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奠基未来
2020-02-02朱永新
朱永新
在2019年的两会上,有几位媒体记者朋友问我:为什么你如此锲而不舍地关注全民阅读?
我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推进,全民阅读的问题,是一个越来越需要重视的问题。只是因为阅读的功效,是强大的、持久的,却又是隐性的、缓慢的,所以,就像我们生活之中许许多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物一样,容易被我们一再忽视,反复错过。
从1995年邀请专家学者研制第一套书目开始,全民阅读就是我一直关注的问题。这十多年来,每年两会我都会写一个关于全民阅读需要建立国家阅读节的提案。从本质来说,对这个节日的提议,和我对阅读价值的日益重视、对阅读现状的忧心忡忡,联系在一起。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国家的精神气质,就像一个人的气质一样,是离不开阅读的。阅读是一种投入最小的学习。一本书,尽管如今书价涨了很多,但相对来说还是便宜的,一本书对一个人精神世界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人类那些最伟大的思想、最伟大的智慧就在那些最伟大的书里。倡导阅读,倡导领导干部率先阅读,倡导全社会积极阅读,是一个投入最小、见效最快、最直接、最便捷推动发展的方式。它不仅从精神层面提高,而且为经济层面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甚至在信息时代,阅读的力量还可以直接转化为经济上的发展。
这么多年来,我们的全民阅读正在有序地推进,在信息大爆炸的互联网时代,这个浪潮对纸质图书阅读的冲击是很大的,但我国的纸质阅读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这和政府与相关职能部门这些年来一直倡导阅读、建设书香中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我在发现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遗漏了相关表述,也立刻提出建议,希望能够在工作报告中继续号召和倡导,让推动阅读的声音更大、力量更强。去年我们民进组也专门提出来要加上一句倡导全民阅读,在最后定稿的报告里,就已经加上去了。
当然,推进全民阅读,本身就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努力,建设书香中国,在这么大的一片土地上播撒精神的种子,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越是把推进全民阅读深化,就越是会发现很多问题。今年两会我有三个关于阅读的提案,一个是宏观上的成立国家阅读节,另外两个阅读提案,一个关注乡村中的儿童阅读,一个关注城市中的大学生阅读。
在2018年,我先后走访了很多深度贫困地区,像广西、湖南、四川、云南,在这些地区开展调研时,我还是格外关注这些地区里的学校。到现场去看过之后,我觉得情况很不乐观。
从身体而言,国家投入了很多资金,解决贫困农村孩子的免费午餐,对这些孩子们的成长起到很好的作用。国家制定了相关标准,对于吃的种类和品质都有严格规定,监督措施也很到位。这是一个踏踏实实起到作用的大工程。
从精神而言,国家也投入了很多资金,如推动乡村阅读的“农家书屋”等工作,但是,這样的“精神正餐”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比如广西靖西县一所村小。我们中午去学校,图书室铁将军把门。我们找校长打开图书室,发现图书的品质尚可,里面居然还发现了两本我的新教育书籍。但是,图书室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孩子们在学校吃完饭都回家休息,村民更是无人借书看书。
比如云南元阳县的一所镇中心小学。我们被告知,因为新建教学楼,图书放在了食堂仓库。我们来到仓库,发现所有的书被打包放在仓库的墙角。很多新采购或者赠送的书,包装还没有打开。
总而言之,我走进的所有贫困地区的乡村学校,要么无书可读,要么书不适合学生读,要么不让学生借书读,要么缺少管理人员,不懂如何让学生借书读,要么开放时间太短无法满足所有的借书学生等等,几乎没有一所学校能够关注到阅读中的这些关键环节,正常推进阅读工作。
新教育有4000多所实验学校,很多都在农村。根据我们实验学校里的反馈,凡是真正落实书香校园建设的乡村学校,这些孩子的发展明显超出周边学校,有一些完全不亚于城里的孩子。新教育实验参与者中的个体、教室、学校的多种案例和试点已经明显表明,农村的孩子只要大量地阅读,不仅在各方面的技能素养上不会落伍,而且在学习成绩上也完全可以超过城里的孩子。
在2019年的阅读提案中,另一个是关于加强高校图书馆建设的问题。受教育部委托,我们民进中央在调研中发现,现在高校图书馆场馆等硬件设施差异巨大。从场馆面积来看,馆际差别显著。面积最小的图书馆仅为640平米,最大的馆舍面积11.7万平米,相差181.3倍。场馆建设中投入不足和资源浪费并存。一个极端是长期投入不足,馆舍陈旧,面积小,新增图书量不够,难以满足基本需求。另一个极端是设计施工标准过高,且大多为高耗能建筑,后期运营维护费用很高,资源浪费严重。另外,还有诸如馆藏资源配置、现行图书采购和资产管理模式不合理、人力资源建设严重滞后、开展社会化服务难度大等问题,都亟需解决。
从乡村到城市到全中国,从儿童到青年到全社会,很多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问题,如果把全民阅读的问题解决了,那么绝大多数问题都是顺理成章就能自然解决。建设书香中国,是提升国家的精神力量、凝聚人民群众力量的最重要的抓手。全世界那些最伟大的国家民族,没有一个是不重视阅读的。
但是,就像人们明知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危及身体,却还是任由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破坏一样,对于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需要用更多时间精力和智慧方法,去推动。把全民阅读作为国家战略,继续推动书香中国的建设。推动全民阅读,是为未来奠基。只有推动全民阅读,让中国书香萦绕,我们才能稳稳立足当下,轻松赢在未来。
一切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人的问题。
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但是在这个时代走向未来的时候,几乎和所有快速成长的时代一样,有很多问题。首先就是面临着共同价值崩溃的危险。当今的社会缺乏共同语言,没有共同语言,又怎么可能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道德标准和共同的价值观呢?如果没有共同的神话和历史,没有共同的英雄和传说,没有共同的图画和音乐,没有共同的诗歌和小说,我们就永远不可能有共同的信仰,共同的道德标准和对于未来的共同愿景,也就没有所谓的核心价值体系和思想基础。
其实,全民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个民族的思想基础和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离不开阅读,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建设更离不开阅读。
早在1999年8月,日本参众两院就通过决议把2000年定为“学生读书年”。2001年11月,日本制定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读书活动的法律》,规定了读书活动的理念,明确了国家、地区和公共团体在读书活动中的责任,为此,日本文部科学省制定了“日本中小学生读书活动计划”,全方位指导读书活动的开展。为了改变与欧盟其他国家相比国民接受教育程度低下的现状,提高国民的文化教育素质,2006年6月,葡萄牙社会党政府推出一项“国家阅读计划”。
最近几年,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等亲自倡导下,全民阅读问题已经引起来广泛的重视。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仍然很大。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不下30万种,但是户均消费图书只有1.75本,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图书生产国,我们却又是人均阅读量最少的国家之一。我国国民读书的现状是值得担忧的。
其一,学生读书现狀。中小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而远离经典名着,课外阅读不容乐观。新华社记者李民在《孩子有时间读“闲书”吗?》一文说:“学生、家长,乃至一些学校‘拒绝课外读物,已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的一个现象。”大学生的读书现状又怎样呢?《河北省高校人力资源现状及未来发展研究》课题组对某重点大学86名学生进行随机采访显示,其中60%以上的学生认为读书主要由于学习需要。只有4人完整地读过四大名著,大部分学生没有读过,以后打算读的占一半,但条件是要看今后有没有时间。谈到什么书是他们必须读的,90%以上的人认为是英语四六级等考试用书。河北大学的七位博士生导师认为,当今大学生的读书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学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危机:教育的功利主义色彩越来越浓,而人文素质教育越来越弱。另外一项调查表明:59.2%同学只用很少的一部分时间来阅读课外书籍,甚至有6.2%的同学阅读时间为零,只有12.3%的同学花在阅读方面的时间比较多;87.7%的同学认为目前大学生的阅读结构不合理。
其二,教师读书现状。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的读书现状又怎样呢?《中国青年报》调查结果表明:教师一天学习2小时以上的仅占8.7%,1小时以下的却高达70.4%,而根本不读书、不看报刊的也大有人在。
其三,城市读书现状。上海市首次发布的《2004年上海城市读书指数报告》称,上海市是全国读书指数较高的城市;上海市人均年读书量约为6~10册。然而,这个数字与犹太人、俄罗斯和美国等民族或国家比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全世界平均每年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人,人均为64本;全世界平均每年每人读书最多的国家是俄罗斯,为55本;美国现在正在开展平均每年每人读书达50本计划)。
其四,全国国民读书现状。“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阅读(图书)率呈下降态势。
总之,从各种调查统计数据或相关报道看,国民的读书情况令人担忧。有人曾经指出,“一个国家没有现代科学就会落后;而一个民族没有人文文化,精神就会迷失,民族就会异化。一个社会没有人文精神,就是一个病态的社会;一个人没有人文精神,就是一个残缺的人。” 在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强调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促进社会走向和谐文明,全民阅读显得尤为重要,应该把全民阅读作为国家战略来认真实施。
(作者单位: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