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乡市博物馆馆藏“卫父己”铭文铜器

2020-01-28周舟郑媛媛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21期
关键词:青铜器

周舟 郑媛媛

摘 要:新乡市博物馆馆藏两件“卫父己”铜器,应是商代“卫”氏族人为祭祀先人“父己”而作。族名“卫”字之后加以日名“父己”,也进一步说明该族深受商文化影响,应与商王朝关系密切。

关键词:新乡市博物馆;卫父己;青铜器

1 “卫父己”铜器概述

“卫父己”觯(图1),1950年在安阳发掘出土,1958年拨交新乡市博物馆收藏,现为国家一级文物。“卫父己”觯,通高17.4厘米,口径9.3厘米,重980克。该觯侈口、束颈、鼓腹、圈足。盖顶置一菌状柱,蓋面以柱为中心对称饰有两组饕餮纹,盖内铸铭文“卫父己”三字(图2),颈和足部饰有夔龙纹,腹部饰饕餮纹。此觯器形风格十分粗犷厚重,造型庄重威严。根据朱凤瀚在《中国青铜器综论》中对青铜觯器形的分型定类,“卫父己”觯应为椭圆觯中的B型Ⅰ式,为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①

“卫父己”尊(图3),1950年在安阳发掘出土,1958年拨交新乡市博物馆收藏,现为国家二级文物。“卫父己”尊,通高13.1厘米,口径11.8厘米,腹径5.9厘米,底径9.5厘米,重500克。此尊侈口,口部和底部均呈喇叭状,腹鼓,圈足,器体似粗体觚。腹部饰目雷纹和联珠纹一周,圈足饰目雷纹和饕餮纹,底部铸铭文“卫父己”三字(图4)。根据朱凤瀚在《中国青铜器综论》中对青铜尊器形的分型定类,“卫父己”尊应属无肩尊的Ba型,通常被称为粗体觚式尊,属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②

2 “卫”族考释

商代金文“卫”作“”,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谓“卫,宿卫也”。吴其昌释其为,“中像有地一方,而四旁足迹回环绕之,是有地而守卫之意也”。③《尚书·酒诰》记载:“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所谓“内服”与“外服”指的是商朝的政权组织形式,内服是商王的直接统治区域,外服是诸侯统治的地区,内服官员就是商王朝的官吏,外服官就是商王分封的诸侯。《尚书·康诰》记载:“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东国洛,四方民大和会。侯、甸、男、邦、采、卫、百工、播民,和见士于周。”从这些文献中我们确切得知“卫”应为商王朝的外服诸侯的一种。陈梦家在《殷墟卜辞综述》中通过对甲骨卜辞分析,认为“卫”可能是“侯、甸、男、卫”之卫,乃界于边境上的小诸侯。①

在甲骨卜辞中,“多射卫”(《合集》05746、05748、09575)、“多马卫”(《合集》05711、05712)、“多犬卫”(《合集》05665、05666)多次出现。“马”“射”和“犬”都是商代直接听命于商王的武官,由此可知“卫”应和官职有一定关系。张利军在《商周服制与早期国家管理模式》中根据甲骨卜辞“庚戌卜,永,贞令旨以多犬卫从多□羊……”(《合集》05666)指出“‘多犬卫是被支配的对象,‘多犬卫是一种复合称谓”。②这条卜辞大意为商王命令名“旨”的臣子联合“多某”率领“多犬卫”从事某件事。因此,“多射卫”“多马卫”“多犬卫”可以理解为若干“射”、若干“马”、若干“犬”组成的“卫”。因此,“卫”很有可能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军事组织。陈梦家在《殷墟卜辞综述》中对此也指出,“卜辞‘多射卫似当读作‘多射与‘卫,都是官名”③。陈梦家此说虽与自己提出的“卫”为诸侯爵位一说相矛盾,但也对“卫”提出新的解释。裘锡圭在《甲骨卜辞中所见的“田”“牧”“卫”等职官的研究》中指出,“卫应该像田、牧一样,先是一种职官,后来演变成诸侯,中间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④。裘锡圭之说联系“卫”之官名说和“卫”之诸侯说,甚为合理,得到部分学者的认可。

根据《中国青铜器综论》中对商后期金文常见形式的归纳,商代后期的金文最常见的形式有四种,即“家族之名号,用以表明作器者之族属”“在族氏名号外还同时铭有本家族死去先人的日名”“仅铭有日名”和“仅铭有作器者名”。⑤由此可见,“卫父己”应为“在族氏名号外还同时铭有本家族死去先人的日名”,即“卫”为族名,“父己”为该族某位首领死后的日名。同时,甲骨卜辞中也有大量“卫”为族名的记载:

贞:乎卫从□(《合集》07566)

贞:勿令□卫(《合集》07568)

令卫(《合集》07574)

癸丑卜,贞:师往卫无□(《合集》07888)

贞:卫氏仆率用(《合集》00555)

卫弗其氏仆(《合集》00556)

根据雒有仓的统计,“卫”字铭文青铜器共有35件,时代在商代后期至西周早期。“卫”字铭文青铜器有明确出土地点者共有7件,其中有5件出自安阳地区且多为墓葬出土,“卫”氏家族应是居住于安阳附近的部族。①新乡市博物馆馆藏的“卫父己”觯和“卫父己”尊,也皆于20世纪50年代初出土于安阳,对雒有仓的观点也是很好的佐证。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卫”原本应该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军事组织,驻扎在殷周围的军队就是由若干“卫”组成的。“卫”族之称,可推测由“卫”之军事集团最高长官发展而来。对于长期驻扎在外的军事集团而言,长官职位很容易世袭产生。长官职位的长期世袭,使“卫”由官名演化为长官家族之称是很有可能的。朱可在《甲骨文“卫”字探讨—兼论卫在商代畿服制中的地位》中亦认同此种观点,“演化为氏族的‘卫由商王派驻的军事集团逐渐成为商的附属国族,从而归属于商外服的系列,成为诸侯国”②。

3 日名“父己”

“父己”二字应为“卫”族某位先人的日名,有日名的青铜器是该家族的贵族专为祭祀具有这一日名的先人之祭器。日名是以十干为祖先名的一种命名方式,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接在亲称“祖”“父”“妣”“母”等之后。日名是商人和受商文化影响较深的族群关于“名”的特殊观念和用法,是商人除青铜器族氏铭文之外的另一个独特文化现象。商人在世时使用自己的名似乎并无避讳,但他们避讳称去世祖先的名,取而代之的是选用“日名”,以“日名”指代祖先,并在祖先“日名”那一日对他进行祭祀。商人“日名”现象自汉代以来就一直是研究和争论的学术热点,各种学说和理论层出不穷。高晋南在其博士论文《商周青铜器族氏铭文历史来源分类研究》里对“日名”的来源和内涵进行概括,列举日名来源的“生日”“排行”“死日”“致祭顺序”和“卜选”五大说法,列举“日名”内涵的“庙号”“祭日”“冠礼”“嫡庶”“社会分群(庙主分类)”五大观点。③“卫”氏族群使用“日名”纪念祖先,可知“卫”族深受商文化影响,进一步印证“卫”族与商王朝的关系。

猜你喜欢

青铜器
青铜器的养护修复分析
动物园里有青铜?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青铜器辨伪概论
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
青铜器收藏何时见天日
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
新世纪以来中国国家博物馆入藏商周青铜器集粹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