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探析

2020-01-28王静

锦绣·下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美术教育农村课程

摘要:由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存在较大的差异,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目前处于低速发展与相对落后的状态,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在发展中遇到很多现实问题:比如美术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美术教育观念落后、美术教育设备不完善等原因,对小学农村美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造成困难。因此,对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对推动小学农村美术教育更好的开展与完善、使整个教育均衡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研究意在发现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简要分析其现状和对策,因地制宜,寻求优化农村美术教学的新路子,促进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发展。

关键词:农村;美术教育;课程;教学

近些年广大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美术教育地位不断提高,美术教育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广大农村地区,经济文化落后,教育资源缺乏,使得农村的美术教育成为一大薄弱环节。因此本文研究分析了当前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索如何因地制宜,联系当地农村实际情况,开发符合农村实际条件和学生实际水平的美术教育道路。

一、研究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意义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全民素质的高低,农村教育水平的高低关系着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和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然而,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正处于尴尬的境地,由于受地域、文化、经济等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广大农村地区是美术教育最美薄弱的环节,一直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美术教育作为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教育中流于表面,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缺少它应有的地位。因此,研究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对推动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受到教育观念、客观条件、地域特点、经济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美术学科地位不高,美术教育不受重视,美术教学资源匮乏,美术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随着素质教育和新一轮基础美术课程改革的推进,我国小学美术不再以绘画技能训练为主,雕塑、摄影、手工制作等都逐渐搬上了小学美术课堂,这使城乡学生美术学习的差异更加明显。

1、美术学科不够重视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和家长过分追求升学率,很多农村中小学为了提高其他科目的成绩,压缩美术课程及与之相关的活动,这使得有些学校的美术课程成了摆设,甚至有些学校的毕业班几乎都是不开设美术课程的,连基本的上课时间都无法保证。而这又从侧面打击了美术教师的积极性,有些美术教师在这种大环境下开始变得消极,不认真备课,上课时按着自己的兴趣或者按着教材照本宣科应付了事,没有任何扩展,甚至直接把美术课变成自习课。

2、农村教师美术教育观念陈旧

大多数农村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观念上依然以美术技能和美术技巧训练为主,呆板的按照教师讲解示范、学生体会训练的灌输式方式教学,在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应有的交流。目前农村小学的美术教育,学生很少能够走出教室、走出教材,一个一成不变的教师,一本一成不变的教材,逐渐的学生对美术课程失去了兴趣。

3、美术教学资源匮乏

农村中小学教学条件落后,教学资源匮乏,很多学校没有多媒体,而有些知识难以用语言形容,学生很难单凭想象去理解和体会,教学过程十分困难。有些学校甚至连基本的教学用具都不具备,学生家长收入也不稳定,很多家庭无法负担起费用较高的美术用具,这些因素造成了农村美术课程开展的一个难题,使得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美术素养越拉越大。

4、美术师资力量薄弱

相对于城市,广大农村地区地处偏远,经济相对落后,信息渠道慢,文化水平低,交通闭塞,这些客观因素造成大量专业教师的流失。农村学校的专业美术教师很少,普遍情况下一个美术教师需要负责整个学校的美术课,甚至有些农村学校根本没有专业美术教师,美术课程都由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兼任,似乎人人都可以做美术教师,这就使得美术课敷衍了事。

三、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几点建议

1、树立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念

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推行素质教育,准确认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美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之间是潜移默化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充分认清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才能树立起素质教育的观念,才能将美术教育落到实处,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2、转变教师传统角色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全面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农村小学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小学美术教师应该走出课堂、更新观念、结合农村实际,引导学生领会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增强美术教学的实效性。

3、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农村美术地方课程资源

当地丰富的乡土教育资源引入课堂教學,丰富美术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利用一切可行性特色,把有力的乡土教育资源与美术教育有效地融合。比如在手工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地取材,将在树林里收集的不同树叶进行排列,组合成一幅树叶粘贴画;在写生课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到田间、农舍、河边去感悟家乡的纯朴风光;在欣赏课上,教师将民间美术或民间美术家引入课堂,学习草席编织、竹篮等工艺品制作,感受地方文化的博大精深。

4、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美术教师是美术课程的核心和主体,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美术课程的品质。学校应加强美术师资力量建设,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培养造就一支热爱农村美术教育事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可以采取多种渠道促进美术教师素质的提升,鼓励教师多参加学术交流,将优秀教师送出去进修和参加短期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拓宽教师知识广度、理论高度,激发美术教师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尹少淳.美术以及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

[3]中书委员会.中小学新课程标准评价与新标准解读分析实用手册.中国教育出版社.2008版.

[4]蒋良.美术的教学选择[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

王静,1986.06,女,汉族,湖北武汉人,武汉市东西湖区吴家山第三小学,美术教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猜你喜欢

美术教育农村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