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域下大学生军训育人策略分析

2020-01-28郑要权宗殿栋

锦绣·下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新时代大学生

郑要权 宗殿栋

摘要:在面向新时代新的历史背景下,大学生教育不仅要注重对于理论知识方面的教导和培育,还要对于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进行拔高,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本文通过在文化自信视域下针对大学生军训育人策略展开分析和探讨,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

一、文化自信视域下大学生军训育人价值分析

文化自信作为国家和民族最广泛与深厚的自信力,汲取了中华民族上下5000年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和命脉,为学生文化自信和文化素养的培育与提升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能够以卓越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文化观实现对于大学生的综合培养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在党领导人民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涌现出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爱国情怀,“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等,这些精神与力量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更是在探究与践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所呈现出的积极创新与进取的革命精神,能够为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与高度的文化素养奠定坚强的基石。2007 年由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颁发的《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中明确规定: “通过军事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技能和军事理论,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加强组织性、纪律性,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磨练意志品质,激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2]实践证明,大学生军事训与是提高大学生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全面推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与创新,不仅推动了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以及国防实力等综合国力的进步与发展,更是在对于现代化国家的建设过程中,将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我国发展进程连结在一起,充分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而这一伟大实践和背景,恰恰为培养大学生的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理论自信以及制度自信提供了广袤的空间,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深厚的精神给养,从而实现大学生全面的发展与升华。

二、文化自信视域下大学生军训育人策略探究

(一)在军训中弘扬马克思主义主流文化价值

对于大学生来说,军训活动作为大学生步入大学的第一堂课,对于大学生良好的认知和价值观引导具备重要的影响价值,也对于大学生体能素养以及耐力毅力等精神培育具备良好的引导作用,因此需要高等院校在大学生军训展开过程中注重对于文化自信理论的渗透,真正实现对于大学生良好价值素养的培育与提升。辅导员老师可以在军训宣言、队列拉歌的过程中,注重对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等当今中国主流文化的渗透,指导学生上好大学军训的第一堂课,使学生能够在意识形态理论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和话语权,以此为基准,有效发挥文化教育功能,引导大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效树立并运用马克思主义主流文化价值观,并能够以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而助力大学生人文精神与文化自信的培育与开发[3]

(二)在军训组织中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豪感

文化自豪感是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对于大学生良好道德修养以及思想意识形态培育的核心内容,对于大学生的文化自豪感进行培育,不仅能够让大学生对于我国的历史文化以及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进行认知和了解,还能在透过这些历史文化记录的过程中,看到深层次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进而产生浓厚的自豪情怀。而这一自豪情怀的产生,恰恰能够助力文化强国的建设,为我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军训活动展开过程中,高校教师必须要注重对于军训内容和组织上的创新与拓展,通过创新设计军训组织活动,带动大学生参与到我国文化以及历史的汲取与学习中来,使其能够对其充满自信与自豪感,进而为后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和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此同时,在大学生军训活动中,还应注重对于教官人文素养上的培训,以教官为连接,有教官直接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优势所在进行渗透,不断增强学生对于我国文化内容的深刻认知和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理解,进而有效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豪感。

(三)在军训活动中提升大学生文化创造力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推进中,大学生不仅要注重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认知和学习,还要有一定的创新实践能力和探究探索思维,因此,在基于文化自信下对于大学生军训活动的思考和分析,还应注重对于大学生良好文化创造力的培育,是学生能够在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充满高度自信和高度自豪感的同时,能够具备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和在创造优秀文化的能力和勇气,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当前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背景下,坚定不移的推进中国社会主义走向新世界,创造新奇迹。这就需要在军训活动的组织开展中,通过举办传统文化走进军训活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知识竞赛等形式,对于大学生坚定的文化自信进行培养,从而使大学生在远大理想的支撑下,锐意进取,自由创造,为我国文化再生和文化傳承赋予活力和生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近年来19大精神的不断学习与践行,高校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注重对于大学生体能素养以及基础认知能力上的培育,也同样注重对于学生的文化素养,文化自信以及文化自觉等层面的培育,希望通过对于大学生良好自信的养成,实现认知能力和个体心理健康上的茁壮成长。其中大学生军训活动作为对于大学生良好价值取向和认知规范与调整的重要路径,更需要教师对其予以足够的重视,通过创新军训活动,活跃军训组织形式以及增强文化观念渗透等形式,不断实现对于大学生文化自信以及文化自豪感的提升,进而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有效助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1).

[2]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M].北京: 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3]邹娜.大学生文化自觉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硕士论文:邹娜,2013.

作者简介:郑要权:男,汉族,籍贯:河南省襄城县,生于:1976-7-1,职称:讲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

宗殿栋,男,汉族,籍贯:山东省夏津县, 生于:1989-3-2,职称:助教,硕士学历,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新时代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