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0-02-03韩艳超杨文静

安徽医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泌尿系统尿管球菌

韩艳超 杨文静

尿路感染一般是由尿路上皮细菌侵入尿道而导致的炎症反应[1],多见于儿童,易复发,严重者会对肾产生实质性损害。尿路感染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以及尿道灼热感等[2],不及时治疗会引起尿脓毒血症、肾衰竭,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尿路感染在儿童中的发病率达7.74%,不同年龄段发病率不同,3~6岁是尿路感染的高发年龄,发病率高达9.8%,复发率可达18.9%[3]。儿童尿路感染发病率较高与其泌尿系统先天畸形有一定关系,患儿抵抗能力多较差,管壁弹力纤维发育不完善,导致尿液引流不畅,细菌容易定植和感染[4];重复肾、多囊肾等均可导致肾积水,引起肾实质感染;膀胱输尿管尿液反流引起的尿路感染发病率高达45%,是尿路感染的易感因素[5],但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尿道管反流会逐渐自愈。本研究以269例尿路感染儿童为研究对象,探讨小儿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特征以及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为尿路感染的患儿269例,其中男152例,女117例,年龄1个月至14岁。纳入标准:①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6]第七版关于小儿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中段尿培养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105/mL,尿沉渣白细胞>5个/μL;②有明显发热、呕吐、尿路刺激等症状;③患儿一般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 合并恶性肿瘤的患儿;②脏器功能不全的患儿。

1.2 方法

1.2.1 实验室检查 取晨尿10 μL接种于血琼脂平板中,在35℃的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分离培养,菌株鉴定采用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美国BD公司)鉴定,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7]测定的菌种鉴定结果,然后计算菌种所占比例。

1.2.2 临床干预措施 对发热的患儿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并嘱患儿多喝水,以增加尿量,达到有效降温的目的,同时能够起到冲洗尿道,抑制细菌增长,加速细菌排除的作用;保持患儿会阴部清洁,婴儿勤换尿布,幼儿不穿开裆裤,每次大便后对会阴部进行清洁,患儿衣物和尿布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在阳光下暴晒。嘱患儿家属严格按照医嘱用药,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情况,以做适当调整。

1.3 观察指标 ①收集患儿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住院时间、住院次数、留置尿管时间、膀胱类型、有无先天畸形和感染疾病以及基础疾病和尿路感染再发情况;②观察小儿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③分析影响小儿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或百分比表达,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小儿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临床特点 269例患儿中,复杂性感染206例(76.58%),其中男患儿109例(52.91%),女患儿97例(47.08%);复杂性感染疾病中最常见的为肾病综合征45例(21.84%),其次是肾炎综合征33例(16.02%),其他均为泌尿系统外科疾病(肾积水、泌尿系统结石、尿道狭窄、肾发育不良、肾囊肿等)128例。本研究中,尿路感染再发患儿21例(7.81%),其中有18例(6.69%)合并泌尿系统基础疾病,包括尿道狭窄5例(27.78%),肾病综合征3例(16.67%),后尿道狭窄2例(11.11%),输尿管末端狭窄2例(11.11%),其他(心脏疾病、肾小球肾炎、阴道闭锁等)6例(33.33%)。

2.2 病原菌分布特征 269例患儿的尿样中检测出27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91株(68.71%),其中大肠埃希菌144株(51.80%),奇异变形菌18株(6.47%),肺炎克雷伯菌15株(5.40%),阴沟肠杆菌6株(2.16%)铜绿假单胞菌4株(1.44%),鲍氏不动杆菌和普通变形杆菌各为2株(0.72%);革兰阳性菌83株(29.86%),其中屎肠球菌41株(14.75%),粪肠球菌35株(12.59%),表皮葡萄球菌3株(1.08%),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各2株(0.72%);真菌4株(1.44%),均为白假丝酵母菌。

2.3 单因素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住院时间、住院次数、留置尿管时间、膀胱类型以及先天畸形和感染疾病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小儿尿路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2.4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中(赋值见表2),结果显示,留置尿管时间(5天~和10天~)、存在先天畸形和感染疾病是小儿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2 赋值情况

表3 小儿尿路感染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续表3

3 讨论

尿路感染是病原微生物直接侵入到尿路,在尿液中繁殖生长,继而侵犯泌尿组织和粘膜而发生的炎症[8],是儿童泌尿系统常见病。此病婴幼儿发病率较高,以全身感染中毒症状为主要表现,常伴有发热、惊厥、呕吐以及轻泻等症状[9],需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治疗,以免反复感染形成肾瘢痕,严重可导致败血症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等。小儿尿路感染与泌尿系统先天畸形有一定的相关性,泌尿系统先天畸形引起的尿路感染治愈率较低,且易反复。因此,早诊断及早发现泌尿系统先天畸形和细菌感染的构成,及时对症下药,对治疗小儿尿路感染意义重大。

本研究对269例尿路感染患儿的基础疾病进行分析发现,复杂性感染患儿有206例,占比76.58%,复杂性感染疾病中最常见的为肾病综合征和肾炎综合征;本研究中的尿路感染再发患儿21例(7.81%),其中18例(6.69%)合并泌尿系统基础疾病。这些结果与徐玲玲等[10]研究基本一致。尿路感染早期诊断具有挑战性,因其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中段尿培养是诊断小儿尿路感染的有效方法[11]。本组研究中269例患儿共检出278株病原菌,大肠埃希菌仍是导致小儿尿路感染的主要细菌,这与钟玉葵等[12]报道相似。大肠埃希菌导致的感染主要是逆行感染,病原菌通过尿道口进入尿道,然后进入膀胱引起尿路感染[13]。另外,本研究中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占比也相对较高,相关资料[14]显示,引起尿路感染的致病菌中,肠球菌居第2位,当宿主免疫力低下,运用大量抗生素时,宿主与肠球菌的共同生存状态被打破,肠球菌开始侵袭其他组织器官,分泌细胞溶解素、明胶酶等有毒因子破坏宿主组织细胞,引起尿路感染。故对于已确诊病原菌感染的患儿,应及时用药治疗,以防病情反复。

本研究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住院时间、住院次数、留置尿管时间、膀胱类型以及先天畸形和感染疾病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留置尿管时间(>5天)、合并先天畸形和感染疾病是小儿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原因:留置尿管管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即使是在无菌状态下进行,仍会挤压尿道,导致病原体繁殖生长。相关研究[15]也报道,留置导尿管的时间越长,患儿尿路感染的发生风险也会明显增加。合并先天畸形和感染疾病的患儿,其泌尿系统发育不完全,且自身免疫水平相对较差,更易引起反流性肾病和肾瘢痕形成,增加了尿路感染的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小儿尿路感染多为复杂性感染,其最常见的基础性疾病为肾病综合征,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多见;留置尿管时间、合并先天畸形和感染疾病是小儿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应予以重视。

猜你喜欢

泌尿系统尿管球菌
肠球菌血流感染临床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宏基因组测序辅助诊断原发性肺隐球菌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SNHG16 promote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development via activating ECM receptor interaction pathway
骨科患者术后早期拔除尿管对其排尿功能及舒适度的影响
哪些疾病容易诱发泌尿系统结石
运用PDCA降低肝、胆、胰大手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间的效果评价
运用PDCA降低肝、胆、胰大手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间的效果评价
哪些疾病容易诱发泌尿系统结石
临床检验科普之你不知道的肠球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