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2020-01-28任佼佼
任佼佼
摘要: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这就要求我国院校要高度重视起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对其课程体系不断加以完善。本文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出发,针对当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概况进行了分析,进而尝试提出了新时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的路径。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从现代社会发展概况看,社会经济水平提升,但社会竞争加剧,社会文化空前繁荣,但社会文化碰撞加剧。而生活在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则面临着当前社会竞争的巨大压力以及社会多元文化碰撞的影响。在此情况下,当代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峻,反映在学生面临学业、生活、就业、人际交往过程中开始出现各种心理失衡。对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当前高校教育中的一项重点工作。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对学生的心理发育和正确思想观念构建产生积极影响,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也与学生其他学科学习、未来职业发展等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在现代教育工作中将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打造专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对于新时期人才事业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当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概况
就目前而言,我国许多院校都开设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说明我国教育领域已经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从众多院校心理健康课程体系构建情况看,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缺少科學性与系统性。这主要体系在一些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只是选修课。另一些院校虽然开始了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但也仅仅局限与一个学期内,且学时占比甚少,如此就难以形成系统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此外,许多院校对该课程体系的构建缺少科学规划,未能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发展需求提供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如此就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无法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得到有效解决。
其次,课程内容与教学形式与新时期人才培养需求不吻合。社会心理问题的变化也是在不断发展之中的,尤其对于新时期大学生而言,其身处的社会环境与以往有极大不同,同时其将面临的各种就业问题、生存问题也与以往有所不同,这就使其心理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因此当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依靠一些新理论、新知识才能有效解决。同时,心理健康教育本身较为抽象,教师需要通过多元的教学方式才能提升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然而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在课程内容上仍普遍沿用以往的一些知识理论,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也缺少创新,与新时期人才培养需求不吻合,如此就造成其实际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最后,课程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同样需要相应的考核来保证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以提升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然而现阶段许多院校由于缺少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足够重视和正确认知,实践中的考核评价过于敷衍,仅仅通过以此终结性考试来对学生进行测评,而忽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测评,如此就导致当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难以达到良好教学效果。
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路径
(一)设置多元课程体系
在现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中,如何使心理健康课程能够系统化,渗透到高校教育的全过程中是当前的一个重点。具体而言,高校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一个重点课程来建设,将其纳入到必修课程之中。同时,也要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系统性构建,按照学生培养需求在各学期、各学年中的进行相应课程的设置,以形成一套系统性的课程体系。此外,心理健康选修课程的设置也是十分关键的,这就要求高校在实践中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心理教育拓展课程,以供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进行选择,从而不断为学生拓展相关心理学理论知识。而为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生动性,高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心理讲座、心理问题讨论等活动课程,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二)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定课程内容
早在课程内容设定方面,一定要注意结合当代青年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现实心理问题着手选择教学内容。一方面,在基础理论方面,要注意引入一些最新理论与研究成果。另一方面,要多设置一些与大学生紧密联系等内容,如大学生自我意识与培养、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大学生学习心理等,从而使这些知识理论都能够成为解决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心理健康问题的得力帮手。
(三)创新教学方法
未提升实践中的教学成效,还需要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大力创新,以提升学生对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理论的学习兴趣。同时心理学相关知识最终需要落实到学生的独立运用中,所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也是教学中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的。基于此,实践中教师应引入多元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课堂互动讨论、心理测试、角色扮演等,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独立思考和实践训练,如此方能让学生对相关知识理论产生深刻理解,并对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有更为正确的认知,并有效对自身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调节。
(四)丰富考核评价模式
为全面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情况和自身对心理健康的认知,课程体系构建中好需要在评价模式方面做好文章,通过丰富其评价模式,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闭环。具体而言,高校应注重形成性评价在实践中的应用,将学生日常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日常表现等都纳入到考核评价内容之中,从而使学生能够更重视日常中的学习参与。此外,还应该发挥学生自身的评价作用,在学生中开展互评、自评,从而使学生能够在互评中共同成长,在自评中获得自我认知的提升。
结束语:综上所述,现代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实践中院校必须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考核评价等多方面进行体系的构建完善,如此才能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使之成为现代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石晓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趋势探析[J].心理月刊,2019,14(12):238.
[2]李慧,王雪娟.高校心理健康课程体系的构建刍议[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24(02):54-57.
[3]邓如涛.基于素质教育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3):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