极主动地寻找答案,并知道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寻求答案[5](104-108)。由于高职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薄弱,学习热情不高,因此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往往缺乏主动搜寻信息的动力,更倾向于等教师直接公布答案。即便部分学生按照教师要求搜寻相关内容,获取信息的途径也非常单一且搜索信息的方法匮乏。作为数字原住民的当代高职学生,遇到问题第一反应是求助网络,几乎没有到图书馆查阅纸质资料的意识。虽然利用网络查询信息便捷且高效,但面对网络上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学生往往毫无头绪。尽管多数学生都会使用搜索引擎,但是搜索技巧十分有限,导致搜索效率不高。特别是当搜索内容涉及英文时,更加大了学生获取信息的难度。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业任务,学生通常会将在中文网页搜索到的大段内容通过在线翻译网站译成英文,然后不经甄别地全文使用。学生以这种方式获得的信息往往不具有权威性,而且充满了中式英语的表述和大量语法错误,导致完成的学习任务质量很低,无法达到教师布置任务的预期效果。
2.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欠佳
近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相应的信息工具软件功能越来越强大。多数高职学生使用这些信息技术的能力尚未达到娴熟的程度。在高职英语授课过程中,教师往往会要求学生就某一内容进行展示。学生在展示中使用最多的是PowerPoint软件。虽然绝大多数学生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了解了该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并能够独立制作演示文稿,但在制作时,学生通常将搜索到的文字信息大段堆放在幻灯片上,完全不考虑字号和行距设置不当对信息传递产生的消极影响。既无法通过合理的排版布局突出文稿中的重点信息,又不能通过对配色、配图、动画路径、音视频等元素的综合运用增强展示内容效果。由此可见,学生对于如此普及的信息工具软件的使用能力仍在低水平徘徊。对于近些年新兴的比PowerPoint软件更加高端的万彩动画大师、Focusky动画演示大师等软件,学生知之甚少,更谈不上使用上述软件制作出几分钟时长的展示型微视频作业。显然,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没能跟上技术本身的发展速度。长此以往,势必会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产生负面影响。
3.信息整合能力欠缺
信息整合是指对获得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优化及综合利用的能力。由于自身英语水平的局限性,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高职学生往往采用拿来主义。只要找到的信息稍稍能够与某次学业任务相关,就直接全盘采用,基本不会考量信息的来源是否可靠及是否与教师布置的任务具有良好的相关度。例如,学生经常采用一些国内的互动问答平台上搜索到的信息。由于这些平台具有良好的开放性,任何人都可以发表看法,导致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学生既不能对所需信息进行全面及系统的搜索,又不会求证所获信息是否存在谬误,势必会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为信息整合的开展带来难度。此外,学生不具备对所获信息进行归类总结、概括提炼的能力,缺少批判性的理解和分析,无法发现信息间的内在联系。无法在所获信息基础上独立和深入地思考,产生具有创新性的观点。
4.信息伦理修养不高
信息伦理是指在信息开发、信息传播、信息加工分析、信息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伦理要求、伦理准则、伦理规范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型的伦理关系[6](7-11)。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共享性等特征使信息的传播和获取变得十分便捷,加之高职学生对知识产权的认知非常模糊。因此,学生往往会认为网上所有信息都可以随意使用。搜索信息时很少会意识到网络上部分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属于他人的劳动成果,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对这些信息的使用或传播若处理不当就会构成信息侵权行为。例如,学生在完成具有研究性质的学业任务时,照搬他人观点或成果而未创新,是非常典型的侵权行为。此外,学生在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在网上接触一些含有西方价值观的信息乃至一些不实的报道和言论。如果不具备良好的分辨能力,就有可能受到这些负面信息的影响甚至无意中将这些信息进一步传播出去,造成不良影响。
四、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路径
1.多渠道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英语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教育意识,并将信息素养培养融入英语教学的不同环节。例如在授课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式问题,让学生通过搜索相关信息获得答案。为了避免学生大海捞针而获得信息的质量不高,在布置这些问题的同时,教师应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实际英文水平,主要介绍一些权威的双语网站给学生,例如中国日报官网和北京周报官网等,为学生展示如何利用关键词搜索信息,如何使用高级搜索功能及如何逐步缩小范围搜索信息,引导学生找到所需信息的正确英文表述。此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优质的双语手机应用程序或者公众号,充分发挥功能丰富、互动性强及时效性高等特点,让学生通过手机推送主动获取最新信息。通过教师介绍的权威信息来源,学生逐步摆脱搜索引擎在线翻译的信息搜索模式,大幅提高获得信息的质量和速度。同时,学生能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不断练习并熟练掌握信息搜索方法。通过良好的任务设计和引导,教师帮助学生解决找什么、去哪找及怎么找的问题,不仅能够降低学生搜索信息的难度,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还能够逐步增强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搜索思维。
2.注重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工具运用能力,才能将其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例如,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强化演示文稿制作能力。精心制作教学课件,让学生在日常授课中耳濡目染一些高级的幻灯片制作技巧。在给学生布置展示任务时,教师可以先列举一些演示文稿制作中的常见问题,避免学生重蹈覆辙。对于制作完成的演示文稿,教师可以在学生正式展示之前先批阅,对学生进行技巧点拨并对演示文稿的制作提出有针对性的修改意见,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反馈进一步优化演示文稿。通过这种方式,既能让学生在修改过程中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又能帮助学生强化展示时的实际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经常利用先进的软件制作教学相关的微视频,并将其作为自主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通过生动的动画形象吸引学生,既有助于学生记忆微视频中的相关教学内容,又能激发学生对此类制作软件的兴趣并尝试使用这些软件。对于演示文稿制作精良或使用高端软件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教师应在评价内容的基础上给予分数上的额外奖励,从而让学生意识到良好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可以为信息的有效传递增添助力,激励学生主动掌握新兴的信息技术。
3.以探究式学习强化学生信息整合创新能力
探究式学习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从而得出结论,而不是由教师将结论直接灌输给学生。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充分体现信息整合的不同环节。以《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中第二单元Saying Thanks or Sorry为例。教师让学生提前搜集需要表达感谢的不同情境及感謝的对象。课上以提问的方式将学生搜集到的信息全部罗列出来,并引导学生过滤掉与命题相关性不高或重复的信息。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从不同角度对上述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类并阐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能根据自身的认知水平独立思考,又能在小组成员的交流协作中完成信息共享。与传统课堂中教师代替学生做出判断的方式相比,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只是引导者,带领学生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通过让学生真正参与信息的获取、梳理、分类及提炼等各个环节,有效启发学生对信息进行整合创新,从而形成观点。
4.双管齐下提高学生信息伦理修养
信息伦理修养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信息伦理修养应从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和加强自我约束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教师应通过隐性和显性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学生对知识产权的法律意识。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使用的来自网上的信息资料标注出处,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此外,教师还应在为学生布置学业任务时明确要求以规范的方式列出搜索到的信息来源,并向学生普及信息侵权的严重后果,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使用习惯的同时强化相关法律意识。另一方面,教师应在授课过程中以思政教育为抓手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通过融入式的思政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具备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不良信息的分辨力和免疫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自律性,在信息的搜索、传播、使用等环节自觉抵制负面信息的消极影响。
五、结语
教育部颁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充分认识提升信息素养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作用。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应高度重视信息素养培养,自觉加强相关理论学习,在日常教学中积极探索提高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实施路径,既更好地保证信息化教学效果,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小群,王耀利.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路径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6).
[2]韩冬,傅兵.信息素养教育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
[3]明桦,林众,罗蕾,黄四林.信息素养内涵与结构的国际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
[4]张晓寒.信息技术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信息素养:逻辑、内涵及培育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10).
[5]孟丽岩.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途径[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20,22(04).
[6]杨利军,万小渝.近10年我国信息伦理学研究的实证分析[J].新世纪图书馆,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