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的“人力资源管理”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2020-02-04吴丽果林锦锦

文教资料 2020年31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模式人力资源管理

吴丽果 林锦锦

摘   要: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将职业综合能力培养融入课堂教学模式中,以“课前准备创新——课中教学引导——课后评价提升”为主线,提出三阶段六措施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关键环节进行改革创新,持续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帮助其顺利完成学生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

关键词: 职业综合能力   课堂教学模式   人力资源管理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为了更好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仅要加强专业知识教学,还要注重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使之快速适应未来就业岗位,成为真正的高素质人才。

在“人力资源管理”课堂教学实践过程当中,笔者发现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较为薄弱,并没有取得预期的育人效果。针对以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将职业综合能力培养融入整体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中,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流程及教学评价等进行改革和创新,持续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帮助其顺利完成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

1.“人力资源管理”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在多轮“人力资源管理”课堂教学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设计访谈提纲和调查问卷,选取所授课班级121名同学作为调查对象,并在学期初和学期末对该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可知,目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存在的问题有五个方面:

(1)学生学情方面:学习功利性较强但是多数学生缺乏学习动机。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多数学生缺乏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根据调查,只有18.25%的学生有目标很努力,42.83%的学生则是没目标不努力),先入为主对双语教学存在抗拒心理,课堂表现较为被动;②多数学生缺乏社会实践和相关经验,对理论知识不能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③学习目的性和功利性较强,较重视未来就业并希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和认同。喜欢新思想和事物,思维较活跃且口头表达能力较强。

(2)教学目标方面:育人目标与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一致性不强。主要有三个方面:①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实用性一般。大部分教师仍拘泥于大纲确定教学大纲,却没有真正了解区域发展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②偏重知识目标但能力和素质培养重视程度不够。“教与学、学与用”之间存在脱节,未能很好地跟学生个人未来职业发展联系;③课程教学目标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和支撑度不够。多数教师较偏重某一具体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未能很好地与先前和后续课程相联系。

(3)教学内容方面:拘泥于教学大纲且教学内容整合以及实用度不够。主要有三个方面:①选用双语教材与中国国情及学生学情存在差异。因选用的是国外经典双语教材,理论知识体系完整,内容案例较为丰富,但是与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存在差异。同时采用双语教学对学生来说有较强的挑战性;②缺乏知识载体和应用场景,重知识传授轻应用迁移。在教学中仍以知识点讲授为主,没有与企业实际情况紧密联系。虽然补充了企业有关案例分析,但都比较侧重对理论知识的把握;③对前沿观点、思想和理论成果的关注度不够。因大纲和课本知识点较多且双语授课,拓展性学习资源主要采取自主学习形式。

(4)教学过程方面:“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没有得到真正贯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知识迁移和高阶思维训练不足。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及学生理解英文知识的难度较大,实际课堂依旧由教师主导;②多样化教学较难开展,学生学习效果不够理想。为突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在课堂上采用参与式、交互式及启发式等授课方式,但是受到学生参与度及内容复杂性等因素影响,并未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案例情景式教学效果较为一般;③课堂主渠道育人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目前课堂虽有小部分主动性较强学生参与其中,但部分学生存在敷衍态度,知识能力素质未能得到学生的重视,教学实践结果和预想的学生主导教学流程还存在差异。

(5)教学评价方面:偏重结果性评价且缺少对持续性量化评价。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较为重视结果性评价。目前教学评价主要侧重于检测学生是否已经知道教师所教的东西,功能在于检测或提供反馈,本质上并不具有指导教学的功能;②过程性评价标准不明晰且掺杂主观因素。根据调查可知,78.53%的学生认为并不了解过程性评分的具体构成;③缺乏对学生学习行为持续提升及量化的评价机制。过程性评价未能充分体现未来职业发展目标,作业形式较为单一,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上面五大问题可以看出,只有将职业综合能力培养融入课堂教学模式当中,重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才能从根源上解决目前的教学问题,培养出能较好满足社会区域发展及用人单位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基于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为了进一步促使学生有心向学和学有所用,为社会和区域发展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笔者构建了基于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应将职业综合能力培养放在中心位置,同时关注学生的学力成长(知识技能)和人格成长(道德品行、人际关系、学习态度、兴趣特长、方法习惯等),构建学生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重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课堂教学模式关键要素,以期从根源上解决目前教学问题,实现学生有心向学与学有所用。

结合图1,改革内容以“课前准备创新—课中教学引导—课后评价提升”为主线,主要分为以下三阶段六措施:

(1)课前准备创新。主要包含三种措施:①将职场综合能力需求融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设计时应以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导向,综合考虑多方需求(如社会发展需求、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用人单位需求和学生自身职业需求),以便更好地确定一系列关键的职业综合能力,如自主学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及创新能力等。②整合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相关的线上线下优质资源。根据课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优质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及平台,便于学生持续针對性学习。通过整合线上优质MOOC资源,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看待事物。将国家人力资源师四级考试相关知识内容融入其中,增加日后从事人力资源相关工作的理论及技能知识储备。通过软件综合实训模拟,刻意练习以提升学生的核心技能。③设置能力培养导向的层次递进螺旋上升的任务体系。以提升学生职业综合能力为核心,以多形式预期学习成果为支撑,将课程教学内容单元模块化。

(2)课中教学引导。主要包含三种措施:①学生参与创新日常教学模式,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可采用翻转课堂为主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同时融入多样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方法的选择可结合学生的兴趣及偏好(根据调查可知,受欢迎程度前三个依次为情景模拟为38.07%、互动讨论25.57%、案例分析11.36%),让学生参与教学方法的选择及实践。②师生角色关系重新定位,构建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流程。学生变成课堂主导者和实践者,教师变成课堂指导者和引导者,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给予教师更多的时间精力和不同视角,对不同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提升进行差异化针对性指导。比如“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目前课中教学流程主要包括五个环节,分别是问题启发、新知研讨、成果展示、职业技能和创新碰撞。③打造课程迷你虚拟职场,关注职业能力的持续提升。设置特色班级组织结构图,人人有职位和人人有贡献,突出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如自主探究、团队协作、有效沟通、信息处理及创新思维等)。

(3)课后反馈评价。主要包含三种措施:①一体多元化评价表格,帮助学生自主评价持续改进。将职业综合能力培养有效融合为一体多元化评价表格,引导学生带着预期和准备走进课堂,带着收获自信和提升改进走出课堂,用评分表强调课后持续改进环节的有效落实。②注重公平公正和教师评价,学生团队设计执行监督。前期调查结果可知,学生比较看重的评价要素依次是公平公正(68.29%)、教师评价(68.85%)、多方评价(58.54%)、透明公开(54.88%)和即时打分(51.22%)。为了公平公正,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每一次项目任务的评分标准及评分细则,增强设计及创新能力。③绩效考核KPI引入课堂,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施中,将绩效管理模块的知识要点KPI即关键绩效评价用于作业考核,提前告知学生评分标准和得分关键点,心中有数并主动争取高分和职业综合能力提升。同时依托“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创建未来职业经理人社团,持续性指导有意愿提升自己的学生,主要以培训和提升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为重点。

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学生认为对自身能力帮助较大,主要有团队合作(92.05%)、自主学习(88.74%)、分析解决问题(86.75%)、思维方式改变(87.42%)和自身其他软能力(80.79%)。同时85.69%的同学表示基于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學模式应广泛推广,帮助学生挖掘自身优势和提升职业综合能力。

3.结语

职业综合能力是国际普遍注重培养的关键能力,也是未来职场的底层能力。基于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有心向学、学有所用”为起点和终点,结合学生未来职业兴趣及发展方向,明晰未来职业发展和提升职业综合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及提升信息化素养,引导主动进行课堂流程安排及展示准备,增强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获得感,提高学生未来职场竞争力。同时应用基于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职业综合能力提升提出更高要求。最后考虑学生学情和不同课程的特点,循序渐进地将职业综合能力培养融入课堂教学当中。

参考文献:

[1]匡英.究竟什么是职业能力——基于比较分析的角度[J].江苏高教,2010(01):131-133.

[2]陈楚瑞.“三模块一平台”职业核心能力分层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探索——以广东省外语职业学院为例[J].南开管理评论,2019(12):86-90.

[3]丁丹,王芝华.高校第二课堂育人模式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02):103-105.

[4]朱芳毅.大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下的学业评价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9(15):35-37.

基金项目:本研究系宁波财经学院校级重点教育教改项目“基于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19jyzd0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9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与实践”(课题编号:201901226006)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模式人力资源管理
构建中学政治生活化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五步探引”课堂教学模式下对《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运用
高中化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规避“男生危机”现象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