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小学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探索

2020-01-26李敬国

关键词:校园文化培育课程思政

李敬国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作为育人前沿阵地的学校,全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各中小学校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一、 在中小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论述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中小学德育的精髓,它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根本问题。

当今,受学校“唯分论”、家庭“偏”爱“缺”爱、社会不良风气、网络不良信息和国外敌对势力价值观等影响,部分青少年学生理想信念淡薄甚至没有理念信念,在“德”上不及格,分不清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正如人们所说的“木桶原理”,一块短木板对木桶水的容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一个学生“德”方面成为“短板”,有时会极大地影响他的成长和成才。没有理想信念就会精神“缺钙” 得“软骨病”,一个得“软骨病”的人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很难有立足之地。

二、 在中小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和途径

一是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堅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充分挖掘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各学科教学之中,特别是在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美术等学科教学中,充分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同时,结合地方实际,积极开发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平原县把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校本课程,编辑了《平原县小学生传统文化读本》,每周一课时,每日晨读30分钟,经典教育在小学阶段得到全面普及,并在山东省校本课程评选中获得一等奖。二是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也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个重要载体。校园文化要注重内涵发展,体现地方特色和现代气息,努力做到“一校一品牌、校校有特色”。好的校园文化是“动”“静”的统一,“动”是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静”是图文并茂的文化墙、宣传栏、黑板报以及校园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将校园文化建设融入其中,真正做到让每一面墙壁都能说话。平原县四中的雷锋活动纪念展室、一实小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三中的校史馆等有效地将德育融入学校文化建设中,取得显著成效。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德育实践活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形式和重要途径。以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弘扬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组织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音体美及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新生军训、光盘行动等,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验感受,增强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力、辐射力和影响力,提高认同感。如在平原县第一实验小学,校园里有一个半亩大的植物园,那里栽植各种花草,还有各类农产品,如小麦、花生及茄子、辣椒、黄瓜、番茄、马铃薯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能脱离生活,通过种植、管理、采摘,不仅可以让孩子们认识各种农产品,还能在快乐中体验到农活的艰辛,促进珍惜节约好风气的养成。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工程,在充分发挥学校德育作用的同时,还要做好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的结合,帮助中小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培育课程思政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