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移动互联智慧教学创新高校课堂

2020-01-26席志刚袁欢欢

科技风 2020年36期
关键词:移动互联智慧教学高校课堂

席志刚 袁欢欢

摘 要: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教学已经开始应用在高校课堂教学中,这种创新教学模式有利于高校课堂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创新,促进高校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本文将对传统高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如何通过移动互联智慧教学对高校课堂教学进行创新,制定科学合理的移动互联智慧教学方案,促进高校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移动互联;智慧教学;高校课堂

1 绪论

在高校课堂教育中,由于教学内容会随着专业的发展发生变化,因此增加了课堂教学的难度。尤其是在社会全面进入信息时代后,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均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使高校课堂教学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需要积极发展移动互联智慧教学,实现对教学模式的创新,促进高校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 传统高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高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模式陈旧。在目前的大学生中,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学习途径。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接触知识的均衡性与广泛性也大幅度提升。但是,在大部分高校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模式会使教师产生一种懈怠心理,不愿意接受新兴的教学方法,不能在教学中结合对新媒体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

(2)教学内容脱节。对于高校课堂教学而言,由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的巨大的改变,而教师则没有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仍然采用以往的教学体系,这样会造成课堂上教师讲解的内容与学习需要学习的内容脱节。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如果教师不对教学方式做出相应的改变,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到新生事物上,无法集中经济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3)课堂形式创新不足。由于受到新媒体技术的影响,一些高校教师認识到课堂形式创新的必要性,并开始尝试创新,将新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通过音频、视频等新媒体资料来表现教学内容,甚至为了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来应用网络话题、恶搞段子等内容。虽然这样的课堂形式创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吸引更多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在应用不当的情况下,就会造成不良影响,失去了课堂的严肃性,教学内容脱离教学体系。

3 “互联网+”对高校课堂教学的影响

“互联网+”对高校课堂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全方位育人。在高校课堂教学中,需要作用到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与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互联网+”应用在课教学中,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实现对教学模式的创新,重视课堂教学的参与性,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在教学内容的设计、规划以及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应用微课、慕课、微信公众号以及视频直播等移动互联辅助教学工具,保证与学生产生紧密的联系。通过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感,是他们对教学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实现全方位育人。

(2)有利于教学形式的多元化发展。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由于受到人数、场地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的难度较大,并且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应用移动互联技术智慧教学模式,高校课堂的移动性与开放性大幅度提升,教学形式也实现了多元化发展,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时间与空间的改变上。通过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结合的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上课时间与课程,确保教学过程不会受到空间与时间的限制。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开展师生之间的在线互动,教师为学生提供答疑,学生想教师汇报学习心得,有利于教学灵活性的提升,保证课堂教学的持续性。此外,通过移动互联技术的应用,能够使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虚拟性,与课堂教学原有的现实性想结合,采用不同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

(3)有利于对教学资源的整合。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应用移动互联技术,实现智慧教学,能够建立完整的教学资源库,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拉近区域、院校之间的教学差距,提高教学质量。对于高校课堂教学而言,“互联网+”不但能够带来时间、地点以及形式等方面的变化,而且能够使教师与学生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学习方式。与此同时,“互联网+”能够为教学资源共享提供便利条件,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课堂形式,主导整个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单向信息传输,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无法形成良好的参与感。而在网络环境中,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获取大量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源,可以独立获取知识,因此,教师需要改变自身在教学中的位置,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与学生进行更多的沟通与交流。

4 以移动互联智慧教学创新高校课堂实践

对于高中课堂教学而言,为了实现移动互联智慧教学,需要采取以下应用措施:

(1)提高课堂的学生参与度。在高校课堂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课堂气氛沉闷,教师讲解的内容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严重影响教学效率。因此,教师需要重视采取必要的措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时效性的提升。例如,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网路教学平台实现“课堂弹幕”“课堂投稿”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发出弹幕、投稿,通过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思想也更加活跃,能够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通过创新的互动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探讨,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测试,即时呈现出结果并进行统计,通过这种实时性的测试来准确的掌握学生对教学知识的内容的掌握情况,以便对后续的教学内容进行准确的调整。

(2)合理应用翻转课堂。为了充分发挥移动互联智慧教学的优势,需要重视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合理应用翻转课堂的形式,使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单纯地讲解教学内容,而是需要为学生提供辅助性的指导。例如,教师可以将学习资料通过网络推送给学生,并告知学生其中的重点,进行适当的讲解,也可以将阅读书目、阅读资料以及网络视频等学习资料推动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与此同时,通过移动互联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在线测试、批改作业等功能,使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增加了教学的灵活性。

(3)重视对教学情况的分析。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网络教学平台能够实现对学生的答题情况、预习情况以及作业情况的统计与分析。通过这样的信息采集与分析,能够使课堂教学与大数据进行有效的结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评价。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来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控制,避免教学内容脱节的情况出现。

5 以移动互联智慧教学创新高校课堂应用效果

在移动互联智慧教学的应用过程中,能够获得可观的应用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5.1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效提升

在应用以移动互联智慧教学创新高校课堂后,超过80%的学生能够对课堂教学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但仍然有一小部分学生存在对教学不感兴趣的问题。与此同时,超过90%的学生对课堂教学中应用移动互联技术标识认可,他们认为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体会到生动活泼的形式、强烈的感官冲击,并且可以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吸引自己的注意力,对于教学内容中的难点,可以通过图片、短视频等方式充分理解。

5.2 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改善

应用以移动互联智慧教学创新高校课堂后,通过对学生的调查,我们可以得知,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显著提升。大部分学生开始转变对教师的看法,并且肯定了移动互联技术的应用可以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超过80%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促进自身对于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并且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享、交流以及借鉴等互动行为,锻炼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小组学生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与此同时,大部分教师能够感觉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明显提升,能够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不动,并且可以通过互动更好地了解到学生遇到的问题,为他们答疑解惑。

5.3 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通过移动互联智慧教学的应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明显提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投稿”“弹幕”等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受到学生的广泛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获得感增强,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参与度,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对于性格内向,不善于通过语言表达的学生而言,可以用文字的方式来发表自己的见解,与更多有想法的学生进行分享、交流,形成一种良性的氛围,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

6 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高校课堂教学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时代的需求,需要根据目前面临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因此,教师需要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积极应用移动互联技术,实现移动互联智慧教学,满足信息时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需求,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沈震.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全员互动教学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1).

[2]沈震,杨志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新媒体新技术相融合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7(03).

[3]胡艺玮,石芳.“智慧教学+金课”育人平台的构建实践——以新疆财经大学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10).

[4]宋杨.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实效性的策略[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1).

[5]张晓云,郑辉昌.基于雨课堂教学平台的高校智慧教学活动组织之探究[J].高教论坛,2018(10).

[6]鲁永进,黄秀娟.“智慧课堂”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J].江苏教育,2017(28).

[7]何思桥.“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06).

作者简介:席志剛(1978— ),男,汉族,江西高安人,本科,硕士学位,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袁欢欢(1982— ),女,汉族,江西南昌人,本科,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移动互联智慧教学高校课堂
从百度“神灯搜索”看课堂教育教学的变革
基于智慧教学理念的翻转课堂教学流程与互动系统设计
场景传播视阈下的网络直播探析
打造生本高效课堂以学定教是关键
导评模式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初探
移动互联开发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智慧校园关键技术分析与研究
移动互联应用课程教学现状与探索
探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智慧教学
课程智慧教学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