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体医融合模式发展研究

2020-01-28杨晓妮赵明阳王爱萍

锦绣·下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探讨

杨晓妮 赵明阳 王爱萍

摘要:健康是最基本的人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随着大众对健康关注度的提升,体医融合模式探索引起了运动医学界学者的广泛关注。根据模式所依靠平台不同,目前有三种模式,通过对三种模式存在问题的分析和制约我国体医融合模式发展因素探讨,旨在提出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体医融合模式,为促进大众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健康中国;体医融合模式;探讨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国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在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政策下,人们不再担心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问题。医学的发展,使国人寿命大大延长,人们不再担心传统的传染性疾病对生命的威胁,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开始困扰国人。傳统的医疗服务机构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健康中国战略,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了体育锻炼对于健康的重要性。运动是良医、治未病、运动促进健康等一系列理论的提出丰富了人们对于健康的认识,为体育融合研究奠定了基础。

1 体医融合理论的理论渊源

体医融合模式引起了中外学者的高度重视。我国古代哲学家、医学家早就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于健康的重要性,提出了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早在我国上古时期,人们就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于健康的重要性,发明了导引术,导引术是起源最早的医疗保健体操,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广为流行,其中以马王堆导引术图文最为权威;三国时期的神医华佗把导引术式进行了归纳总结,形成五种练习方法,由于分别模仿物种动物形态,命名为五禽戏,分别是虎戏、鹿戏、熊戏、猿戏、鸟戏,五禽戏的动作较为简便易于练习者掌握,对于后世医疗和保健均起到了促进作用。 八段锦、太极拳等养生气功完美的将医学与运动相结合,是大众健身和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广为流传并不断得到传承。希波克拉底被称为西方医学之父,他认为人间最好的医生乃是阳光、空气和运动;美国医学学会于2007年提出运动是良医,反映了体育运动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2 体医融合的现状

2.1 体医融合的制度保障

近代,体医融合理论已得到广泛认可,体医融合促进全面监控上升为我国国家战略和行业政策:国务院分别于2008年、2016年和2017年发布了健康中国2020、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国家体育总局和卫生部等部门分别于2017年和2012年制定了全民健身指南和中国慢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通过各项政策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大众对于健康的认识和关注度提升了,各地出台了不同的措施促进体医融合促进健康的举措,运动、医学界在体医融合模式促进健康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2.2 体医融合的实践

在大量查阅相关文献和调研后,大量学者认为,目前我国各地高度重视实践体医融合的重要性,积极进行健康模式探索工作,但受到当地政治、经济、人文和医疗水平等因素影响,目前体医融合实践模式不一,但大致可分三种类型。

第一种模式是以上海为代表的,建立在社区平台上的体医融合模式,上海嘉定区优先进行了创新研究。该模式是由多部门协同完成,分别是社区机构、卫生部门以及体育部门,他们共同协作并达成共识,该模式主要依托社区开展工作,居民可在社区进行体质监测、并获得较为专业的健身指导和健身知识宣传等为周边居民提供体医融合服务,慢性病人群作为重点人群之一,在接受社区综合防治方面,可以接受专业的医疗健康指导,并辅助以体育干预以缓解病症。该模式具有高度的便捷性,居民可以就近获得医疗和体育指导并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

第二种模式是建立在健身场所平台上的体医融合模式,该模式与美国的模式相近但又具有我国自身特点,目前以苏州为代表。该模式将医疗保险与体育健身紧密结合,对于参与者健身经费支出提出了有效的途径。该模式要求参加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可向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提出申请,将往年账户结余金额超过一定数额的,由个人医保账户划转入阳光健身卡健身专用账户,用于在指定的健身场馆内进行运动锻炼。该模式成功地实现了医疗费用与健身的转换,实现了政府部门与相关体育服务场所的互动,对于健身途径选择、健身效果、体育产业健康发展、就业等均具有积极意义。

第三种模式是以北京为代表的,建立在医院平台上的体医融合模式,该模式以北京北太平庄医院为代表,根据要求医院成立专门的机构,服务人群主要以慢性病患者、中老年人为主,服务项目包括进行体质监测、提供疾病预防和疾病诊断与治疗等工作,这对接诊医生提出了更要的要求,接诊医生除了具备传统骨的专业的医学知识外,还需要接受过体育学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实践,要求其在对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基础上,能够根据患者自身健康状况开具合理有效的运动处方,并指导患者进行体育锻炼。该模式具有高度的安全性。

2.3 体医融合实践模式存在的问题

以上三种体医融合模式,所依靠的平台不同,在组织方式上也不相同但均需要依靠医疗卫生领域、体育领域来开展;在干预人群方面主要是以慢性病中老年人为主;在干预范围方面主要是以医药服务行业、体育服务行业人群为主;在方法应用上是体育或医学专业人员交互使用医学和体育学的知识与方法。但以上模式均存在一定的不足:

首先,社区平台的体医融合模式。第一,该平台需要多机构协同工作,但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各行政部门各司其职,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联系;第二,资源有限,导致在重点人群选择方面过于狭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亚健康人群占人群比例70%以上,三高问题也呈现出低龄化的特点。

其次,健身场所平台的体医融合模式。该模式解决了运动和经费的问题,但是,第一,目前我国健身场所远远不能满足健身者的健身需求;第二,健身场馆内健身指导员资质不一,医务监督和制定运动处方制定合理性和有效性难以保证。

再次,医院平台的体医融合模式。第一,目前我国医疗资源较为紧张,医院主要职责在满足传统的看病就医方面,用于体医融合服务的医生捉襟见肘;第二,该模式需要接诊医生除了具有医学常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运动学知识,这与我国高校培养模式有一定的出入;第三,接诊医生在制定运动处方后,患者锻炼的医务监督问题无法保证,锻炼方式和效果难以保障。

3 制約体医融合模式发展的因素

3.1 各行政部门缺乏有效沟通,不能形成合力

体医融合模式是一个多学科模式探讨,需要社会学、医学、体育学等多学科知识支撑,需要政府、社区机构、卫生部门以及体育部门等广泛参与。受到传统思想影响,各司其职成了行业标准,行业部门各扫门前雪,导致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在体医融合促进健康的探索中,不能形成合力。

3.2 体医融合人才队伍不足

体医融合模式需要有大批具有医学知识和体育运动学知识的人才,但从目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看,运动与医学专业在社会服务方面没有有效衔接,这导致了培养过程的单一性、人才知识的片面性。我国是有14亿人口的大国,民众对于健康的需求与日俱增,人才队伍不足是制约体医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

3.3 相关部门对于体医融合重视程度不够

体育运动可以有效促进健康是共识,但是如何才能有效促进大众健康水平?体医融合模式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3.4 体医融合模式探索广度和深度有待加强

大量关于体医融合方面的文章都是针对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而我国西部、山区研究则凤毛麟角,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教育可以斩断贫困的根,但是体医融合可以防止因病返贫、因病致贫,对于保护脱贫攻坚成果具有积极意义。

4 促进体医融合模式发展的建议

4.1 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体医融合模式对健康的促进作用,加大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

4.2 高校体育学、医学等专业应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进行教学改革,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为解决体医融合人才不足提供支持。

4.3 相关科研机构和高校、医院、体育部门等应加大体医融合研究力度和深度,在借鉴国外、国内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地区提出切实有效的模式,实现全民健康、全面小康。

参考文献

[1]刘海平,汪洪波. “体医融合”促进全民健康的分析与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31(5):455.

[2]赵彤. 我国体医结合健身模式现状与对策:以苏州市“阳光健身卡” 为例[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4.

作者简介:

杨晓妮(1982.9-),女,副教授,山东烟台人,现就职于保山学院体育学院。2009年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是运动与健康促进。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2020 年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保山市城区“体医融合”服务模式构建研究 阶段性成果(课题立项编号:2020J0689)。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探讨
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卫计委再推“健康中国”战略型 健康产业或迎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