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博物馆藏品“活起来”

2020-01-28陈晓敏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21期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品藏品博物馆

陈晓敏

摘 要:博物馆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博物馆主要是依靠自身所收藏的各种藏品来发挥自身的职能。为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职能,就必须要发挥这些藏品的作用。文章主要就如何让博物馆藏品“活起来”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博物馆;藏品;展览陈列;文化创意产品

博物馆从产生之始便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社会公共机构。

博物馆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藏品的收集、保护、研究、展示应该作为一个永久性博物馆的标志。博物馆藏品是博物馆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因此每个博物馆必须根据本馆的性质和任务搜集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的文物和自然标本,并且博物馆要对这些文物或自然标本进行编目、登记、管理。藏品是一个博物馆的立馆核心。因此,如何使博物馆藏品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是博物馆工作的重心。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指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如何让博物馆的藏品“活起来”是文博人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从传统的展览展示及科技手段两方面阐述对博物馆藏品的利用。

1 展览陈列

展览陈列是博物馆藏品最基本的利用形式。在博物馆中,展览陈列始终是其直接面向公众最为核心的产品,是博物馆特有的语言。因此,博物馆要充分利用特有的语言让藏在“深闺”里的藏品走出“闺房”,诉说自己的故事。

关于展览陈列或许有人会说,这种方式从博物馆诞生之日就已经在使用了,博物馆在中国已经走过了百年之久,对于如何有效利用藏品,展览陈列这种古老的方式还能跟上快速发展的时代脚步吗?本文所要论述的展览陈列,不是把文物藏品陈列在柜子里打上灯光、贴上标签这种传统的展览模式,而是运用独特的创意和手段来展示藏品,通过创意设计把那些不为人知、深奥难懂的藏品,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展现。

一个能被公众认可的展览,能让公众在不知不觉间学到知识的展览,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而是需要一个展览团队来进行。一个展览包括策划、展陈设计、讲解三个方面。因此,完成一个展览需要一个团队。在这个团队中,展览的总设计师是一个博物馆的研究人员,研究人员需要在其所负责的藏品研究、研究方向、研究成果,甚至涉及藏品的学术前沿,都要与所策划的展览相结合,另外还要注重展览的原创和本真。对展品的挑选、主题的确定、展览的释读和表达都必须以研究人员的研究理念为准,即团队是以研究人员为核心,但是研究人员必须放手让设计师和讲解人根据他们对展览的理解、用他们的专业方式将展览内容传达给观众。因此,研究人员是展览的灵魂,但他不一定在展览的策划运作中面面俱到。如何做好一个展览,笔者认为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首先,必须做好文物藏品的选择。文物藏品的选择是展览成功的基础。展览陈列中直接面對公众的是文物藏品,公众通过有形的文物藏品,体验瞬息万变的自然世界和文化世界。因此,文物藏品的优劣是一个展览能否成功的基础。对于来博物馆参观的绝大多数人来说,他们不仅仅是为了看这些展出的文物,而是想通过历史长河中遗存下来的这些文物,了解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选择什么样的文物藏品才能吸引观众走进来,驻足观看,流连忘返?因此,呈现给观众的文物一定是有“故事”的藏品。如山西省晋城博物馆所藏的一件紫砂壶,从观众的角度来看,这件紫砂壶有着褐色的外表及精致的壶嘴,并刻有铭文。但是通过铭文和史料记载,我们得以了解这件紫砂壶所有者的故事,这位紫砂壶的收藏者就是明代宜兴紫砂陶成就最高的艺术家。因此,在藏品展示设计中,可以将藏品所有者的故事融入展览中,打造出生动的历史情景,使观众仿佛置身其中。

其次,展陈设计必须精准表现展览主题。展陈设计是展览成功的关键。展陈设计是观众读懂藏品必不可少的媒介。因此,展览中文物的组合也不是简单地将不同类型的文物堆砌排列。而是通过文物的组合,把展览要呈现给观众的故事环环相扣。通过不同文物的关联组合,体现展览主题。2016年母亲节之际,首都博物馆举办的“王后·母亲·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是笔者迄今为止所见的展览中,展陈设计与文物有机融合最好的展览之一。设计师以符合文物本身的情境为前提,在观众参观路径上设置“伏笔”,引导观众一步步进入妇好的生活。设计师依靠甲骨、绳结、书简等蕴含大量时代信息的语言叙事,无声地阐释了妇好生活的时代背景。通过华丽的珠帘、飘舞的帷幔来表现妇好作为女人温柔的一面,妇好作为妻子是幸福的,作为母亲是慈祥的。为了能够表现出妇好女将军的形象,设计师利用蓝灰的金属色调,大幅的虎嗣人头壁画,让观众感受到妇好的勇猛善战。观众拨开珠帘,掀起帷幔,透过器物回望3000年前的“女战神”。

最后,展览手段多样化,增加展览趣味性。展示手段是展览成功的有益补充。在保证展览学术性基础上,借助科技展示手段增加展览趣味性,可以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儿童走进博物馆,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物藏品可以说是中华传统文化典型代表)。近年来,AR(增强现实)技术作为引人注目的新兴技术,成为博物馆藏品展示手段的新宠。AR技术是一项集合众多学科知识的高新技术,是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技术、人机交互技术、传感技术不断发展相结合的产物。AR技术的应用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提升观众游览体验的趣味性。博物馆的展览内容丰富,涉及历史、自然、艺术,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有复杂的背景,对于展览深度爱好者来说,仅仅几行说明文字远不能满足。但是使用AR技术创建的虚拟讲解员,或者将展品介绍植入到AR应用中,观众通过AR眼镜或者AR应用,不仅可以听到虚拟讲解员全方位的解说、揭开面前文物的神秘面纱,甚至可以与史前巨兽来一个亲密互动。AR技术还可以让博物馆主题展览中的主角(往往是标本或者已经不存在的人或动物)“活过来”,甚至与观众互动。如美国华盛顿的史密森尼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推出了一个移动应用,当观众用载有AR技术的移动设备对准恐龙骨架的时候,就可以看到恐龙的复原图像。AR系统不仅能够复原恐龙,还能够实现恐龙与观众的互动(观众会被恐龙追)。这种身临其境的参观体验让观众印象深刻。

AR与移动终端相结合,可以为观众提供文物的信息,观众用手机拍下或扫描文物,就会收到有关藏品的出处及解读信息,藏品的原貌及模拟制作过程,甚至看到藏品的内部结构,真正地做到将藏品带回家。

由此可知,一个好的展览陈列,通过藏品的选择、展陈形式设计和新颖多样的展览方式完美融合,可以赋予那些看起来冷冰冰的文物以鲜活的生命,泛着文明之光,带着历史的温度讲述那些藏于历史深处的人与事。

2 文化创意产品

这部分开篇我们要明确两个概念,即什么是文化创意产品和什么是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只有清晰地界定了这两个概念,才能更好地阐述博物馆文化创意產品如何使博物馆藏品得到更好的利用。

文化创意产品,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创意将文化元素融入产品中而产生的具有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又称“博物馆衍生品”,是以博物馆馆藏文物为创作基础或对象,通过创意设计将文物元素或传统文化融入产品,生产出具有传播、教育、实用和装饰功能的产品。从属性上来说,文博创意产品兼具商品和文化双重属性。

博物馆的藏品可以通过展览陈列,让一部分文物藏品有机会面向观众,但是绝大部分文物藏品只能成为博物馆养在“深闺”的“睡美人”。博物馆通过深入研究挖掘藏品内涵,制作推广有趣并有文物特点的文化创意产品,让更多的博物馆藏品走出“后宫”,成为博物馆文物藏品“活起来”的有效途径。但是,如何让文化创意产品真正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优质媒介,必须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品应该以藏品为基础,每件产品在突出文物元素的同时,通过不同的设计,表现产品所蕴含的意义和哲理。文创产品虽然是一种商品,但是它的第一属性仍然是文化,其次才是产品。所以每件产品都必须以文化传播为出发点,让在五千年时间长河中沉淀的历史文化在现代人的生活中重现活力,能够让使用的人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真正做到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目前,国内博物馆中在这方面表面突出的当属故宫博物院,他们开发的文创产品都充满了“宫廷文化”气息。而故宫的文创产品不仅成为普通百姓的心头好,甚至作为国礼走出了国门,因而故宫成为当之无愧的文创产业领路者。诚然,故宫作为明清两代皇城,有内涵、有寓意的藏品数量众多。另外,由于宫廷剧的风靡,使故宫本身就成了流量明星,所以故宫模式不具有复制性,但是具有可借鉴性。其他博物馆可以对本馆藏品进行深入研究,开发出具有本馆特色的文创产品。

其次,无论以何种手段或方式利用文物藏品,前提都应该是保护与研究。众所周知,文物藏品是人类活动最直接的实物证据,它们是检验文字记载的史料内容的最有力的物证。郑振铎先生曾说:“文物一旦被毁坏,便如人死不可复生一般,永远不会再出现,那些原物在科学、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更是人类的崇高成就与光荣寄托,绝对不能以金钱来衡量或赔偿文物的失去。”令人欣慰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如3D技术的引入,可以解决藏品保护和利用这一矛盾。

3D打印在产业界又称为“快速成型”,以三维建模为基础,使用可黏合材料,通过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逐层打印出实物的技术。2014年11月,大英博物馆与3D公司—斯盖驰帆博(Sketchfab)合作,提供一项面向公众的服务。这项服务的内容是从当年11月下旬开始,公众可以从大英博物馆在线馆藏中下载雕塑和艺术品的3D模型。该3D模型文件可以在线使用,同时还支持任意3D打印机使用的格式。也就是说,公众足不出户便可3D打印大英博物馆炫酷的馆藏纪念品。

以博物馆藏品为基础,开发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其内在本质是再现历史、传承文化。静态文物藏品是历史的积淀、文化的印记与符号,让这些藏在“深宫”的文物藏品以另一种形式“能说会动”,甚至可以将“藏品”带回家,让历史文化“有声有色”地再现,可以让各年龄层人群不仅可以亲眼看到,甚至可以在亲手触摸中解读藏品、学习知识、传承文化。

3 结语

中华文明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丰富而灿烂的历史文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原有的传统文化大量沉淀,成了博物馆养在“深闺”的“睡美人”。为了能够让更多的“美人”有机会走到前台,博物馆人必须转变“重藏轻用”的思想,积极拓宽文物藏品利用途径,让更多藏品有机会与观众面对面的交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安来顺,潘守永,吕军,等.“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专家笔谈[J].东南文化,2014(3):11-25.

[2]沈辰.构建博物馆:从藏品立本到公众体验[J].东南文化,2016(5):6-11.

[3]林洁.博物馆里的个性定制—试论3D打印技术在博物馆文创产品中的应用[J].中国博物馆文化产业研究,2015(00):347-351.

[4]白丽群.基于VR、AR技术的大中型博物馆建设对策初探—兼论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的实践[C]//博物馆致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广西博物馆协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第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文化创意产品藏品博物馆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林安国藏品
谭礼藏品
博物馆
浅谈高校文化创意产品的知识产权现状及保护对策
浅析“跨界与融合”思维的特征与应用
年画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策略研究
试析文化创意产品价值的实现路径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