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低碳生活 构建低碳校园

2020-01-28黎凤珍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0年9期
关键词:低碳生活构建策略

黎凤珍

摘 要:文章将立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就本校开展低碳校园建设的方法措施加以归纳总结,形成有效性策略——还低碳校园建设主动权于师生,拓展和谐校园建设的参与面;融低碳教育于教学,抓好课堂渗透这一高地;扬低碳教育于宣传,扩大低碳教育的受教育面;寓低碳校园建设于活动,在活动中切实落实低碳理念。

关键词:低碳生活;低碳校园;构建策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就是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对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和谐校园其一含义是校园活动与校园的自然环境的和谐,校园发展与校园的自然环境的和谐。在这样的背景下,倡导低碳生活、发展低碳经济应运而生,“绿色”“低碳”已成为热门议题之一。

学校作为社会组成部分,作为传播先进文化和文明、培养现代文明接班人的重要教育阵地,建设低碳校园对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养成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因此,在小學建设低碳校园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很多学校都是表面上的响应,实际却没有行之有效的措施。本文将立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就本校开展低碳校园建设的方法措施加以归纳总结,形成有效性策略。通过一系列的策略,培养学生低碳消费意识,向学生传播低碳生活的理念,培养学生成为乐于为建设美好社会做出贡献的小公民。

一、还低碳校园建设主动权于师生,拓展和谐校园建设的参与面

低碳校园的建设不能单单靠校长的顶层设计,或者某位中层干部执行力,又或是某一个班级的学生,低碳校园的建设,应当是普及全校师生、通过“小手牵大手”拉动家长共同参与的活动,全校师生与家长应该一起解决好校园节水节能、垃圾分类、污水排放等问题。

例如,组织全校性综合实践活动,围绕“低碳”这一主题开展“我看校园低碳文化”系列综合实践探究活动,各年级有相应的研究方向。如六年级结合数学课本的实践活动开展“节水低碳”的研究,各班在各自年级的相应研究方向确立自己在校园的研究范围。为使学生能更清晰地了解生活污水处理过程、学习污水处理和检验水质的方法,以便学生为学校的污水处理提供可行的方案,学校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前锋净水厂,但要组织学生外出,安全是最让学校和教师担心的问题。这时可以充分地利用家委会和热心家长的力量,让家长义工参与活动,既保障了学生的外出实践的安全,又让家长参与其中,大大地拓展了家长参与低碳校园建议的参与面。通过教师、家长与学生的参观学习,从中得到污水处理的启发,并在校园内开展有关净水方法的研究。通过组织到前锋净水厂的参观,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实际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树立低碳环保意识。

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也应当是校全体师生参与其中。校园环境建设要突出“低碳”文化氛围,使校园环境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和谐。我校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注意结合学校的“植根岭南,灵秀成长”的办学理念,把“绿”与“灵”统一起来,创设绿色氛围,如设立垃圾分类回收箱,经常性展出环境保护的宣传图片与作品,邀请校外辅导员每学期举行环境知识讲座,班级内放置学生自己栽种的绿化植物,并挂牌让学生认养等。以少先队牵头,让队员们在自己的班级农田上设计具备各自班级特色的责任田名字与图标,并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制作,不仅体现少先队员的“小主人意识”,更是突出了低碳循环再用这一主题。

总的来说,全校师生和家长要携手,树立建设低碳校园的正确意识,引导全校师生从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节约每度电、节约每滴水,提倡过简约、健康的低碳生活,构建和谐校园。

二、融低碳教育于教学,抓好课堂渗透这一高地

小学各门学科的教学中都应加强环境教育,树立低碳理念。将低碳教育引入课堂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节约教育、环境教育与低碳教育联系起来,向小学生普及低碳常识,增强低碳意识。

如语文学科的《只有一个地球》教学,文中第四自然段提到:“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不能使资源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害,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威胁。”教师可以借机启发学生牢记历史上破坏生态环境带来的惨痛教训,借机迁移到学校的校园环境建设,要保护我们的校园环境,践行低碳生活。又如数学学科在学完了“统计”后,结合全校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统计校园每天产生垃圾的重量,使他们意识到垃圾污染的严重性,特别是塑料废物、土壤给空气造成的严重污染;或者让学生课外统计每天的校园用水量,调查校园水资源受污染的情况,利用已学知识,结合资料,让学生明白我国水资源受污染严重,水资源紧缺的现状等。

三、扬低碳教育于宣传,扩大低碳教育的受教育面

倡导低碳生活就是要求我们的生活、学习节约资源能源,减少碳排放,以实际的行动保护环境,就是对国家发展和人类前景发展负责任的文明表现,更是建设低碳校园的真实行动。因此,在校园内开展宣传工作,首先要确定宣传主题,校内校外结合,把低碳校园的建设辐射到社区乃至社会,同时各所兄弟学校间可以进行有关低碳校园的交流联谊活动,开展交流报告会、参观访谈等,相互取经,不仅达到相互借鉴和学习的目的,也有效增强了宣传力度,扩大了宣传范围。宣传途径应做到多样,如校园广播站、主题班队会、校园内外宣传栏、有关知识讲座、开设低碳教育校本课程、低碳知识普及和争章活动、海报宣传、传单发放、校园微官网发布等。通过各种途径的大力宣传,从而使学生树立低碳观念,提高环保意识,使低碳教育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

利用学校这个教育组织机构进行宣传工作,已是政府向民众宣传的一个重要渠道。到了今天的“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手机网络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为此,学校可充分利这一特点,把我们的低碳宣传工作通过手机网络,做成网络小视频、问答小竞赛等形式,通过微信公众号、学校微官网、博客、微博等多种大众社交平台宣传,大大地扩大了低碳教育的受教育面,使低碳教育更加深入民心。

四、寓低碳校园建设于活动,在活动中切实落实低碳理念

少先队是小学开展德育活动的一块重要阵地,因此在开展低碳校园建设时可以充分利用少先队这一重要德育阵地。如以少先队牵头开展“低碳知识竞赛”“低碳班级创建评比”“低碳教师办公室评比”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低碳的认识,将低碳理念融入生活。

此外,可结合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大力开展“低碳校园,低碳生活”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小学生环境保护社团在推广低碳生活活动中的作用。如学校每周可设定一个固定的时间,开展全校性的社团活动,利用这个特殊的社团组织,充分发挥各个社团的号召力和组织力,特别是带有环境保护性质的社团,以及家长志愿者社团,积极吸收更多的环保志愿者,定期举办与低碳校园生活相关的各种校内外的实践活动。通过系列的活动与竞赛,让全体师生在合作和竞争中加深对低碳的认识,在实践中争做低碳达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然践行低碳生活,构建和谐校园建设之路任重而道远,但我们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导下,不断探索低碳校园生活和学习方式,一定能走出一条适合学校实情的低碳校园建设之路,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打好根基,为我国的低碳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赵彦龙.关于低碳校园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09).

[2]刘正伟,仇建辉.学校文化建设:特色与品牌[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0.

[3]郝秀芬,李秀梅,陈文敏,吴翔宇.建设低碳校园:国外高校的做法与启示[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01).

[4]李肖玲,杜丽芳.试探构建“低碳”校园的有效性策略[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4(02).

[5]郭元祥.论实践教育[J].综合实践活动研究,2019(03).

[6]刘玲玉.多层次、全方位创设低碳校园——以荔城中学建设实践为例[J].广州环境科学,2014(04).

猜你喜欢

低碳生活构建策略
“低碳生活”与新能源
提升侗族传统农业碳汇积累的创新模式研究
当今我国业余自行车运动热的社会学探究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的探索与研究
浅析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浅谈校园文化与低碳生活养成教育
北京市民低碳生活质量调研
我国城市居民低碳生活的现状及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