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学堂歌”融入高职音乐教育的路径和策略探析

2020-02-04袁丹丹

艺术评鉴 2020年24期
关键词:策略

摘要:“新学堂歌”是我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为此,文章阐述了将“新学堂歌”融入高职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和重要意义,并从优化课程内容、转变教学方法和拓展实践平台等三个方面入手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路径及策略,旨在为快速促进高职音乐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国民音乐素养的整体提升探寻新的出路。

关键词:新学堂歌  高职音乐教育  路径  策略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24-0135-04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文化相对富足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音乐素养的提高。当代高职大学生是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者和传播者,为此,教师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将“新学堂歌”积极融入到高职音乐教育中,从而传承文化经典,树立文化自信。

一、“新学堂歌”融入高职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

回望千年,从诗经到楚辞,从乐府到汉赋,从唐诗到宋词,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进入新世纪,我国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老师,由于受到学堂乐歌的启发与国学传承的影响,把世代经典流传的古诗词、格言和古训作为歌词,搭配当今大众喜闻乐见的流行音乐元素,谱写而成的一类古诗新唱的歌曲,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和文化精神。为了区别于“学堂乐歌”,人们把它们称作“新学堂歌”。

“新学堂歌”与20世纪初期蓬勃兴起的学堂乐歌,既有深厚的渊源,又有实质的区别。学堂乐歌是20世纪初期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一种歌唱文化,一般是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唱歌而编创的歌曲。这些歌曲在创作时大多选用欧美、日本等外国曲调来填配中文歌词,多以简谱记谱,被视为“中国近代音乐文化的开端”。特殊时期的历史背景让“学堂乐歌”有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成为了那个年代唤醒民族“救亡图存”信念的文艺号角。

而谷建芬老师创作的50多首“新学堂歌”打破了常规界限,歌词以学生耳熟能详的唐诗为主,结合汉乐府、三国、明清时期的作品,将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音乐、地方音乐、古曲音乐、西洋音乐和现代音乐等多种元素融合在一起,清晰地把握住诗文中的文化意义、哲学理念、思想内涵和民族精神,准确地传递出原有文字在简洁形式中蕴涵的丰富意义。这种朗朗上口的全新旋律和新颖的唱法,为古诗词赋予了新的生命,非常适合学生演唱,不仅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还很符合现代人的音乐审美观,颇受大众欢迎。

2018年初春,中央电视台创办的一档《经典咏流传》节目迅速风靡全国。它打破了以往的古诗词作品要搭配古风古韵的传统音乐模式,而是采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流行乐填上古诗词,古诗词谱上新曲调”,让一些明星歌手与机器人、饶舌、吉他、钢琴等组成新“搭档”,用流行歌曲的演唱方法重新演唱经典诗词,让古代诗词与流行音乐完美融合,使观众既能在吟唱中感受诗词的意境美,又能在诗意里聆听动人心声。可以说,《经典咏流传》节目使“新学堂歌”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与升华,体现了它们在音乐文化上的血脉相连。

将“新学堂歌”融入到高职音乐教育,虽然充满着机遇,但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和挑战。从国外的研究现状来看,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外主要发达国家都把音乐教育视为提升整个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比如,音乐课在日本的学校教育中是一门必修主课,学生只有加试音乐才能完成整个考试环节。音乐课在德国和数理化一样备受重视,学生只有获得了合格的音乐成绩,才能通过升学或者升级考试。美国的大多数高校都设立了音乐学院或者音乐系,大学生主动选修音乐的现象更是司空见惯。可见,国外的学校音乐教育已发展得非常成熟,这对推动世界各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从国内的研究现状来看,随着近年来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各高校虽然对高职音乐教育有了新的思想认识,但对其重视程度参差不齐。有的学校对高职音乐教育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学校在财力上对音乐教育的扶持力度不大,导致教学设备和实践场所无法较好地满足音乐教学及实践活动的现实需要;有的学校在课程设置上缺乏较好的整体规划,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没有真正做到从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实际需要出发;有的学校在课时数量上做了明确限定,致使不能充分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这些现状给音乐教育的实施提出了新的难题。

尽管当前国内各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但我们仍要克服困难,坚持与时俱进,将“新学堂歌”这种时尚的音乐文化元素积极融入到高职音乐教育中,确保能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从长远来看,音乐教育作为提升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手段,无疑能较好地适应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音乐文化需要,这将成为今后音乐文化艺术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新学堂歌”融入高职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音乐教育是集智力、技巧、欣赏、娱乐、审美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教育,是一种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也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创新高职音乐教育,教师可以尝试将“新学堂歌”融入到高职音乐教育中。

因为新学堂歌是流行音乐与古代诗词的完美结合,它不仅涵盖了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和意境美,还包含了国学经典的音律美、語言美和画面美。流行音乐与古代诗词的相互融合,能够使当代学生摆脱掉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拉近他们与古代圣贤之间的间隔并展开零距离对话。国学经典的音律美感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可以使他们在吸收古代诗词文化内涵的过程中领悟到为人处事的道理。

新学堂歌中蕴含的正义、诚实、善良、和谐等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对人的思想启蒙同样有着积极的教育作用。奥地利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经说过,“孩子们要从小就用本民族的音乐来熏陶他们,从精神上做到真正的热爱国家”。因此,将“新学堂歌”融入到高职音乐教育中,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高职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形象思维与创新能力,日后这必将成为学生享用终生的精神财富。只要持续地为学生们营造这种高雅的音乐文化氛围,新学堂歌的生命力就会经久不息。

从长远来看,新学堂歌在学生群体中的广泛普及与大力传播,不仅有利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代代相传,还有利于我国国民音乐素养的整体提升。

三、“新学堂歌”融入高职音乐教育的路径及策略研究

(一)优化课程内容,提升学科魅力

音乐本身就是一门极具艺术魅力的学科,它与语文课、体育课、思政课等学科均有紧密关系。“新学堂歌”使古典诗词与现代音乐完美结合,既体现了诗词的意境美,又展现了音乐的文化底蕴。将“新学堂歌”融入到高职音乐教育,能较好地优化课程内容,提升学科魅力,发挥育人作用。

“新学堂歌”与语文课在血缘上最为亲近,从文学上来看,古代圣贤往往习惯于借助诗词来托物言志、抒发情感、表达真理,如果仅仅依靠单纯的朗读背诵和理解记忆,很难诠释出那千锤百炼的诗句所蕴藏着的深刻情感。“新学堂歌”在语言上的平仄押韵、抑扬顿挫与音乐中的旋律节奏、情感表现水乳般交融在一起,相映生辉。

从音乐上来看,新学堂歌中那悠扬典雅的音乐,既保留了古代诗词的古风古韵,又融入了现代音乐的时尚元素,使新学堂歌的学习更加灵活生动,让人耳目一新。从演绎上来看,新学堂歌运用音乐的歌唱方式使古诗词的情境得以再现,实现了音乐课与语文课的交叉教学模式,不但极大地创新了语文课的教学内容,而且深化了音乐课的思想内涵,还有效整合了学校的教育资源,可谓一举多得。

自古以来,诗乐舞三位一体。体育舞蹈以其优美的舞蹈姿态、明快的节奏律动和浓厚的文化价值,深受人们的青睐,是当代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舞蹈与音乐是亲密的鱼水关系。我们可以尝试把“新学堂歌”与体育舞蹈交叉进行教学。体育舞蹈借助音乐的节奏韵律,能够激发舞者的灵感,提示人体的各个肢体相互协调配合,从而表达出歌曲蕴含的思想感情。而新学堂歌借助体育舞蹈这种肢体语言进行教学,能够使国学经典快速得到普及与传播。体育舞蹈与新学堂歌强强联合,不仅能寓教于乐、愉悦心情、强身健体,还能在实践中真正领略文学美和音乐美。

记得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因此,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可以把思政课与“新学堂歌”紧密联系起来。“新学堂歌”中的经典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历代先辈的文化结晶,艺术价值极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对于体现我们国民音乐教育的价值不言而喻,对于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民族文化有着重要作用。

在“新学堂歌”的教学中融入思政课的文化元素,能够加深学生对音乐课教学内容的注意力、说服力和影响力。音乐课赋予思政课真挚的情感色彩,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将新学堂歌融入到班级文化、宿舍文化、食堂文化、校园文化等各个角落,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学生浸润在国学音乐教育的浓厚氛围中,从而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转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潜能

对于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而言,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那么,如何才能巧妙地将“新学堂歌”融入到高职信息化音乐教学中来呢?唯有转变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式,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潜能。这是处于信息时代的高职音乐教师们必须深入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教师可以利用智慧树或学习通等网络教学平台,实现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前布置完学习任务后,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观看视频或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进行学习,能大大节省原本教师讲课占用的课堂时间。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充分融入头脑风暴法、小组讨论法、节奏律动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实践,使课堂成为师生间答疑解惑、合作探究、完成学业的互动场所。

此外,为了快速检测出学习效果,学生在课后必须进入平台完成测验并提交答案,系统就会自动汇总分析,生成真实可靠的评价数据,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样既能增加信息化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又能激发学生潜能,还能加深师生的情感交流,进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拓展实践平台,丰富校园文化

“新学堂歌”是我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将“新学堂歌”融入高职音乐教育,除了要加强课堂常规教学以外,还要让校园广播和校园网络这两个重要宣传窗口积极发挥作用。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和网络媒体的宣传力量,引领“新学堂歌”成为校园音乐文化主流,可以极大地丰富校园音乐文化。

此外,将“新学堂歌”融入高职音乐教育,还需要拓展多元化的实践平台,让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加充实、让校园音乐文化更加精彩。高职院校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以“新学堂歌”为主题的音乐文化系列活动,诸如邀请知名专家来校讲学、举办歌唱比赛、诵读演讲、板报征文、体育舞蹈汇演活动等。

我们在研究实践中发现,只要有唱腔时尚、内涵丰富的新学堂歌文化节目出现,就会掀起校内各场文艺晚会的最高潮。如此看来,学生确实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这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既能使学生打开文化视野、领略到我国古代经典诗词的文学精华,又能便于学生及时了解引领时代潮流的流行音乐动态,还能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得以展示舞台风采、提升人格魅力。

四、结语

总之,将“新学堂歌”融入高职音乐教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高职音乐教师要以积极贯彻执行党的艺术教育方针政策为行动导向,始终坚持诲人不倦的育人态度,在教学实践中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主动优化课程内容、转变教学方法、拓展实践平台,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艺术修养得到同步提高,为促进高职音乐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和国民音乐素养的整体提升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魏盛楠.淺谈学堂乐歌[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6).

[2]陈培乐.和诗以歌,歌以咏诗——谈经典诗词走进初中音乐课堂的实践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12).

[3]褚宏启.为信息技术找到灵魂[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18(09).

[4]王琳琳.谷建芬“新学堂歌”的创作特点及意义[J].北方音乐,2018(23).

[5]殷素芬.新学堂歌艺术特色探析[J].歌海,2011(02).

[6]王敏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之实践[J].教师,2018(11).

作者简介:袁丹丹,女,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新学堂歌”融入高职音乐教育的路径和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9YB327。

猜你喜欢

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
大班美工区材料投放策略的实践与探索
凸显对比策略 促进数学思考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