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方式研究

2020-01-28韦刚林

锦绣·下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学会同学课堂

韦刚林

摘要: 当今社会的追求目标很大程度的在于合作共赢,这无论是对合作伙伴甚至是同领域的竞争对手来说,都是一个问题最终可以得到的良好处理的结果。在学生时代的学习过程当中,同学们首先就需要学会并且做到如何才能够和同学们一起,通过合作的方式,将一件事情完成,并且取得最大化的利益,还需要从中去感受到合作的快乐和便捷。为了更好的提倡学生们在小学课堂当中多多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笔者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并通过该文展开讨论。

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指学生们为了共同的一个目标或者是任务要求,和自己的搭档甚至是竞争的对手,进行合理的分工合作安排,并且互相进行监督和帮助,共同学习,共同努力,最终取得良好的团队成绩。合作学习的目的,并不是止步于取得良好的团体成绩,而是为了让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学会如何通过合作将自己的想法与他人的进行融合与升华,不仅可以锻炼学生们对于问题的自主探索的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们的整体的素质得到提高。除此之外,良好的小组式合作学习,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也有很大的帮助。

1、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由于目前新的课程改革标准的出现,在小学的课程安排、以及教学目标方面教师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当下的小学数学课程教育现状还存在许多需要面对的问题,并且找出合适的解决办法。

1.1教学目标的明确程度不够

在教师进行授课之前,首先需要指定当堂课程所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并且和学生们进行明确,但是目前的教学现状所呈现出来的问题便是,教师自身指定的教学任务,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明确,学生们只是在课堂上跟随教师的脚步,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灌溉。这样的课堂相处模式并不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率。

1.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探索的机会欠缺

随着社会压力的日益增大,学校和老师们更加关注的是学生们的成绩表现,即使是在小学阶段,成绩也可以决定着学生们的一切。所以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成绩,教师们在课堂上就会希望能够将知识多输出一些,将课上学生学习的时间要充足的利用起来,可能一节课下来,教师一直使用传统的方式,进行课程知识点的讲述,学生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安安静静的坐在下面听,接收可以接受的知识点,不打断教师的上课思路和进度。但是往往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减少师生之间的互动,会弱化学生们对于知识点和问题的消化机会,降低学生的参与感,同时还减少了学生们可以自主利用和研究、最终解决问题的时间。

1.3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差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都是家里的宝贝,一些父母给自己孩子的关爱,可能会让个别孩子们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喜欢独自享有某一成果,或者独自使用某一物品,对于分享和合作的意识并不健全。这一问题在课堂上的表现可能是无法融入教师安排的小组任务当中,也可能是无法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喜悦的快乐,这对于在小学时期对学生的人格品质的塑造是有着消极影响的。

2、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课程改革标准要求下的新内容,这一方式的推广可以将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体会合作的乐趣和分享的喜悦,不仅有利于学生们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健全,更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合作学习方式的展开,可以促进学生们的互相了解,以及在学习过程当中,可以從对方身上学习自己所欠缺的东西,满足学生们在学习的基础上,互帮互助,互相促进。

2.1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方式

教师要调整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指导方式。首先,教师需要将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进行正确的认识并且进行合理的调整,让学生们做课堂的主人,教师需要明白的是,在教学过程当中,自己只是最为一个引领者和指导者。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可以将比较抽象的内容结合到学生的现实生活当中,让学生们对生活当中的数学充满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时间去探讨和总结知识。教师还需要及时的对其经验内容进行总结和指导,并且还要积极地鼓励学生,主动的表达自己。

2.2合理划分小组合作学习

在教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人员划分时,考虑问题要全面,不能只看成绩的分布。一个小组当中,需要有能力较强的同学,也需要有思维较为活跃的同学,观察问题仔细的同学等等,教师在进行划分的时候,需要谨慎的考虑。除此之外,还要关注到一个小组内的成员分布,是否可以达到每一个领域都有可以在学习上给别人提供帮助的同学,这样才能够做到一个小组协调发展,共同取得全面性的进步。

3、培养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

在小组进行合作的过程当中,难免会产生不同思想和看法的碰撞,然后进行自我表达、倾听、说服和总结。这个时候,学生们所需要具备的就是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表达能力,避免产生不当的冲突。

3.1学会倾听他人的表述

在讨论的过程当中,学生们要轮流发言,在同学进行自己看法的表达的时候,其他同学不可以中途打断,要学会去聆听别人的重点,并且进行思考,可以在同学表述完毕之后添加自己的补充内容。这样既可以表示出对其他同学的尊重,还可以锻炼学生们认真听讲的能力。

3.2学会讨论

在老师布置完任务之后,学生们首先要做的不是立马和组内成员进行讨论,而是需要先利用几分钟的时间,进行一个独立的思考和总结,明确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之后,带着这样的结论,和同学们进行高效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得体,并且虚心的接受他人的看法和观点,正视自己的不足和问题。

3.3学会组织、表达

在组内成员分别表达完自己的看法之后,学生们要积极主动地将所有的观点进行整理和总结,组织好语言,积极的表述本组的观点和讨论结果。这就需要组内有一个优秀的组长来带领小组进行学习和进步。组织不仅限于语言方面的整理,还可以延伸到小组活动时的任务安排和人员分工,组织者可以不是成绩最好的那一个,也可以定期进行更换,让每一位同学都可以有做组织者的机会。

3.4学会评价

评价是对一个活动和任务的直接反馈,评价者不仅限于教师,可以让同学之间、小组之间的进行互相的评价,也可以是同学自身的自我评价,还可以是学生对于老师的评价。教师可以先做示范性评价,让学生积极地学习和表达。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学苑出版社.2001.

[2]曾琦.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J].学科教育.2000,(6).

猜你喜欢

学会同学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学会分享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