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学生工作中实施“立德树人”

2020-02-04龙雪梅

文教资料 2020年31期
关键词:学生工作实施路径立德树人

龙雪梅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建设的根本任务,为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工作指明了方向。要提高高校“立德树人”工作实效,必须围绕学生视角,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主线、加强学工队伍建设、树立育人为本意识,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高校日常管理工作中,构建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长效机制,提高学生工作的质量水平。

关键词: 立德树人   学生工作   实施路径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把坚定理想、立德树人作为今后高校建设的根本任务。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学生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高校正常秩序的重要条件,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紧跟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部署和新要求,在2017年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上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力推进一流学科和一流本科教育”的发展思路。经过一段时间建设,学校“三全育人”体系初步形成,在2018年3月以第一名的成绩获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三全”育人示范校培育建设项目单位A类项目单位。党中央和学校对“立德树人”工作的高度重视,为研究学生工作“立德树人”的实施路径提供了契机,高校学工队伍应该深入学习如何自觉践行立德树人的宗旨,如何在工作中立德树人引导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二、高校立德树人的新时代内涵

要想践行立德树人的理念,首先要分别理解“立德”和“树人”。“立德”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意为树立高尚的品德,将“立德”置于建功立业和勇于提出真知灼见之首,可见中国古代对高尚道德的追求和对德育的重视程度[1](4-9)。“树人”出自《管子·权修》,意在表达培养人才是最长远有效的计划。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道德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2](39-43)可见,古往今来,人们都将道德品质的培养视为人才培养的基础和首要条件。

立德树人的内涵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发展和深化。党的十九大把坚定理想、立德树人作为今后高校建设的根本任务。习近平强调“要将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指明了立德树人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实践方位。值得注意的是,新时代的“德”不再仅指道德品质,我国高校的“立德树人”是立社会主义之德,树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一点上,习近平做了更准确地论述,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时代的“树人”工作,就是以人为本,培养人才,必须深刻理解立德树人中关于“人”的内涵。第一,人的社会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我国高校培养的是有理想信念、有良好道德品质、有科学文化、有纪律、有艰苦奋斗精神、有健康身心的社会主义综合型人才。第二,人的主体创造性。当今大学生是伴随网络成长的新一代,他们对整个世界及社会有着自己的认识。教育的根本是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和主体性,过程是努力引导学生在自由、平等、和谐的环境中不断完善自我。第三,人的实践性。人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实践的主体,仅停留在书面和言语中的道理,并不能被大学生深刻领悟与接受,需要经历社会现实活动的历练,才能内化为真实精神层面的沉淀。

三、如何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实施立德树人

践行高校立德树人宗旨,既要言传又要身教。结合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和工作实际,笔者认为高校学生工作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实施立德树人:

(一)堅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充分发挥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

高校学工队伍要深入贯彻学习十九大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大党建”“大思政”格局。

1.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方面下功夫。

坚持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贯穿到人才培养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将爱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的第一课堂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提高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开展形式丰富的第二课堂教育,如举办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演讲比赛、利用寒暑假“三下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宣传国家政策、在具有代表性的爱国纪念日和周年日等特殊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党团活动等。通过开展相关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2.在提高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方面下功夫。

一方面以“厚德博学、笃行致新”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桂电校训为载体,加强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环境。另一方面制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年度教育计划,在全年各阶段开展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如:积极挖掘身边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典型案例,通过举办先进人物颁奖典礼、先进人物宣讲团等活动,结合学校网页和各种新媒体媒介宣传典型案例,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结合革命传统教育,以现场教学的方式,通过举办重走长征路、参观战争遗址听革命故事等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老一辈革命家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悲壮感人事迹,引导学生从思想上、行动上践行艰苦奋斗的精神。

3.把握传播规律,积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一方面,充分利用院校两微一端,通过制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微动画、微视频、微故事,深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招募志同道合的教师与学生,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成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室与公众号,通过公众号向学生推送积极向上的美文;开设网络直播,培植学生心目中的网红辅导员;为学生提供网络情绪纾解通道,如开通网络投稿、留言等活动,鼓励学生将心中的困惑或感想表达出来;通过网络平台组织义卖、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产品销售、社会公益活动,与线下活动同步开展,进一步营造积极、和谐、进取的校园氛围。

4.把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

思想政治教育要向当代大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聚焦,牢牢把控思想政治教育的五个关键环节,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不留死角。

(二)加强学工队伍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

1.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加强学工队伍建设。

从加强学工队伍配置、完善工作机制、保证经费投入、增加培训机会、完善激励措施、职称评审单列等方面,做好新形势下的学生工作顶层制度设计;引导辅导员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努力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关心辅导员的发展和生存需要,着力改善辅导员的生存环境;通过在全校范围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学习、宣传、教育、表彰等活动,引导学工队伍积极学习“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的内涵,增强辅导员认同感和荣誉感。

2.提高学工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丰富教职工的理论学习形式。

当前,我校对教师和学生群体均制订了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制度,但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多体现在学生党支部身上,教师多以传统的集中学习为主。身处高校这样的特殊环境,学工队伍没有必要完全延续传统理论学习方式,可以以更加新颖和直观的方式,如加入学生课堂、参与学生校园宣传实践活动等。有利于促进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提高学工队伍的校园号召力与亲和力,也有利于学工队伍近距离了解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情况,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建设不断前进。

(三)树立育人为本的意识,助力一流学科和一流本科教育。

1.以推进工程教育认证为契机,完善班主任和导师制。

学生工作处出台和执行《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本科生班主任、学业导师管理办法》近一年,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也发现了若干问题:班主任、学业导师在学生工作上欠缺主动性,与学生沟通次数少;班级学生对班主任和導师的职责、专业特长了解有限,以致学生遇到班级日常管理、学科专业指导等问题依然找辅导员沟通。各二级学院要着力完善班主任和导师制,促进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深度融合,培养学生真本领,将“三全育人”落到实处。

2.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学业指导体系。

立德树人,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高质量人才[3](65-68)。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可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式,使其更具有针对性。高校辅导员在获取学生信息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通过多种方式,如学情调查,就业、考研、考公情况分析,全面分析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发现问题,并积累往届的经验,定向施策。教学端口和学工端口应以学生为中心,梳理和整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能够服务学生成长的有效资源,将学业指导师资资源、朋辈资源、互动平台等资源利用起来,面向全体学生提供分层次、分阶段、分类别的多维度学业指导服务,兼顾广谱辅导和个体咨询,兼顾推优选尖和后进帮扶。

(四)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融入学工日常管理。

1.实施学生管理,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大学生具有强烈的主体创造性,若辅导员以管理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则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学生工作要立足时代、面向未来,转变工作作风,实施学生管理。目前二级学院的很多年级事务会在学校或学院文件的指导下,由辅导员牵头让学生参与制度反馈,体现了信息的双向交流,增强了学生对于制度的认同感,实现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服务,提高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和规则制定热情,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在以后的学生工作管理中,可拓宽学生自我管理的范围,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融入更多的制度管理中。

2.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5](126-129)。在目前的高校管理工作中,二级学院辅导员由于日常事务繁忙,将学生干部群体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沟通桥梁,因此缺乏与普通学生的交流。高校学生工作要主动引导、因材施教,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需求。通过拓宽学生的发展平台,开展加强院校交流、线下沙龙、带队考察等活动,将理论与实践教育有效结合起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建立立德树人的长期有效机制

立德树人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调动校内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形成教育合力。构建“立德树人”的长期有效机制,是深入开展立德树人的根本保障。

(一)建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协同育人体系。

高校要建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协同育人体系,实现全员、过程、全方面育人。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师、专业教师、辅导员、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后勤人员等都要秉承立德树人的理念,在工作中体现三全育人,将立德树人工作落实到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处处体现育人功能,形成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和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6](45-49)。

(二)加强家校联系,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共同育人机制。

“立德树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参与。学校教育是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能协调社会力量和家庭力量落实立德树人[7](77-80)。学校一方面要争取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完善社会教育环境,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家庭教育。高校学工队伍是家校联系的重要窗口,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互访,建立家校联系档案,落实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和正确评价,促成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三者的有机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三)不断深化对“立德树人”的认识,不断深化“立德树人”体制改革。

高校要充分认识“立德树人”的教育战略高度,把立德树人提升到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高度。坚持问题导向,明确立德树人的重点任务,学习党中央关于“立德树人”的任务部署,把握立德树人的内在规律。在具体的立德树人实践中,不断推进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破除一些影响立德树人的体制机制障碍,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参考文献:

[1]白显良,崔建西.新时代立德树人的价值定位、时代内涵与实践要旨[J].思想理论教育,2018(11).

[2]苏国红,李卫华,吴超.习近平“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实践要求[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03).

[3]高治国,邸娜,郑喜清.班级管理中“立德树人”理念的践行途径[J].河套学院论坛,2017,14(03).

[4]郭广生,王秀彦,高春娣.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学校育人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14(11).

[5]董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突出要点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学习体会[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06).

[6]骆郁廷,郭莉.“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及有效机制[J].思想教育研究,2013(7).

[7]金东瑞,王庆.基于立德树人的高校教育管理变革与实践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07).

基金项目:2019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学业指导实现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9LSZ051);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广西师范大学)2020年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项课题,基于“TAVE”循环模型的立德树人工作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0 YB004);2021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基于职业生涯辅导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

猜你喜欢

学生工作实施路径立德树人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浅析新媒体推广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和咨询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