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清小说序跋对作品传播的意义

2020-01-29宁静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6期
关键词:序跋传播意义

摘  要:小说作为文学体裁之一,具有其本身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与小说有关的序跋就从作品中应运而生,并且对作品本身的传播又具有反作用。序跋中的“劝惩说”“教化说”对小说作品在大众中的传播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此外,小说序跋就是一种广告手段,给小说作品的传播起到了广告作用,利于作品的传播。小说序跋和作品本身相辅相成,造就了小说在明清时期的辉煌。

关键词:明清小说;序跋;传播;意义

作者简介:宁静(1995-),女,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人,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36-0-02

小说起源于先秦,到魏晋形成了雏形,唐代达到了成熟,在宋元时期得到了发展,在明清时达到了高潮。从先秦到明清数千年的时间里,小说虽然一直在发展,但都是非主流文学,直到明清时期,小说才发展到了高峰,成为大众所接受的文学体裁。明清时期的小说序跋也从作品本身孕育,对小说的传播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明清小说序跋中蕴含了小说观,小说的创作论和功能论等,都能反映一本小说在大众中的传播和接受过程。小说序跋中的“劝惩说”“教化说”更能推动小说为大众接受,为作品的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除此之外,小说的序跋也像今天的广告一样,对小说作品的本身的传播具有推动的积极意义。

一.小说序跋中的“劝惩说”

小说的序跋反映了人们对作品本身的态度,也阐释了小说在社会中的功能。“劝惩说”是小说序跋在为小说传播和发展的过程提供有力辩护的一种手段。小说的地位一直不高,序跋的出现一方面既提高了小说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又促进了作品的传播。尤其是序跋中的“劝惩说”更是获得了大众的接受,小说正是利用这一点在大众中迅速传播。小说作品中传递出的正邪、美丑、善恶等概念,人们阅读完之后能够接受和理解,并且起到警示自己的作用。所以,作家在创作作品时必须把是非对错、美丑善恶等概念融进小说里,这样具有价值判断,给人启发的小说才能在大众中传播开来。明庸愚子在《三国志通俗演义序》中对作品人物品行的善恶作了鉴别:“矧何进识见不远, 致董卓乘衅而入,权移人主,流毒中外,自取灭亡,理所当然。曹瞒虽有远图,而志不在社稷,假忠欺世,卒为身谋,虽得之,必失之,万古奸贼,仅能逃其不杀而已,固不足论。孙权父子,虎视江东,固有取天下之志,而所用得人,又非老瞒可议。惟昭烈汉室之冑,结义桃园,三顾草庐,君臣契合,辅成大业,义理所当然。其最尚者,孔明之忠,昭如日星,古今仰之。而关、张之义,尤宜尚也。其他得失,彰彰可考。”[1]庸愚子对人物的品行作了善恶鉴别,告诉读者要以诸葛亮、关羽、张飞等忠义明智之人为榜样,以董卓、曹操等不义邪佞之人为戒。除此之外,庸愚子还在序文中提及读书的目的是要从书中受到启发并且身体力行,可见,书中传递给人们一种“读后而思,思后而力行”的情感。庸愚子在序文中就读书之目的,作品人物的善恶做评论,让读者欣然接受了作品本身透露出来的“劝善惩恶”的思想,符合了当时的时代需求,也将小说的本意注入了序跋中,广大市民可以通过序跋来对此书下一个判断,并以此默默影响市民的阅读情绪进而影响市民的思想观念,将“美丑善恶、忠义”等思想观念注入大众的认识中,潜移默化的改变大众的思想进而改变社会风气。加之作品本身传达的价值观与当下社会价值观符合,作品在大众中的传播便有如鱼得水之力。明清小说序跋中的“劝惩说”使作品更有利的在大众中传播开来,对小说作品的传播具有促进作用。

二.小说序跋中的“教化说”

为了为小说正名,促进小说的传播,不少编撰者会在小说序跋中下功夫,使作品本身有益于教化,与正统思想吻合,使读者读后形成报国尽忠,辨忠佞等思想。如《三国志演义》一书成书以来,各刊本众多,几乎每一刊本卷首都有序文,每一刊本相对应的序跋几乎也不同。但序跋中不少是宣传正统教化的。例如明朝叶逢春的“其间行世之或善或恶,或邪或正,或是或非,或得或失,将以为劝,将以为戒。”[2]告诫人们行世以为戒,并且要以关羽、张飞等侠肝义胆、忠义之人为榜样,形成一种忠义观。明朝的博古生也提倡忠义教化,让社会形成忠义的理想观念,他在自己所写的序中就体现出这一点:“志其忠肝义胆昭眧揭日月而行中天也。”[3]《三国志演义》的序跋传递出建立忠义的社会理想,与儒家的正统思想是一致的,序跋中有关忠义的教化为《三国志演义》一书的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序跋中的“教化说”一般来说要与当下的思想相符合,一方面为政治服务,一方面为娱乐人民服务。书本的出版与传播会受统治者的管理,当政者希望用书本去教化和控制民众的思想,以便于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统治,巩固自己的政权。而序跋的撰写除了要体现书本的内容之外,也需要符合当政的思想,为当政者提供更好的手段去教化民众。除了为政权提供“教化”手段之外,小说也是一种娱乐手段,民众在满足物质生活基础之上,需要进一步的满足精神需求,小说无异于是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在小说序跋的撰写中加入当时的正统思想,符合当时的价值观,一方面与当政者的统治思想相符合,便更有利于出版与传播,另一方面与大众的价值观念吻合,更易于讓大众接受。小说序跋中的“教化说”不仅为当权者提供了统治手段,也更易于本小说的流传。

三.羽翼信史之说

小说处于底层地位的一大原因是,多数文人甚至是统治者认为小说是不入流的作品。《汉书.艺文志》中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造也。”[4]正是处于文学的底层,小说传播尤为艰难。作者在小说的序跋上为小说正名,利用序跋与史的关系,认为小说是“羽翼信史”是“补史之阙”,是正史的通俗版本,这样一来不但使得正史难读难懂的弊病可以得到解决,而且提高了小说的地位,促进了小说作品的传播。明修髯子在其《三国志通俗演义引》中有:“史氏所志,事详而文古,义微而旨深,非通儒夙学,展卷间鲜不便思困睡。故好事者以俗近语隐括成编,欲天下之人入耳而通其事,因事而悟其义,因义而兴乎感。不待研精覃思,知正统必当扶,窃位必当诛;忠孝节义必当师,奸贪谀佞必当去。是是非非,了然于心目之下,裨益风教,广且大焉,何病其赘耶?”“有是哉,子之不我诬也,是可谓羽翼信史而不违者矣!简帙浩瀚,善本甚艰,请寿诸榇,公之四方可乎?”[5]他认为正史普通人读起来晦涩难懂,而《三国志通俗演义》则是《三国志》的通俗版本,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把史家所记录的事件通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表达出来。《三国志演义》的对史书的梳理,是语言文字的装扮,能够用精彩绝伦的语言让大众直截了当的读懂三国时期那段历史。明清历史小说的序跋利用“羽翼信史”之说让大众信服和接受,更好的推动了作品的传播。

四.序跋的广告作用

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逐渐产生,许多小说的创作也逐渐开始商业化,这时的小说和小说序跋不仅仅是为了抒写惩恶扬善、书言留名、抒发抱负而作,而且也为了获利而作。许多书坊主人聘请落魄的文人创作小说和序跋,有时为了节省稿酬,书坊主人甚至亲自提笔创作,例如建阳忠正堂主人熊大木、双峰堂主人余文台都亲自编撰过作品。小说的序跋在明清时期无异于今天的广告,一本小说的序跋就相当于一种商品的广告,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取向。为了更好地达到宣传的目的,获取更多的利润,书坊主人会请当时著名的文豪为刊印售卖的小说作序写跋,有时为了节省资本,会出现托名于名人写序跋和点评的现象,用“名人效应”去引导消费者的购买。为小说写过序跋或者被冒名而作的名人就有李贽、汤显祖、袁宏道、徐渭、冯梦龙。李渔等,他们为小说作品而作的序跋就如今天明星为商品代言一样,一方面引导着消费者的购买,另一方面促进了小说的传播。在小说序跋中,作者会写出作品的立意、语言特色、人物形象等,也会指出该作品的艺术价值,抓住大众的阅读心理去编写,从而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更好的宣传该作品。如署名湖上笠翁李渔《三国志第一才子书序》中就称赞作品“行文如九曲黄河,一泻而下。”李渔为《三国志演义》作序,指出《三国志演义》的行文特点并大加赞赏,为《三国志演义》的传播起到了名人引导的作用,促进了《三国志演义》在大众中的传播。小说作品中的序跋是小说宣传的一个广告,而这种广告艺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小说的传播,对小说的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梁启超先生在《论小说群治之关系》一中文说道:“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也!”[6]可见小说于国民之重要性。明清时期是小说发展的巅峰时期,而小说序跋无异于是推动小说传播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利用序跋为小说正名,易于大众接受,促进了小说的传播,改变了小说在文学底层的地位状况。小说序跋中传递出的“劝惩说”“教化说”是促进小说传播的重要因素,人们相信在阅读小说后能够从中受益,形成健康的价值观。而且“教化说”中的思想价值观也与当时的正统思想相符合,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统治者一种便利的管理民众的手段。统治者也给予便利让书本最大力度的在市场传播,两者相辅相成促进了小说的传播,也教化了民众,有利于正统思想的传播。小说序跋把小说内容和思想概括,民众在阅读中不知不觉受其影响,对善恶是非等有自己明确的判断,也形成了符合当时正统思想的价值观,进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改变不良的社会风气。在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序跋还起到了广告作用,引导消费者的购买,大大地促进了小说的傳播。

参考文献:

[1]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877-888。

[2][明]叶逢春撰《三国志传加像序》.《三国志通俗演义史传》.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4。

[3][明]博古生《博古生序》.《北京藏黄正甫刊本三国志传》.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3。

[4][汉]班固《汉书》卷三十《艺文志》.中华书局(1997):1726。

[5]曾祖荫.《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选注》[M].(1982):23。

[6]高文强.《中国文论经典导读》(2015):242。

猜你喜欢

序跋传播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潜夫論》版本考述及其序跋題識輯錄
明清戏曲序跋研究笔谈
有意义的一天
《李尔王》汉译的序跋研究
生之意义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当代传播视野下的昆曲现象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