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淳香壶”的简约之美
2020-02-03邵辛伟
邵辛伟
中国江苏宜兴自古以来便以制陶闻名天下,尤其以紫砂壶制作最为出色,极大地提高了中国陶制茶壶的艺术水准。紫砂壶制作是在宜兴制陶技艺的成熟、茶道文化的发展与紫砂泥被发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着相当扎实的根基,紫砂泥所带来的优秀泡茶性能也是一般的陶瓷茶壶难以匹敌的,再融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因子,紫砂壶就这样在百余年的岁月中平稳发展着,无论在专业收藏家还是普通百姓心中都是最好的茶壶,体现了中国人普遍的审美倾向以及对高雅文化和美好道德的普遍认同和追求。
紫砂壶于明朝正德年间出现,明清两代至民国为发展期,形成了光器、花器与筋纹器三种类型和圆器与方器两种基本结构,许多经典壶型也都是在这一时期诞生的。这件“淳香壶”就是一件典型的光器作品,以素雅小巧取胜,用最简单的结构诠释“淳香”的深度。紫砂壶应用于饮茶及茶道活动中,必然要具有优雅脱俗的气质,这就决定了紫砂壶创作不仅停留于表面美感的表达,如何能通过点、线、面的组合表现出中国的审美特色、思想观念以及文化精神等是创作重点,关系到作品个性气质的呈现,所以再简单的紫砂壶也会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有广阔的想象空间,这也正是“淳香壶”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淳香壶”的创作遵循着简约的理念,壶的造型结构以及线条等均十分简洁,形成了清爽的气质。除简约外,壶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小巧。中国古代文人常以紫砂壶伴读伴画,或将壶置于掌中欣赏把玩,这就使紫砂壶具有了文玩的性质,能轻松置于掌中的紫砂壶就颇具文人气质。创作中将“淳香壶”打造得如此小巧,还能体现出紫砂壶做工精致的特点,紫砂壶是纯手工制作而成的,越是小巧的壶制作起来越有难度,在工艺水准上就有所提升。
“淳”有朴素、纯粹与浓郁之意,前两者可见于外在表现之中,后者则呈现在气质之中。泥料可称为纯粹,全壶呈现出色彩较浅的棕色,带有淡淡的红晕,既有泥土的淳朴自然气息,又具有古典特色。泥料表面细致光亮,是紫砂壶的标准质感,内里可见细密的纹理,朴实但不粗陋。紫砂泥是自然形成的泥料,包含有一些砂质颗粒,在烧制后就会呈现出独特的效果,作品的自然气息和个性色彩都会更加强烈。
作品造型体现的是朴素,其中又有经典掇球壶的影子,可体现出对传统的继承,有醇厚之美。壶的各个结构都可看作是对圆的变形,壶身被设计为壶腹饱满圆润的具有变化感的圆形,口部略小,线条向下运行逐渐宽阔起来,到壶腹中央部分达到极限,随后便逐渐向内收,最后形成弧度完美流畅的底部,为了使作品稳定,底部镶嵌了圆形平底,与壶口部大小相衬,保证了作品整体的对称平衡。
圆形的壶盖形成了对壶身线条的延续,使壶的外部轮廓线条形成一体,进一步加强了简约效果。壶盖与壶身相接的边缘设计出立体的圆线,增强了作品的结构效果。壶口下方的壶身上以一圈纹线进行装饰,与壶盖边缘形成配合。壶钮为一粒圆珠,是壶中最为标志的圆形,并与壶盖、壶身之间形成错落有致的结构,丰富了壶中的线条表现。壶身两侧镶嵌着一弯嘴与耳状环形端把,与壶身体积相对比,壶嘴与把手也显得比较大气,二者均由精美流畅的弧线构成,精美又具有实用性。
整件“淳香壶”基本由弧线与面配合构成,做到了“极简”,所有的结构部分皆源于紫砂壶设计中的经典造型,通过对其大小的调整将作品呈现得尤为精巧,也构成了作品浓郁醇厚的底色。作品的“香”来源于三个方面,首先便是紫砂泥的香气,那是泥土的芬芳和自然的清新;其次便是茶香,在茶香的滋润下,泥料的美感也会进一步呈现,成为作品隐藏的魅力;最后便是文化的香气,那雅致朴素的造型,简单线面结构中的智慧体现的是中国人对于匀称美、对称美的钟爱,渗透着中国朴素的自然美学思想,使作品简约不失其文化重量,以此才能使作品醇厚浓郁,有神态自若和超凡脱俗的美感。“淳”是中国文化艺术与紫砂壶工艺的积淀,“香”是高雅气息,在艺术文化的共建之中和多项融合之中,“淳香壶”以简约之美实现了余香悠远,意蕴悠长。
结语:“淳香壶”这件作品体现了紫砂壶艺术对于工艺精湛程度与内涵的关注,本文对此件作品进行了分析,说明了其简约之美以及简单造型之中建立起的独特的“淳香”美学与内涵,揭示了中国紫砂壶艺术的优秀品质,这种品质是紫砂壶艺术发展的根基与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