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策略探究

2020-01-26李海智

锦绣·下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符号意识计算教学

李海智

摘要: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以数学符号的意义作为教学支撑,能够帮助学生改变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心理,纠正其认为数学只是冰冷的数字,是枯燥而无味的计算的错误观念。符号意识的培养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减少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所谓的“粗心大意”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数学符号;符号意识;计算教学

0引言

数学符号意识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有极大的作用,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也能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但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学中应通过挖掘生活经验、明确符号的内涵实质、积累符号语言、解决数学问题等多种角度,将符号意识渗透到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1合理创设数学情境,引导学生感知符号

在当前背景下,小学教师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首先就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符号的实际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引入数学知识,以此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符号感知能力,为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数学作为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理解能力均相对较差,再加上传统的教学内容的单一与枯燥,这就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此,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时,要根据学生整体的学习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来合理创设便于学生理解的数学教学情境,以此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此外,由于小学生缺乏一定的生活体验,因此教师在设置教学情境时极易出现与生活实际相偏离的问题,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难度。为此,数学教师在创设数学情境时,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此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而在生活场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更好地感知符号,理解符号的真正意义[1]

2挖掘生活经验,增强符号的亲切实用感

学生对于数学符号意识认知不强烈的主要原因在于数学符号是抽象的,在学生的生活中很少使用。想要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就要将数学符号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让数学符号变得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富有亲切感。这样,不仅提升了数学符号的趣味性,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使用数学符号。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a表示一件具体的事物,那么4a表示4个具体的事物,并让学生动脑筋想一想:a可以表示什么,4a又表示什么?有的学生说:“a表示桌子的数量,4a表示a张桌子的腿数。”;有的学生说:“a代表一层楼的面积,则4a代表4层楼的面积。”;有的学生说:“a表示我每天读书的页数,4a表示4天一共读多少页。”……这样在学生能够在积极活跃的氛围中学习新的符号,紧密联系生活,加强学生对数学符号的亲切感,同时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于数学符号的灵活运用,减少其与数学符号的距离,自觉使用符号、运用符号,从而增强学生使用数学符号的意识[2]

3结合生活实际,深化学生符号意识

作为学生学习与理解数学知识的基础,符号在数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深化学生的数学思想。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是十分有必要的。但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部分小学的符号教学通常是以教材内容为主,因此十分缺乏生活场景的依托,这就导致符号越来越抽象化,且十分不利于小学生理解。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要加强符号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以此来让学生深刻感知符号的魅力,进而大大提升学生对于符号的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与“时、分、秒”等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英文定义相结合的方法来为学生详细讲解h、min、s分别代表时、分、秒的具体原因,以此有效加深学生对于英文字符的感知,进而强化学生的符号意识。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情境,通过提出问题的方法来检查学生对于h、min、s的具体掌握程度,并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符号意识,加深学生对于符号的理解与记忆,进而大大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

4解决数学问题,培养符号的运用能力

数学符号是使用数学运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实际的数学问题参与中,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符号的理解,加强学生对于数学符号的运用,可以有效提高寻求问题结果的效率。因此,教师应从多方面的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一方面,教师应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公式推论,加强学生的理解印象;另一方面,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多思维地进行思考问题,针对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进行更加多元化的培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更加合适的数学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如“甲乙两地间的距离为360km,两列车同时分别从甲乙两站开出相向而行,3小时后相遇,慢车每时行48km,快车每时行多少千米?”解法①360÷3-48=72(km);解法②(360-48×3)÷3=72(km);解法③设快车每时行x千米,(48+x)×3=360,x=72;解法④设快车每时行x千米,48×3+x×3=360,x=72。教师在教学或布置作业时,应当多提供一题多解的题目,在学生在参与解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分析多重解法,不断地强化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这样,既使得掌握知识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鍛炼,又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散学生思维,使其有选择地使用符号,提高解题效率[3]

5结束语

数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而数学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一项是数学符号意识,它是衡量符号化思想和抽象思维的重要指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伴随数学符号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并理解各类数学符号,正确运用数学符号进行推理和运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应该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的始终。

参考文献

[1]张超.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J].小学教学参考(数学),2019(20):80-81.

[2]周莉莉.例谈小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途径[J].求知导刊,2018(5):144.

[3]江强.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培养策略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7(3):37-40.

猜你喜欢

符号意识计算教学
用符号化思想点亮小学数学课堂
如何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如何上出计算课的“魂”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让计算教学不再枯燥
小学阶段数学符号意识研究综述
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符号意识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