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策略
2020-01-28张会生娄玉英
张会生 娄玉英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更要从社会、家庭、学校、留守儿童自身等方面共同努力。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教育策略
留守儿童是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些孩子的父母一方或双方常年在外地打工,没法教育和管理他们,而他们的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就成为了他们的监护人和教育者。这种隔代教育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从而使这些留守儿童养成了不好的习惯。这就给学校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笔者作为中学政教处主任与小学班主任,长期与这些留守儿童打交道。下面从中小学教育者这个角色出发,谈一谈对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的几点看法。
一、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家庭夫妻离开家乡,拥到城市打工,大多数打工族将自己处于学年龄的孩子留在家乡,由家中的老人或亲戚扶养。由此,在农村就形成了一个特有群体—— 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存在以下教育问题:
1.留守儿童的性格具有复杂性和多重性。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和自己的父母两地分离,当他们遇到困难或不高興的事情时,就没法向自己最亲的父母请教解决问题的办法,也不能进行情感和心理上的倾诉,长期的心理抑郁和压抑,就会使他们容易形成非常孤僻、自私和任性的性格,从而造成他们的性格非常内向,不但自卑和悲观,而且还不愿意和人打交道。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的溺爱式的管理方式,对他们的百依百顺,使得他们长期处在没有控制的状态下,这就在无形中助长了一些孩子的蛮横霸道、逆反心理严重、爱说谎话、不诚实、爱打架,甚至有的学生的道德认识出现了偏差。
2.学习成绩普遍不好。留守儿童的父母对孩子的总体上的教育期望值不高,在很大一部分的家长潜意识里,都会认为农村孩子在学习上的出路不是很大,将孩子的学业就定位在了能够完成义务教育上,等义务教育完成了,就跟着他们到外面去打工。在另外一方面就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对他们的学习介入的很少。这些监护人都是一些年龄偏大的老人,他们不但身体差,而且文化基础基本没有,这就对留守儿童的早期教育不能起到有效的辅导和帮助。
3.自我律己能力差。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自律能力比较差和弱,他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还处在他人的管理和规范的阶段。但是,由于自己的父母经常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和他们的监护人又间隔着一辈人,就会对他们的要求降低很多,只要他们不犯很大的错误,就会对他们不管不问,采取默认和放纵的态度,这就造成留守儿童不能及时的被管教和约束,助长了他们的自由散漫和纪律性不强。表现在家庭里就是留守儿童不听监护人的话,对监护人的话和行为感到厌烦和叛逆。表现在学校里就是上课经常迟到,纪律散漫,道德品行较差;不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逃学旷课,不做作业,爱打架;更有的迷恋台球、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的一些不三不四的、有恶习的成年人混在一起。
三、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学校教育是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要阵地和主要渠道,学校、社会与家庭三者应结合起来形成有效的合力。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但要完成留守儿童在学校内的教育,同时还要有意识地注意到留守儿童的校外教育,从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那么,学校应该怎样搞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呢?
1. 责任心是做好工作的前提。针对留守儿童,班主任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多关心、爱护、帮助留守儿童。不但应该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而且还应该密切地留意他们的思想和情绪变化及心理上的需求。对他们要增加额外的感情投入,使他们感受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也能得到亲人般的温暖,遇到困难有人帮助,遇到不开心的事情能向人倾诉,从而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应得到的温暖和关爱,让他们在心理上有明确的归属感。班主任除了在心理上关心和爱护他们,还应在学习上多帮助他们,对于他们遇到的问题,要及时地给予解决,多给他们表扬,少给批评。对于他们取得的进步一定要多多表扬,多多给予信心。在日常的班级活动中,应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有益于他们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和组织各种兴趣小组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从而丰富他们的业余活动。
2.爱心是做好工作的法宝。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 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理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内心的深处。”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尽心尽力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给予留守儿童情感上的关怀。由于留守儿童长期远离父母,缺乏起码的亲情呵护和家庭教育,班主任应该主动承担起监护人的义务,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情感,用心呵护学生,让爱的泉水源源不断流入留守儿童的心田。寄宿制学校可为留守儿童建立“爱心 小屋”,让留守儿童在学校能享受到家庭的温馨。
二是培养留守儿童的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班主任要和课任教师达成共识,重视留守儿童的自学能力 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平等享受教育的快乐,引导学生解决好学习上的难题,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是培养学生养成劳动的习惯。班主任配合学校,经常引导留守儿童积极参加一些公益性的社会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凝聚力、意志力、责任感,鼓励学生在劳动中与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增长见 识,形成自己的劳动素质,最终发展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作为的能独立生活的强者。
4. 加强家校联系,随时了解这些学生的生活、生理、心理、学习问题,通过家访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关心。可以为这些学生建立专门的档案,分类管理。班主任要经常和外出务工的父母联系,和他们共同交流、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以取得更好的成效。老师、代理监护人和家长的合力形成要想把孩子教育好,首先要了解孩子,知道孩子们的心里到底需要什么,并尽快可能的满足和引导。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要经常的和留守儿童谈心,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也可以给孩子的家长打电话,让家长及时的和留守儿童谈心,更加全面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心里上、身体上、学习上的情况,同时使他们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无处不在。另外,老师还应该经常的和代理监护人联系,以了解留守儿童在家里的表现和思想动态,共同探讨和制定教育孩子的策略和办法,及时地使孩子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这样,三者的结合就给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更要从社会、家庭、学校、留守儿童自身等方面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马瑞娟,王秀丽.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对策[J].警官文苑,2010(3)
[2]谷龙飞.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状况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3]周华蕾.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D].江西.南昌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