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苗族大学生语言使用现状及态度调查

2020-01-29陶金翠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6期

摘  要:通过对昆明高校苗族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到昆明高校苗族大学生苗语主要用于家里或村寨,汉语主要用于家庭或村寨以外的场合,两种语言根据不同的交际对象而随意切换,在功能上既有竞争关系又有和谐互补关系,且昆明高校苗族大学生认为母语和普通话同样重要。

关键词:昆明苗族大学生;语言使用;语言态度

作者简介:陶金翠,女,云南文山人,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藏语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苗瑶语和社会语言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H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36--02

前言:

青少年的语言状况往往代表着该民族、该地区语言功能演变的趋势。[1]高校苗族大学生是苗族青少年中一个稳定而又特殊的团体,在苗族青少年中占一定的人数比例,又因长期处在多元的校园环境中,长期远离家乡,接触汉语时间较久。其语言使用情况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苗族人口在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中排名第四,云南省是苗族人口较多的省份,有100多万人。昆明是众多高校的所在地,聚居了较多的苗族大学生。因此我们对昆明高校苗族大学生发放问卷调查,并进行部分访谈。本次问卷共发放100分,收回100分;对8人进行访谈,其中男性5人,女性3人。调查问卷主要有三个内容,第一是语言能力及其语言习得途径;第二是语言的使用情况;第三是语言态度。本文调查的语言不包括英语,只调查苗族大学生能熟练掌握的语言,苗语、普通话和当地汉语方言。

一、语言能力及语言习得

(一)语言能力

通过问卷调查有百分之90%的人都掌握苗语、普通话和当地汉语方言,其中对苗语、普通话和当地汉语方言都非常熟练,他们大多来自于农村;有10%的苗族大学生只掌握简单的苗语问候语,对苗语不太熟练,而对普通话或当地汉语方言都很熟练。他们来自其他省的苗族大学生,特别是来自湖南的苗族大学生,根据访谈,湖南的部分苗族大学生已经不会苗语,只能听懂简单的问候,这一部分人往往是住在城镇,或者父母是跨族婚姻。而来自云南省城镇的苗族大学生还能熟练地说苗语,其主要原因是他们的父母都是族内婚姻。在云南居住的苗族大多都居住在较偏远的山区,如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中越边境,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屏边苗族自治县也位于云南省最南部,偏僻的地理环境为他们习得苗语提供了天然屏障。

关于苗文,仅有10%的苗族大学生人掌握,10%的苗族大学生会一点,80%的苗族大学生不会。苗族历史上没有流传广泛、持续久远的文字,现在通用的苗文是新中国成立后,新创制的。在云南省内,仅在云南民族大学开设苗语专业,还有部分政府机构会组织短期的苗文培训。苗文未全面普及是苗族大学生未全部掌握苗文的主要原因。苗文的未普及不影响苗族学生交流,现代科技的发达,可以通过电话、微信语音直接交流。

(二)语言习得

1.苗语习得

苗族大学生习得苗语时间比习得汉语早。对苗语很熟练的人,一般是出生后,父母就开始教授苗语,苗语是他们的母语,他们出生的苗族村寨为他们营造了学习苗语的良好氛围。苗族过去一般很少和其他苗族杂居,即使杂居也是苗族在村寨的一方向,其他民族居住在村寨的另一个方向。而对苗语不太熟练的人,他们的父母一般是族际婚姻,多数情况是母亲是苗族,父亲是其他民族。其习得方式一般是长大后和苗族朋友一起玩耍才慢慢习得的。汉语是他们的第一语言。

2.普通话或当地汉语方言习得

70%的苗族大学生普通话或当地汉语方言都是入学后通过老师授课才慢慢学会的,100%的学生表示他们小学老师讲课都是使用普通话或当地汉语方言,不会使用苗语。而30%的苗族大学生从他们小时候,父母就开始慢慢教授他们汉语,这主要是当地汉语方言,入学时才开始学普通话。从小开始教汉语的父母一般比较注重小孩的教育,在小孩出生后就为小孩做入学准备,主要担心小孩在学校听不懂老师讲的话,所以从小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小孩的汉语能力。但苗语依然是他们的第一语言。

二、语言使用情况

(一)在家乡的语言使用情况

在家里或者村里,一般苗语聚居的地方,苗族大学生大多都是用苗语交流,而在杂居村寨,在家里用苗语交流,在村寨里用当地汉语方言交流。在家里会使用两种语言交流的,其父母一般是族际婚姻;在村委会或乡政府使用苗语的原因是该地区苗族较聚居。在政府的办公场合中,则一般用当地汉语方言。而在随意的场合,如赶集,则根据交流对象而选择不同的语言,遇到汉族用汉语,遇到同民族的人用苗语。苗族其分布格局一般呈现大杂居、小聚居,街上做生意的人大多是汉族。所以苗族大学生的父母一般也能用汉語熟练地交流。但父辈不会主动用汉语和自己的小孩交流。

苗族大学生的双语能力比较突出,会根据不同的地点或不同的交往对象而切换语言,在家里或村寨里,一般和父母、家中长辈交流时都会以苗族为主,但在村寨以外的场合,他们就会根据谈话对象而随意切换语言。在根据交往对象使用语言上有代际差异,和家中长辈交流用苗语,而和同龄的苗族朋友交流时,会两种语言都使用。这主要跟其交流环境有关,和长辈交流,地点仅限家里或村寨。有90%的苗族大学生在与父母或家中年老的长辈交流用苗语,仅10%的苗语大学生有时会用汉语,但汉语也只是偶尔使用。而和同龄的苗族朋友一般在学校或者村寨以外的场合,长时间习惯使用汉语交流,回到村寨有时也会使用汉语交流,与同龄的苗族朋友交流只用苗语只有25%,汉语和苗语不分场合同时使用的比例达到65%。

(二)在校园的语言使用情况

学校是普通话普及的主要场所,身边的同学也是来自全国各地,因此普通话是校园的通用语言。云南省虽然是苗族人口较多的省,但相对来说,昆明苗族大学生在昆明大学生中所占的人口比例较少,苗族大学生较分散是影响苗族大学生在校园使用苗语的主要因素。在课堂上有5%的同学使用苗语,他们是云南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苗语方向)专业的同学,苗文是他们的基础课程,专业课老师和学生都是苗族。而其他高校其他专业的苗族学生都是使用普通话。

在学校里,苗族大学生几乎只用当地汉语方言和普通话,很少用苗语,除了给父母打电话用苗语,在和同乡交流时用当地汉语方言。其他的场合都是使用普通话。普通话不仅是学校规定使用的语言,也是苗族大学生多年在学校养成的习惯,苗族大学生多数来自农村,但他们踏进校园时,就自觉使用普通话,说明苗族大学生普通话意识比较高,也认可普通话的作用,积极使用普通话,这已经养成了一种在校园里良好使用普通话的习惯。

昆明高校苗族大学生几乎都是双语人。苗语主要用于家里或村寨,用于和本民族的人交流。汉语用于村寨以外的场合,用于和其他民族的朋友交流。两种语言在功能上既有竞争关系又有和谐互补的关系。竞争关系表现在昆明高校苗族大学生在对同民族的交往对象上有代际差异,长辈一般只用苗语交流,但同龄的苗语朋友,现在也开始用汉语交流。和谐互补的关系表现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语言,也根据不同的谈话对象而切换语言。

三、语言态度

语言态度是指在双语或多语社会中,由于社会或民族认同、情感、目的和动机、行为倾向等因素的影响,人们会对一种语言或文字的社会价值形成一定的认识或作出一定的评价。[2]苗族大学生毕业后步入社会,将远离村寨,其语言态度将影响到他们后代的语言使用。

通过调查昆明苗族大学生对苗语都有强烈的母语情感,也认为普通话很重要。主要原因是苗语是他们的母语,对苗语他们都有强烈的民族情感,学习苗语是为了传承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也便于与本民族的人交流;认为普通话很重要的原因是普通话是通用语,在以后工作中很重要,学好普通话也很重要。由于社会快速发展,苗族青少年几乎都走出村寨,离开了苗族聚居的村寨,融入以汉语为主体的开放环境中,并养成了和同龄的朋友说汉语的习惯,回到村里,和同龄的苗族朋友偶尔也会说苗语,他们认为这种现象也能理解,但如果对方不说苗语,只说汉语,则表示很反感。此外假设一个苗族人不会说苗语,有25%的人表示他已经不是苗族了。有95%的苗族大学生表示以后自己有小孩后还是继续会教小孩苗语,而有5%的苗语大学生表示要看具体的情况。虽然昆明苗族大学生对自己的母语有强烈的苗族情感,但在社会中,苗语的交流功能大部分仅限于家庭、村寨。在大的社会环境下,普通话的功能强于苗语,因此普通话和苗语一样重要。面对着现代科技的发达及其媒体传播力度的影响,他们认为应该在苗族聚居区开展双语教育,让苗族儿童在学校也能习得苗语。

关于对普通话的态度,昆明苗族大学生认为普通话很重要,将来工作普通话是必备的,特别是对于将来要走上教师岗位的学生来说。70%的苗族大学生对他们的普通话很自信,25%的苗族大学生表示还可以,5%的苗族大学生表示不自信。同时苗族大学生对自己的当地汉语方言也有感情,90%的人都认为自己的当地汉语方言好听。

注释:

[1]戴庆厦.语言国情调查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23.

[2]王远新.论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态度的几个问题[J].满语研究,1999(1):87.

参考文献:

[1]戴庆厦.语言国情调查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23.

[2]王远新.论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态度的几个问题[J].满语研究,1999(1):87.

[3]李敏.少数民族大学生语言态度研究综述[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5(06):40-47.

[4]赵燕.湘西苗族大学生的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来自吉首高校苗族在校大学生的调查[J].现代语文(語言研究版),2016(04):140-143.

[5]吴勰.贵州彝族大学生语言使用现状及其语言态度调查研究[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20,38(02):6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