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索 观察 提问

2020-01-28马彬斌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0年9期
关键词:有效性提问问题意识小学数学

马彬斌

摘 要:教导一年级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能够有意识地将“学”与“思”结合,培养起问题意识,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至关重要的一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方法可能多种多样,但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教师改变提问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主要在于教师的引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高效地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求知欲。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意识;有效性提问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的。他主张教学过程中要“学思结合”,那我们如何才能让学生自主地从“被动的学”转变为“边学边思考”呢?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而教学过程中教师最重要的引导莫过于课堂提问了。恰当、高效的课堂提问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能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高效。

笔者做了一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喜欢具有指导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喜欢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参与、研究、合作;不喜欢教师过多重复,更不喜歡教师在课堂上自问自答。

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一定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提问,留足充分的时间给所有的学生,让他们提出质疑和回答,把握好时机,从而达到课堂的高效性。那么如何使课堂提问更加有效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问要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教育心理学中提到:学生的认知能力是他们进行学习的基础,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应该设计指向性明确的提问。学生只有明白了教师的提问,才能对这个问题做出有效的思考和回答。因此,一年级的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应尽量不要脱离儿童语言的范畴。

以《9加几》为教学案例。

师:上个星期我们学校举行了一场运动会,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9加几》情境图

师:瞧,运动场上多热闹啊!小朋友们,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呢?

这时,学生们面面相觑,只有极个别学生犹犹豫豫地举起了手。

从这个教学片断里我们可以看到,教师没有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作为一年级的学生,他们不了解“信息”这个词的含义,进而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我们可以这样问:“图上告诉了我们什么?”这样学生的大脑就能做出正确的反应了。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的提问最好是“直白的”,不要用过多复杂的语句。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空间,以此来判断他们对所学知识是否掌握,会不会灵活运用。而不是本末倒置,让学生花更多的时间思考问题本身是什么意思。

二、提问要面向所有学生,把握好“度”

有效的提问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知识,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要立足于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因此,提问要把握好难易程度。如果难度过大,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吃到”,其他学生就会听得一头雾水;如果过于简单,所有学生都能随口作答,那就失去了提问本身的意义。如何知道自己的提问是有效的呢?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中得到反馈。

以《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为教学案例。

师:昨天小李做了10道加法算式,同学们帮他检查一下有没有算错的题目?

(课件出示)

师:先仔细观察,然后把你发现的问题和同桌交流。

学生观察并讨论。

……

师:有算错的算式吗?

生:有。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正确答案是多少呢?

生:……

师:他说的对不对呢?

生:对!

师:还有吗?

生:……

师:他说的呢?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每次都问同样的话,细细想来,这是个没有价值的问题。学生都能不假思索地回答,根本起不到促进思维发展的作用,既会浪费课堂学习时间,又会使学生形成思维上的惰性。是否可以做细微的调整?例如,当学生说出正确答案后,可以让他说一说计算的方法,再适时询问其他学生——你们赞同他的方法吗?你有比他更好的方法吗?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来计算?这样“宽度”有了,“深度”也得到了提升。

三、鼓励学生提问,加强师生互动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鼓励学生多提问,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一年级学生在学习上比较被动,课堂学习往往是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长此以往,学生养成了依赖性。比如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如果题目已经给出了问题要求解答,学生会思考;一旦题目中要求学生自己提一个数学问题,就会出现五花八门的答案,有些甚至和问题无关,这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一年级学生对所有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也敢于尝试。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征开展互动提问,通过让学生提问的形式引发他们主动思考问题,从而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分类与整理》为教学案例。

有一堆长短不一、颜色不同的铅笔,把它们分成两类,你可以怎么分呢?

生:我按长短分,长的一类,短的一类。

生:我按颜色分,红色的一类,蓝色的一类。

师:你能根据分的结果,同桌互相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

师:我们请小刚同学来说一说他提出的问题。

小刚:……

师:小刚同学提出的问题,谁会解答呢?

在这个环节中,可能一开始只有少部分学生会举手回答,这部分学生是起引领作用的,无论提出的问题质量如何,正确与否,教师也要从积极的方面加以引导、鼓励,并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关注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发展思维。

学生是个“不可控”的个体,笔者认为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深有体会。在正常的课堂教学提问环节中,他们会时不时地“捣乱”,因此教师自己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智慧”。当出现这样的问题时要临危不乱,及时找到问题中的“闪光点”并加以利用,进行调整和修改,使问题变得更有层次,再次提问供学生回答。

以《数数策略》为教学案例。

在学习了数数策略后,出示了一道这样的练习:

小朋友排隊做操,排成一排,第2个同学和第8个同学之间有几个小朋友?

师:请小朋友们把自己的想法展示在练习纸上。

生:我是通过画圆的方法来做的。

生:我和他的方法不一样,我是用写数字的方法来做的。

以上两种方法其本质是一样的,都是用数的方法,只是一种是把数字转化图形来做。但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意外”,只见一位学生举手说:“老师,我的方法和他们的都不一样!”

生:我是这样做的,8-2=6(人)。

虽然这个算式是错误的,但就提问而言,这个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教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以保护学生的创新积极性。接着教师要及时抓住这个信息,展开追问:“你来说一说,8是什么意思?2、6呢?为什么用减法?”教师再加以引导:8-2这个算式是否可以用来解答这一题呢?

四、结语

一位教育家曾说:“一个人无论是多大的年龄,在其心灵深处都会有一种需求,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年龄越小需求就越强烈。”作为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堂提问,恰好能够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在提问中,学生拥有了更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要深入研究,科学地设计并进行课堂提问,想出更多有效的提问方法来唤起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同时,教师还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建一个平等、宽松的“对话平台”,让学生的思维绽放,让更多的学生敢于“质疑问难”。

■参考文献

[1]陈灿星.提升小学数学提问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神州,2019(27).

[2]熊庆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理论与实践[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5.

[3]张学贞.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30).

猜你喜欢

有效性提问问题意识小学数学
优化教学环节,提升语文课堂效益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浅淡初中信息教学的复习方法和课堂提问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