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桃花扇》李香君形象的艺术塑造

2020-01-29姚晓楠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6期
关键词:女性观桃花扇

摘  要:历来研究者对李香君的评价基本一致,认为李香君形象具有敏锐、坚定的原则立场和刚烈不阿的气节。本文主要通过史料分析和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阐述李香君形象与艺术原型之间的关系,回答李香君形象所折射出的清初进步女性观。

关键词:《桃花扇》;李香君形象;虚实相间;女性观

作者简介:姚晓楠(1992.1-),女,河南濮阳人,硕士研究生,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大学语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36--02

关于《桃花扇》李香君形象的研究,目前的学者多认为孔尚任不仅仅局限于对她的才华和外貌的刻画,更突出了她敏锐、坚定的原则立场和重义疏财的气节。本文在形象研究上另辟蹊径,主要通过史料与戏剧文本的对照,来阐述李香君艺术形象与历史原型之间的关系,由此考察孔尚任的女性观。

一、李香君形象塑造:虚实相间

(一)历史上的李香君

近来关于李香君的研究大多以孔尚任笔下的艺术形象为依托,事实上这是经过文人艺术加工之后的文学形象,不可求之过甚。历史上的李香君与《桃花扇》中的艺术人物并不完全等同,尤其是《却奁》、《拒媒》、《入道》中的李香君更是艺术典型。对此,可根据侯方域的《李姬传》、余怀的《板桥杂记》和陈维崧的《妇人集》等资料对历史上真实的李香君做一番考证,以此来对照研究。

在现有记载李香君的材料中,余怀的《板桥杂记》十分重要。作为明末清初寄居金陵的名士,余怀经常流连于秦淮岸边,将其在青楼妓馆的见闻记载于《板桥杂记》。其中关于李香君的描写如下:

李香,身躯短小,肤理玉色,慧俊婉转,调笑无双,人名之为‘香扇坠。 余有诗赠之云:“生小倾城是李香,怀中婀娜袖中藏。何缘十二巫峰女,梦里偏来见楚王。”武塘魏子中为书粉壁,贵阳杨龙友写崇兰诡石于左偏,时人称为三绝。由是香之名盛于南曲,四方才士,争一识面以为容。[1]

从《板桥杂记》简短的记载中可以看出李香君的外貌特征和知名度。余怀的描述使得一个身材娇小、玲珑可爱的李香君跃然纸上。由这段文字亦可见李香君唱曲技艺之精妙,除此之外未见有其它过人之处。

崇祯十二年(1639年)侯方域到南京应试,未能高中,随之与吴次尾、陈贞慧等人聚集在秦淮河畔,期间与李香君相识,并撰写了《李姬传》,描述了与李香君有关的几件事情:

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极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2]

整篇《李姬传》中几乎没有关于李香君外貌的描写,而是通过李香君力劝侯方域与阮大铖保持距离、送别侯方域、拒绝田仰邀请三件事凸显其堅定的原则立场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陈维崧的《妇人集》中也有关于李香君的两段记载,一是关于李香君拒绝田仰的事迹:

尝一日者,故开府田仰以金二百镒,邀姬一见,开府向儿事魏阉者,又姬尝以他事获罪阮怀宁,至是喟然叹曰:田公宁异于阮公乎?峻却之卒不往。[3]

陈维崧所记载和侯方域所述李香君拒绝田仰一事无较大出入之处,说法基本一致。

另一段是附录在侯方域和陈贞慧的信件中:

昨域归来,有人倚阑私语,谓足下与域至契。既知此举,必在河亭凝望,翼月落星隐,少申夙诺;不意足下诱李君虞作薄幸十郎也。然则一夜彷徨,失却十年相知……今日雅集,欲过谈,而香姬盛怒足下:谓昨日乘其作主而私宴十郎,坚不可解,则域虽欲过从,恐与人臣无私交之义,未有尝也。[4]

侯方域本想去参加陈贞慧等人的集会,但因为李香君的阻止未能前行,便写了一封信做解释。李香君因为他劝诱别人做了负心人而坚决阻止侯方域前去集会。由此不难看出李香君对于爱情有着十分强烈的忠贞意识,并且做事具有很强的原则性。

综上,将三人的资料综合起来看,大致刻画出了李香君的形象:她身材娇小,肌肤白皙,容貌并不十分出众;熟知《玉茗堂四梦》,擅长《琵琶记》。从李香君力劝侯方域与阮大铖保持距离、拒绝田仰邀请以及阻止侯方域前去参加陈贞慧的集会来看,她是一个将道德操守和政治气节作为评判标准的人,原则性极强,具有重气节、知大义的品性。

(二)孔尚任笔下的李香君

那么《桃花扇》中的李香君形象又是怎样呢?她在孔尚任的笔下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对此可以《却奁》、《拒媒》、《入道》三出为例来进行具体分析。

《却奁》一出,李香君断然拒绝阮大铖的“嫁妆”,并一针见血的斥责侯方域:“官人是和说话!阮大铖趋附权奸,廉耻丧尽,妇人女子无不唾骂。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处于何等也?”[5]李香君的一席话让侯方域羞愧无比,并称她是自己的“畏友”。这出戏是整部戏曲矛盾冲突的开始,也为阮大铖百般刁难侯方域与李香君埋下了伏笔。李香君的言行初步显示了她鲜明的原则立场和刚烈的气节。

余怀、陈维崧的记载中均未出现与《却奁》相关的情节。而在侯方域的《李姬传》中李香君只是力劝侯方域不要同阮大铖的同伙王将军交往,亦没有与《却奁》相关的记载。并且根据《李姬传》,为侯方域和李香君牵线的并非《桃花扇》中所写的杨龙友,而是张溥。可见李香君却奁实属孔尚任的艺术创作。

第十七出《拒媒》杨龙友代田仰以三百金聘李香君做妾,李香君坚决拒绝:“奴家已嫁侯郎,岂肯改志。”“定情诗红丝线拴紧,抵过他万两雪花银。”[6]从中可看出她对爱情的忠贞。而后田仰竟要强娶李香君,在《守楼》一出中李香君面对杨龙友力劝自己嫁与田仰做妾时,拿出了侯方域赠与的宫扇,表示绝对不会改变自己对侯方域的情意:“我立志守节,岂在温饱。忍寒饥,绝不下这翠楼梯。”[7]众人强行给她梳妆打扮,她誓死不嫁,不惜以性命相抵抗,血溅宫扇,这进一步刻画了李香君刚烈的气节和坚定的原则立场,使这一人物形象更加具有鲜明的特色,同时也提高了她的识认度。经过该出的刻画,李香君的人格品性再一次被提升。

根据侯方域《李姬传》、《答田中丞书》和陈维崧《妇人集》记载,田仰确实以三百金邀请李香君相见,李香君坚决拒绝,但是否田仰要李香君做妾、是否有提亲或是抢亲都不得而知,也未见到血溅诗扇的记载。

余怀、侯方域、陈维崧三人的记载中均未交代李香君和侯方域感情的结局以及李香君的归宿,也为后世演绎这对才子佳人的结局留下了更大的空间。

据《秦淮八艳图咏》记载:“福王即位南都,遍索歌妓,香被征选入宫,南都亡,只身逃出后,依卞玉京以终。”[8]可作为一种结局参考。而 《桃花扇》 则完全是杜撰了一个并不圆满的结局,即侯方域和李香君双双入道。

另有研究者对李香君的归宿做了大胆的猜想和研究,根据侯方域的文集中的《为吴氏祷子疏》一文和诸多诗作认为:侯方域的妾室吴氏便是李香君,改名后两人一起回河南商丘,后因李香君身份暴露且一直未能育子,为侯家所不容,最终抑郁而终,最大年龄不超过31岁。至于李香君的归宿历来纷争不断,目前因材料有限,不敢妄下结论,以资存疑。

总之根据史料记载和《桃花扇》的创作可知,孔尚任对李香君形象的塑造采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点染,使其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二、李香君形象折射出的进步女性观

《桃花扇》中作者将李香君将对爱情的追求和其政治立场相统一起来。例如,李香君之所以和侯方域结合,不只因为他风流潇洒, 富有才学, 主要由于他是复社进步文人的代表,乃清流名士。再有《却奁》一出,李香君断然拒绝阮大铖的“嫁妆”,显示出其刚烈的气节。 同样李香君敢于痛斥奸佞的无耻行为, 表现出令人钦佩的独立人格和侠肝义胆。如《骂筵》一出李香君痛骂马士瑛和阮大铖:

[五供养]堂堂列公,半边南朝,望你峥嵘。出身希贵宠,创业选声容,《后庭花》又添几种。把俺胡撮弄,对寒风雪海冰山,苦陪觞咏。

[玉交枝]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干儿义子从新用,绝不了魏家种。冰肌雪肠原自同,铁心石腹何愁冻。吐不尽鹃血满胸,吐不尽鹃血满胸。[9]

在这里李香君的形象得到了升华,令读者(观者)不禁对这位风尘女子刮目相看。从文学创作、人物塑造而言,孔尚任的笔下李香君已不再是失去独立人格、被排除在社会之外的“弃儿”,相反,她有着敏锐、坚定的原则立场和刚烈不阿的气节。

孔尚任所塑造的李香君形象与当时的時代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传统观念赋予女性更多的只是家庭的角色,并且一直把女性作为男性的附庸。明清时期女性观有极大改观。

钱谦益在《列朝诗集》“香奁”下辑录了马湘兰、郑如英、薛素素、朱无暇、柳如是等三十位妓女的诗文。她们的诗词文集,亦有不少流传世,如顾横波《柳花阁稿》、李贞丽《韵芳集》、朱无暇《绣佛斋集等,文学造诣一点都不输于闺阁才女。由于她们自身素质较高,往往不屑与普通狎妓者交往,而更加青睐文人名士。再者南京的秦淮妓房比邻江南贡院,地理位置的优越使得妓女与士子的联系更加紧密,名妓遂有机会周旋于名士之间,与之形成亲密的关系,如钱谦益和柳如是,冒辟疆和董小宛,龚鼎孳和顾横波,吴伟业和卞玉京,朱国弼和寇白门等等。在与复社文人、东林党人的交往中,名妓受文人气节秉性的熏陶,不甘心只做粉饰太平的玩偶,从而关心国事,热心政治,明辨是非。如宋蕙湘被清军掠去后,在囚房的墙壁上题诗四首,其一云:“风动江声竭鼓催,降旗飘扬凤城开。君王下殿将军死,绝代红颜马上来”[10],其去国离家的凄然感情令人动容。清军攻克南京后,钱谦益率先降清,据传柳如是曾劝钱谦益以死保全气节,“君奋身欲沉池水中,持之不得入”[11]。

总之作者孔尚任通过刻画李香君对爱情的忠贞,对国家政治时局的关心,与奸佞所进行的无畏斗争,突出了她身上敏锐、坚定的原则立场和重义疏财的气节。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这一形象具有明的时代特点,从中亦反映出清初进步的妇女观。

参考文献:

[1][清]余怀:《板桥杂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32)。

[2]徐柏容、郑法清主编,邬国平选注:《侯方域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211)。

[3][清]陈维崧:《妇人集》,上海大众书局,1933,(62)。

[4][清]陈维崧:《妇人集》,上海大众书局,1933,(63)。

[5][6][7][清]孔尚任:《桃花扇》,华夏出版社,2000,(55)、(122)、(166)。

[8][清]张景祈撰,叶衍兰绘:《秦淮八艳图咏》,齐鲁出版社,2002,(19)。

[9][清]孔尚任:《桃花扇》,华夏出版社,2000,(175)。

[10][清]陈维崧:《妇人集》,上海大众书局,1933,(58)。

[11][清]顾苓:《河东君小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225)。

猜你喜欢

女性观桃花扇
孔聘之《桃花扇》與史實并未乖離考論
角色、身份与仪式功能:老赞礼与《桃花扇》的叙事时空
《桃花扇》的真实结局
《桃花扇》的真实结局
孔尚任《桃花扇》东传朝鲜王朝考述
从《罪与罚》中的女性形象看作家的女性观和宗教观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女性观与性别意识之思想根源比较
在场的缺席
那把遗失在岁月里的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