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青砖墨影》课例谈小学美术碑刻教学
2020-02-03季莹
季 莹
【案例背景】
“触摸历史”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报告中的一个明确要求。由于小学生的文化认识有限,“触摸历史”这一大主题的教学当以学生所熟知的地方资源为依托展开。学生通过触摸家乡之史,感知艺术之美,建立文化自信。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有着大量散布于各处的碑刻艺术,它们见证了南京的文化故事,是触摸历史的第一手资源。碑刻艺术大体分为书法和图案两大内容。相对于书法,图案更容易让小学生感兴趣,很适合作为碑刻学习的衍生教学内容。其中画像石、画像砖以其独特的故事性,通过情境和图案表达,最易让小学生理解。下文将通过四年级自编教材《青砖墨影》这一课例,阐述教师通过对南京画像石、画像砖的筛选整合,从初见(识古之美)、尝试(学古之艺)、传承(以古为师)三个维度,建构课堂教学内容,层层递进深挖文化底蕴,让学生感知碑刻之趣,触摸金陵往事。
【案例描述】
片段1:初见——识古之美
师:看,老师带来了什么?
生:好像是印出来的小纸片。师:你觉得它们是什么?
生:我觉得是拼图!
师:这个想法很有趣,你来拼一拼,看看拼出什么!
(生上台拼一拼,台下学生回答“拼出了古代的人”,见下页图1)
师:很好,你来猜猜看,拼出的人是谁?
生:李白?杜甫?诗人?画家?皇帝?(学生之间展开了积极地讨论)
师:让老师从第一排左手边开始来给大家做一个介绍,他们分别是弹着五弦古琴的嵇康,手指放在嘴里吹口哨的阮籍,饮酒至八斗方醉的山涛和手持如意、自得其乐的王戎。我们从右往左看第二排,是闭目倚树垂首听琴的向秀,饮酒自乐的刘伶,最后是弹奏月琴给大家助兴的阮咸。以上七位是我国魏晋期间著名的风雅隐士,他们喜欢在山林河畔雅集聚会,我们把他们称为“竹林七贤”。
生:老师,不是还有一个人物吗?他是谁?
师:你们想要知道他是谁,我需要先讲一讲这幅图的出处。这幅图其实是拓片,拓片就是用纸覆在碑碣或金石等器物的文字或花纹上,用墨或其他颜色拓出其文字、图形来的图片。
(向学生展示拓印的图片)
师:这幅图的原貌是墓室南北两壁的砖画(见图2),称为画像砖。为了构图的平衡,让画面和人物更加对称,图中又加了一位与他们同样豪放的荣启期。这就是出土于南京西善桥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现藏于南京博物院(从拓片变成实物照片)。
师:说到这里,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多疑问,谁来大胆地把自己的不解提出来?
生1:什么是画像砖。
生2:画像砖有什么样的作用?
生3:古人为什么要把竹林七贤和荣启期刻到画像砖上呢?
生4:画像砖上还可以刻哪些内容?
师:同学们问得很好,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思考进入一段小视频,进一步了解画像砖吧!
师:看完视频,你找到答案了吗?
生:画像砖就是表面有各种图案和画像的砖头,画像砖的作用是装饰墓壁,反映墓主人生前事迹和生活趣味。刚刚我们看到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就表达了古人对文人雅士旷达自认的人生状态的向往。画像砖上可以刻有神话、生活、历史、人物,内容丰富多彩。
师:刚刚我们看到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是由许多小砖头组合拼接而成的,属于画像砖中比较特殊的形式,就像是拼图。其实画像砖更多的形式是一砖一画。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探索这方寸间会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吧。看老师带来了几张画像砖的拓片,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观察一下,猜猜画中的人物在做什么?
生:我喜欢第一幅,他们好像在互相鞠躬问好,感觉非常友善。
师:你观察很仔细,这是一幅《拜谒图》(见下页图3)。画中左边的三个人正在以不同的姿势拜见一位长者。
师:为什么说右边的是长者呢?
生:左边人多,右边人少,这样构图让人看得清楚,所以右边应该是长者。
师:你说的也有一定道理,我们仔细观察也可以发现,右边人物左手微抬,没有左边人手抬的高,正在接受他们的跪拜。这也说明古人在见到长者或老师时要行跪拜之礼,侧面反映了我国是礼仪之邦。至今我们依然延续着尊敬师长的礼仪,例如上课前要与老师相互问好等。
师:仔细观察这张图(图4),你认识画中的人物吗?
生:是神仙?是仙女?
师:其实她是西王母,对于西王母大家并不陌生,她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王母娘娘。她的主要职责是惩恶扬善,这也教导我们多行善事,要做好人。
师:再来看这幅(图5),这是官府向老人发放粮食的场面。谁来说一说这幅图想表达什么?
生:尊敬老人。
师:是的,这是古代养老制度和风俗的生动写照。直到今天,我们国家、社会、家庭依然有着赡养老人的义务。
师:最后一幅是表现我们祖先耕种的场景,它反映出我们的农耕文明已有千年的历史,同时也闪烁着我们祖先的伟大智慧与吃苦耐劳的精神。
师:画像砖不仅画面有趣,内容丰富,里面还蕴含着许多中华传统美德, 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情和审美风格,真不愧为我国民间美术的珍宝。许多文人雅士喜欢收藏一块画像砖,就连拓片也是一纸难求。
片段2:尝试——学古之艺
师:画像砖上的人物形态各异,生动有趣,与真人相比大有不同。让我们来一起观察一下,你能试着总结出这些人物的特点吗?
生:画像砖上的人物勾勒线条很简单,动作却很明显。
师:对,首先是简化,画像砖上简化人物五官、衣纹等细节,使人物看起来像剪影(见下页图6)。其次是动态,它保留了人们各式各样生动有趣的动作。那我们如何用简化和动态来画这些生动有趣的人物呢?
师:第一步我们需要了解古人的服饰,它大致分为两种:官宦人家和普通人家。请你猜猜看,哪个是官宦?哪个是百姓?为什么?
生:戴帽子的人衣服比较长的是官宦。头发和袖子扎起来的人是普通人家。因为我觉得袖子扎起来更方便劳动。
师:同学们观察力越来越敏锐了,而且说得很对。了解了这些知识,我们就可以开始设计了。你想在你的画像砖上画什么人物呢?
生:我想画劳作的百姓,手舞足蹈的艺人,儒雅的学者。
师: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作业的要求:1.思考你想表现的人物特点与动作形态;2.使用4B铅笔在石膏板上画,位置任定。
(生创作中,教师进行点评。)
师:接下来根据你画面想表达的内容添加物体。在添加之前,我们需要关注画像砖的构图特点。请大家看这几张画像砖拓片,它在构图上有什么特点呢?
生:人物很大,画的东西比较多,比较满。
师:就像同学们所说的,画像砖上的物体排列的特点就是饱满。如何让你的画面通过添加元素变得饱满呢?谁来说一说你的画面中想表达的故事?
生1:我画的是一个读书人,所以我想在旁边加上一间书屋和一盆兰花,营造满园都是书香氛围。
生2:我画的是仙女,我觉得可以在旁边画上玉兔和桂花树,诉说嫦娥奔月的故事。
师:两位同学说的都很好,你们的表述让我们了解画面中传达出来的故事。这也是画像砖艺术表现的初衷,它就是为了传达故事。
师:试着给你的画面空白处添加元素,表达你想表达的故事吧,注意简化物体。
(学生创作,教师点评协助学生对物体的表现和简化)
师:画好以后就可以跟着老师一起学刻砖啦。我们使用三角刀,左手扶木板,右手持刀,刀与板之间呈45 度往前推,不能往下按。然后沿着铅笔线开始刻,用力要均匀,遇到转弯处,转动画像砖,这样就刻好了。
(学生尝试,教师指导提醒用刀安全。)
师:为了让大家看清楚,我们可以把印泥均匀的拍打在画像砖上,这样就完成了。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其他小朋友的作品(图7),让我们来看看,我们和他们刻的有什么不同呢?
没错我们将线条刻进去的叫阴刻,而他们将背景刻掉的叫阳刻。
片段3:传承——以古为师
师:今天我们通过学习金陵碑刻的代表作《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知道创作它的原因是为了表达文人心中的高洁志趣。其实在金陵城中许多碑刻也有图案纹饰,它们的存下都有着各自特殊的寓意。让我们一起来赏一赏。
师:首先是南京夫子庙的“镇庙之宝”《孔子问礼图碑》(图8),这是雕刻于南朝的拼接碑,至今已有1500 多年的历史。它记载了孔子由山东去洛阳拜访老子的场景。谁来说说这个幅图有什么样的寓意呢?
生:我觉得是孔子很尊重老子,所以去看他。
师:是的,在历史中孔子非常尊重老子,曾多次去看望他,这块碑就记录了孔子和老子会面的历史重要时刻,也表达了古人尊贤敬能的高尚品格。
师:再来看位于明孝陵四方城中《大明神功圣德碑》(图9)顶部的纹饰,它是明代石刻的艺术珍品。谁能说说它雕刻了什么?
生:雕刻了两条龙,我知道是双龙戏珠!
师:想一想为什么这块碑上要雕刻龙纹呢?
生:因为这是皇帝让雕刻的,明孝陵是皇帝的陵墓,所以用龙纹。
师:是的,龙纹就是皇权的象征。
师:还有一些碑上刻制的是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吉祥图案缠枝纹、卷云纹(图10、图11),在碑面上起到装饰的作用,也有吉祥如意的寓意。
师:许多国画大师在人物造型上也深受汉画像砖的影响,不追求形准而是追求神似。画家林风眠笔下的人物(图12)借鉴了汉画像砖的表达方式:删繁就简,注重神韵。你能在林风眠大师的画中看到画像砖的影子吗?
师:我国现代画家丁绍光的装饰画作品,画中的表现就像汉画像砖中的一样,都是平面化的,没有任何透视,将不同空间和时间的事物放于同一画面中。
师:汉画像砖不仅影响了中国绘画,对国外的绘画也产生的一定的影响。同学们大胆地猜猜看,是哪位画家借鉴了咱们中国画像砖的表现形式呢?
生:凡·高和达·芬奇。
师: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有学者认为毕加索的立体主义造型方式是从我国画像砖中探索研究得出的(图13)。虽没有确凿证据,但我国画像砖的造型确实存在立体主义,例如投壶中的人物,两个人的面部都像毕加索的画一样,正侧面都存在于一张脸上,给人一定的视觉转换。
师:画像砖上的另一舞蹈艺术形式也给后人留下许多学习的空间。同学们现在再来看画像砖,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呢?是否会感叹画像砖中蕴藏着我们祖先的大智慧呢?
师:画像砖中还蕴藏着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东西,我们要满怀创新精神,伸出向传统学习的双手。
【案例分析】
1.由点盖面串联问题,探寻石刻之迹。
画像砖艺术具有荡人心魄的巨大的震撼力。这种深沉雄大的艺术气魄是时代的产物。画像砖的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对现实生活的刻画、垂教后世的民间故事,也有雄奇瑰丽的神仙世界。其图像给小学生直观的感受,可以作为碑刻教学的重要衍生内容。本课选用南京西善桥出土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为教学主线,力求从美的视角,运用串联问题层层递进的方法,传递给学生线性思维方式,让学生形成对美术课堂学习的审美路径,对其传达出有历史纵深感的传统文化进行观察、发现、赏析和表达。
片段1 中,教师通过一张小纸片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识读眼前图像。看似简单的步骤,其实传递给学生的是图像识读的线性思考方式。很多学生面对美术作品,他们直接赏析往往不知其意,很难表述完整。古画毕竟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去甚远,穿越千年的图画还得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表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问题深入,学生更易理解。所以,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讲述所思所想的过程是至关重要的。
而后,基于学生对画像砖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通过让学生自主提问和教师发散式提问的形式,了解学生心中的所思所想。引导学生贴着主线思考,走进艺术深处,把自己融进情境之中,把理解化成艺术的表达——这时候,静悄悄的课堂,正在涌动着深度的思维。这样图像识读的过程,为后面的创作做了铺垫,将学生心中模糊的概念连成了一幅画面,让学生的思考有迹可循。
2.情境结合延伸制作,师法古人之艺。
借助情境想象,我们可以把创作分为许多步骤,并且这些画面中所有的表达,都是围绕一定的主题呈现。教师如果不能紧扣这一主题去整合,就会使学生的想象与理解变得零碎。因而,在创作之初,教师运用先画主体再添元素的方式,让学生体会画面之间的宾主联系,对画面进行选择性整合。
此外,碑刻教学中使用刻刀是无可避免的,如何安全、高效地使用刻刀也是本课操作部分的难点。片段2 中提出教师除了细致的讲解刻制方法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创作分步骤进行指导,通过点拨让学生更熟练地掌握刻制技法。在指导学生技法时,教师的语言需简洁高效,教师可亲手操作示范。例如“握刀如笔”就明确地提醒学生正确的捉刀姿势,教师可扶着学生的手操作几遍,让学生体会刀不同走向的感觉。使用刻刀的过程中,教师提示和示范是十分必要的。
3.打开视角迁移运用,传承金陵之风。
画像砖只是金陵碑刻艺术中的一小支,许多金陵碑刻中都配有优美的图案纹饰。这些图案纹饰,一方面可以装饰碑身;另一方面也有自己的寓意。教师在片段3 中通过拓展搜集到的金陵碑刻的相关图片,带领学生感受图案之美,同时了解图案纹饰背后传达出的美好寓意,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
通过对师法画像砖的艺术大师林风眠、丁绍光、毕加索等作品的赏析,拓展想象空间,联通课堂内外,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让想象不仅止于碑刻,更延伸到油画、国画、版画等多种艺术领域,甚至可以变成文创产品,在想象中让艺术创作更加丰富、多元。教师多角度拓宽课堂的边界,让金陵之风得以传承。
综上所述,要想让学生真正徜徉于金陵碑刻文化之中,使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教师以“金陵碑刻”为抓手,通过识古之美、学古之艺、以古为师三个步骤,让学生无形的想象依托有形的支架。如此一来,学生方可感知碑刻趣,触摸金陵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