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紫砂作品“双龙戏珠”的造型突破

2020-02-03张泉林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12期
关键词:双龙紫砂壶紫砂

张泉林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巨龙脚底下我成长,长成以后是龙的传人……”龙对于中国,是历史、是文化、是血液、是命脉根基的存在。龙的文化,深入我们的意识,龙的元素,走进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极具民族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影响中国人的艺术创作与审美活动。

紫砂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其自身悠久传统的存在性质与古朴古韵的美学特征注定了与龙文化的密切结合。明•陈仲美所制“龙戏海涛壶”为迄今为止可追溯的第一把以龙为题材的紫砂壶,是后世经典名壶鱼化龙的雏形,详见《阳羡茗壶系》:“陈仲美,龙戏海涛,伸爪出目。”后清朝紫砂名匠邵大亨制鱼化龙壶,开创了紫砂鱼化龙壶之路。另一件以龙为题材的紫砂经典器型“龙头八卦一捆竹”同样是邵大亨所创。当时道光帝为庆平定张格尔叛乱,下旨做一礼器,要求“于一器之中,盛载天下乾坤”。邵大亨的这件“龙头八卦一捆竹”从上百礼器中脱颖而出,壶嘴、壶把雕塑龙元素,左右呼应,如龙腾驾雾之状;壶身64根长竹段代表易经64卦之数;壶盖雕饰八卦图;盖钮为太极图,既做到了一器容纳天下乾坤,又以龙喻天子,以龙腾驾雾歌颂皇帝战无不胜,深得帝心。鱼化龙和龙头八卦一捆竹均是以龙入壶的名作,经久流传,至今仍是经典名壶款式之一。期间,龙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紫砂壶的创作中,成为常见题材之一,比如我们常见的“龙盘虎踞壶”、“龙吟天下壶”和我们本文要讲的“双龙戏珠壶”。

双龙戏珠,是我国传统的象征祥瑞的图案,它的出现可追溯到先秦时期,距今已有三千余年。双龙戏珠这一吉瑞纹饰来源于一个神话故事,传说天池深潭中有两只青龙,它们德善好施,保百姓安居乐业。一日,仙女在附近洗澡,突遇一怪兽刁难,两条青龙奋起激战,打退怪兽。王母娘娘赐金珠一颗作为奖励,得此金珠可早日成仙,谁知两条青龙相互推让,它们的英勇、善良、义气为人们所称赞,从此便有了双龙戏珠的美谈,并以舞龙、摆件、图案等形式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对于紫砂壶的造型来说,双龙戏珠是常见的题材,因为有美好的寓意,具有深厚的民众基础,随着紫砂壶艺的发展,其款式越发丰富、造型越发多样。在这样的创作背景下,双龙戏珠的造型创新就有了一定的难度,较小的改变在视觉观感上只是相似的造型,不会有强烈的吸引性与深刻的记忆点。于是,灵感源自“唐羽”的“双龙戏珠壶”诞生了。唐羽壶迥异于一般的传统壶型,是突破极大的创新之作。唐羽是由唐代茶学大家陆羽所创制,其灵感来自于古代的盛酒器具“羽觞”,因王羲之、谢安等有名之士42人在兰亭聚会,弯曲的溪水中飘着羽觞,流到谁面前,谁就要一饮而尽并作诗一首,当时还有喝了这杯酒可以驱灾讨吉一说,文人雅士的这场酒会成就了一段“曲水流觞”的佳话,自此,本身就带有历史岁月的羽觞被赋予了文化底蕴和美好的寓意。陆羽依据当时唐朝的饮茶风俗在羽觞的形制上添加了细长的手柄便于煎煮,因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优美的造型艺术,成为流传至今的经典款式之一。

灵感来自唐羽的这件双龙戏珠紫砂壶,依然以双龙戏珠的神话故事为依据,以双龙戏珠这一图案样式为原型,在此基础上,在形制上做了极大的突破,最大的借鉴与自身的突破在于壶把改成了上飞的手柄,并以龙为形制,此龙栩栩如生,龙眼炯炯有神,龙鳞层次分明。此时的壶嘴暗喻另一只龙,呈一升一降的推让姿势。壶钮高耸,托起一宝珠,悬于两龙之间,宝珠呈红色,是极具中国民族象征意义的中国色,醒目喜庆。壶身借鉴酒觞形制,既利用了酒觞的文化底蕴,又为了便于紫砂壶的使用功能最大化,在大小比例上做了改良,至此,双龙戏珠活灵活现地跃然眼前,布局巧妙,不多不少,完整丰富地呈现了双龙戏珠这一神话故事。

总结,双龙戏珠,依据美好玄妙的神话故事立意,依托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为基,却以全新的姿态呈现,带着羽觞的驱灾讨吉;带着曲水流觞的文人佳话;带着唐羽的造型艺术;传承经典,开创紫砂造型艺术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双龙紫砂壶紫砂
金华远方·双龙宾馆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无相
双龙集团有限公司
刘少白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购买紫砂壶4忌
购买紫砂壶忌4
四驱雪舞 三菱欧蓝德VS.北京(BJ)40VS.双龙柯兰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