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祖国的金娃娃”到“东方普罗旺斯”的华丽转变

2020-02-04鲁玉宝孙天娇赵明山朗郭艳芝赵晓菁

中国市场 2020年3期
关键词:金昌转变经济

鲁玉宝 孙天娇 赵明山朗 郭艳芝 赵晓菁

摘要:金昌,这个位于河西走廊东端、祁连山北麓,市境总面积达9600平方公里的“西北新城”,曾经被邓小平同志亲切地称为“祖国的金娃娃”,也曾让江泽民同志慷慨题词“腾飞的金昌”。而现在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金昌已逐渐乘着改革开放的快车摆脱了传统的矿产工业依懒性经济模式,转而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多方向共同繁荣的新型经济发展道路中屡建硕果。文章对开放四十年来金昌市在党和国家领导下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进行系统回顾,以金昌市的转型与发展为模板为其他城市的产业结构转型提供经验。

关键词:金昌,经济,转变

1.何处安身?——金昌市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概况

金昌市位于“丝绸咽喉”——河西走廊的东段,北临阿拉善台地,南依祁连山脉,东接武威,西邻张掖,西南与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搭界,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毗邻,市境总面积9600平方公里,辖域共有1县(永昌县)1区(金川区),12个乡镇(宁远堡镇、双湾镇;城关镇、河西堡镇、新城子镇、朱王堡镇、东寨镇、水源镇、红山窑乡、焦家庄乡、六坝乡、南坝乡),137个行政村,总人口达46.98万人。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01°04′35″—102°43′40″,北纬37°47′10″—39°00′30″之间。

2.何以长成?——金昌市历史沿革

1936年是金昌历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11月18日在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副总指挥王树声、参谋长李特、政治部主任李卓然的带领下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共2.18万人进驻永昌与当地国民党军阀马步芳、马步青交战并在12月5日建立了河西走廊第一个苏维埃政府——中华苏维埃永昌区政府,虽然在国民党军阀惨无人道的打压下这个新生的政府仅存了23天便被扼杀,但这依旧不能抹去应用的革命先烈在这片土地上撒下的革命火种。自那之后金昌地区一直笼罩在国民党军阀残暴统治的阴云之下,直至1949年9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永昌后,同年9月23日,武威专员办公室永昌县人民政府设立。1980年12月,永昌县人民政府恢复为武威区行政办公室管辖。

1958年8月初,永昌县白家咀找到一座铜矿,为金昌建设矿产资源型城市迈出了第一步;同年10月,经甘肃省地质局祁连山地质队(现甘肃省地质矿产局第六地质队)取样分析,研究报告表明,该区矿石为富铜、富镍的超基性岩块。1959年1月,祁连山地质队驻扎在永昌县进行铜镍矿床普查。勘探结果证实,该区有大型铜镍矿床。同年6月,准备建设永昌镍矿(又称807矿)。1960年7月,决定将永昌镍矿更名为甘肃有色金属公司。1961年2月,甘肃有色金属公司合并西北冶金建设公司,成立金川有色金属公司。经过二十年的发展,金川镍基地在甘肃有色金属公司的领导下逐渐做大做强,因此1981年2月9日,国务院决定设立金昌市,金昌市接受甘肃省的直接领导,最后,决定在金川市设立市人民政府。1981年5月,金昌筹备组正式成立。1951年10月,中国共产党金昌市筹备委员会和金昌市工作委员会成立。10月1日,武威区正式将永昌县移交金昌市。1982年8月27日,金昌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隆重召开,选举金昌市人民政府。从此,金昌市正式步入历史舞台,开始了新的征程。

3.何以安生?——金昌市产业发展概况

3.1四十年沧桑巨变——工业

金昌市因矿而生,被称为“矿坑里出生的西部新星”,因此金昌市自建市以来依托当地丰富的优质矿产资源,大力发展工业产业,建立了一批以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工业企业。其中,经过近60年的发展,金昌市的重化工业已逐渐成为了支柱产业。改革开放以来,金昌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改革进程,有效促进产业升级改造,贯彻“工业强市”战略方针,同时大力推动新兴产业抚育,进一步延伸可循环产业链的发展。现在的金昌已经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多次实现工业重大成就:2016年金昌市圆筒印花镍网生产能力达400万只,约占全国的40%,成为全国最大的镍网生产基地;2018年金昌市有色金属就地生产转化率首次突破60%,这意味着金昌市已经基本摆脱了依靠矿石和粗产品加工为主的粗放型工业产业模式,转而向精细化加工的新天地大步迈进。“十二五”末,三大重点产业总产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十一五”末的85.3%、5%和4%分别调整为72%、6%和4.6%;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10.9亿元,总产值更是高达125.1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15.7%。2012年到2018年之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64户,工业总产值累计值达473亿元,增加值57.6亿元,规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在工业增加值占比始终保持子啊96%以上,呈快速稳步发展趋势。

同时金昌市的有色金属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工作也已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截至目前已建成了粉末冶金制品产业园、电池产业园、电镀产业园、电工材料产业园四个大型新兴产业工业园区。大力推进建设的镍钴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目前已形成有色金属加工材40万吨(铜杆铜线30万吨、铜管棒材6万吨、镍合金1万吨、磷铜3万吨)、镍盐5万吨、铜盐2万吨、粉体材料1.7万吨、羰基镍1万吨、羰基铁5000吨的生产能力,羰化冶金、高纯金属等产品生产技术已步入国际领先行列。截至10月,2018年金昌市已经累计生产电解镍104790吨、精炼铜达720472吨、硫酸2951677吨、盐酸114456.22吨、烧碱139843.3吨、化肥24585吨、合成氨115309.1吨、磷酸铵肥403793.03吨、水泥1442794吨、生铁58549吨。

3.2四十年沧桑巨变——农业

尽管金昌市工业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这并不意味着金昌市农业发展未得到质的飞跃。

金昌市位于著名的西北粮仓——河西走廊中部,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基础良好,借助天然的土壤和气候优势,金昌市已逐步建成了以啤酒麦芽、优质小麦、油料、优质肉羊、食用菌、金鳟鱼、虹鳟鱼等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2017年金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金昌市2017年耕地面积107.48万亩,比2016年增加1.04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121.76万亩,比2016年增加2.63万亩,增长2.21%,其中粮食作物78.04万亩,小麦37.07万亩,大麦9.63万亩,小麦23.59万亩。玉米23.59万亩。土豆6.53万亩,油料4.1万亩,药材1.9万亩,蔬菜23.25万畝,瓜果2.27万亩,其他作物7.63万亩。

粮食总产量达399145吨,较2016年增长1.5%;这是2010年金昌市粮食总产量超过三十万吨之后首次接近四十万吨大关,同时经过严格推算,金昌市2018年粮食总产量将突破四十万,这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金昌市人民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献上的农业硕果。

在种植业飞速发展的同时,金昌市养殖业同样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截至2017年末,金昌市已经累计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47个,其中包括省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2个;累计建成日光温室6498座,食用菌棚4765座,塑料大棚7662座;畜禽总饲养量258.6万头(只),其中:羊饲养量为134.08万只;畜禽总出栏103.5万头(只),其中:猪出栏6.87万头,牛出栏1.16万头,羊出栏46.5万只,家禽出栏48.93万只;大型牲畜年末总存栏数5。93万头,其中:牛5.54万头,猪年末存栏数5.91万头,羊年末存栏数87.58万只,鸡年末存栏数55.68万只。总产肉量14010吨,其中:猪肉4812吨,羊肉7440吨,牛肉1160吨,禽肉538吨;禽蛋产量达2227吨,牛奶31600吨。

2017年,金昌市完成营造林面积4.99万亩,其中:人工造林面积1.49万亩,育林面积3.5万亩。完成退耕还林人工造林0.8773万亩;新建义务植树基地2处,完成义务植树130万株。

2017年,金昌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功率99.42万千瓦,农业拖拉机4.99万台。年机械种植面积115.8万亩,机械播种面积94万亩,机械收获面积88.12万亩。农业机械化综合经营水平达到85%。

金昌市委市政府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各省市发展模范案例的分析总结,积极发展“互联网+”只能农业模式和节水农业模式,在原有农业基础上实现了量和质的飞跃,同时以农业支持工业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协调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既提高了居民收入也实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3四十年沧桑巨变——第三产业

金昌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这为金昌市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随着城市转型战略的提出,金昌市依托当地资源积极发展旅游资源,打造城市旅游品牌并取得了卓然成效,《2017年金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结果显示第三产业投资高达58.73亿元,占总投资的63.1%。同时2017年, 全市入境旅游人数411.3万人,比上年增长22.32%,入境旅游收入22.5亿元,增长26.06%。目前金昌市正在大力实施植树造林和园林建设工程,全力打造戈壁绿城,金昌市委市政府动员各大领导班子和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科学性和针对性的进行城市绿化建设,增加城市绿化总量。目前金昌市区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1.96%和36.1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0.7平方米。其中以金川公园、金川科技广场、长泰园、金水湖景区、龙泉景观带、新华路中段景观带、西部防护林、金川国家矿山公园、龙首湖景区、金川河河道治理为主的“十大景区”绿化项目为绿化工程的依托,形成了以庭院绿化为点,道路绿化为线,公园绿化为平面的城市绿化格局,先后完成了城北绿色廊道绿化和城东、城西防护林,合亚路12条防护隔离林带。建设了矿山公路、泰安公路和贵阳公路,形成了城市交叉覆盖的防护林体系。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有景、层次分明、特色鲜明”和“一街有景、一街一品”的道路绿化效果。

2015年为深入贯彻落实金昌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促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金昌市在陈金公路(双湾镇陈家沟至金昌市区)两侧实施“十里花海”生态旅游项目(车窗景观走廊)。目前已种植薰衣草、波斯菊、琉璃苣、万寿菊、揪头菊、金盏花、向日葵、千屈菜、白芍、红豆草、满天星等近20个品种的集生态观光与经济效益为一体的花卉,其中薰衣草种植达300多万株,有“东方普罗旺斯”之称。

1950年代中期,英国牛津大学汉学家德效骞(Homer Hasenpflug Dubs)通过演讲和著书提出,《汉书·地理志》中提到的骊靬城是西汉政府为安置罗马战俘而建立的一座城市。根据《汉书·陈汤传》中的记载,公元前36年,由西域都护甘延寿与副校尉陈汤率4万汉军,长途跋涉到西域康居一带,与匈奴郅支单于的军队作战。汉军大获全胜,生擒145人,降虏千余人。汉军战斗过程中看到单于数百人披甲乘城,又出百余骑来驰城下,步兵百余人夹门鱼鳞阵。德效骞认为,此鱼鳞阵是典型的古罗马迭锁盾龟甲攻城阵(testudo),说明匈奴军中有罗马士兵教授此阵法。而骊靬城正好位于金昌市永昌县境内,因此金昌市借成龙电影《天将雄狮》的热度和历史谜团的吸引力投资建设了骊靬古城影视文化基地,作为旅游文化基地,并多次举办“骊靬文化旅游节”,推广旅游品牌。

此外,还有圣容寺、金水湖、北海湿地公园、玫瑰谷、胡杨林等一系列旅游地的发展,以及在建的火星模拟生存基地都将推动金昌市旅游品牌的快速发展。

4. 结论

四十年沧桑巨变,让甘肃金昌这个在西北大漠中出生的新城市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完成了从“祖国的金娃娃”到“东方普罗旺斯”的华丽转变。“中国镍都”一次又一次创造了奇迹,为我国工业城市转型和成绩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在大戈壁上建设一个城乡一体、生产合理、生态平衡、生活富裕的和谐金昌。”不仅是金昌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做出的重要承诺,更是金昌市人民的共同心愿,事实证明金昌市人民正跟着党和祖国向着这个目标大步迈进,我们相信,经过全民的努力,一个更加“全面、和谐、稳定、富强”的金昌将会在西北大漠中创造奇迹!

参考文献:

[1]2016年05月04日金昌市人民政府《金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2015年5月30日金昌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作者简介:鲁玉宝(1998—),男,汉族,甘肃金昌人,就读于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研究方向:项目管理;通讯作者:赵明山朗(1993—),男,汉族,新疆人,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供应链管理。

猜你喜欢

金昌转变经济
张金昌简介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驾驭各式击球点(一)正手击球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