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规模初中英语分层走班教学研究
2020-01-26管笛
管笛
【内容摘要】随着学校布局的调整,新农村建设的展开,棚户区的改造,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民居住区越来越集中,各地根据需要建设了不少农村规模初中。这些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学习能力差距明显,课堂教学定位难以掌握,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分层走班教学的模式,可以有效解决这类学校在英语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可以有效平衡学生的学习差异、解决少数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因缺乏关注而造成自我肯定缺乏、自我认知失调的学习品质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发展。
【关键词】规模初中 分层走班 英语教学
2001 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切实履行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学校布局调整要与危房改造、规范学制、城镇化发展、移民搬迁等统筹规划。” 以此为基点,我国农村因地制宜调整义务阶段学校的布局。十余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展开,棚户区的改造,美丽乡村、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民居住越来越集中。各地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入学”的总要求,学校布局的不断调整,农村中小学校数量剧烈减少,农村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空间分布层级越来越高,各地建成不少农村规模初中。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英语作为一门国际化语言也越来越受教育界重视。在农村规模初中的起始年级,由于学习背景的不同,学习能力的差异,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入学考试的英语成绩相差好几十分。《英语新课标》指出:“关注学生的发展是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教学在目标设定、教授过程、课程评价及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如果老师们仍然按照统一的教学规划、教学设计进行课堂教学,就会导致学优生的英语学能无法充分发挥、中等生无法发掘潜能,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愈发丧失学习英语的自信,产生厌学心理。在“课程多、课时紧、任务重”的教学大势下合理高效的使每一位孩子的英语水平得到充分提高,是每一位农村英语老师、每一位农村教育管理者必须考虑的问题。“分层走班”模式在初中英语中的尝试,是一种对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突破。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张新平教授在《中国教育报》撰写《控大保小:让农村学校大小得当》的一文中,把“300人左右的小学和600人左右的中学”定义为“小规模学校”。农村规模初中是指地处乡镇、学生超过300人的义务教育阶段初级中学。分层走班是综合考虑学生智力特点、性格气质、学习能力、行为习惯等,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且将同一层次的学生组合成临时班来进行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初中英语分层走班教学是指在义务教育初中学段,根据学生在英语学科的学习能力,综合考虑学生的各方面的差异,以“走班”的形式流动进行英语学科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从而培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初中英语分层走班教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提升、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培育等诸方面。
因材施教、多元互动教育理论是初中英语分层走班教学新模式的理论基础。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英语分层走班教学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符合学生个性发展规律。在英语分层教学中,教师根据个体的差异并结合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从而制定多层次的教学目标,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各类教学手段,尽可能全面的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获得学习英语的快乐,进一步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教学理论方面上看,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戴安·赫克斯的“差异教学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都能在英语分层走班教学中得到充分的运用。
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要求“学校给学生提供所需的学习条件,辅之以教师给予学生的个别化帮助以及额外的学习时间,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可以掌握教学过程中他们被要求掌握的知识内容”。美国戴安·赫克斯所著的《差异教学——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和华国栋教授所著的《差异教学论》都有对“差异教学”的阐述。他们强调学生间的个性差异,通过对“差异”的研究,要求“教师改变教学的类型、速度和水平,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适应学习者的需要和学习风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构主义理论学者认为,学习者是能动的,学习是能动建构的过程。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发生认识论原理》中提到的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每个学习者获得知识的途径是用自身的具备的独特经验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或者说等待传递。”苏联卓越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潜心研究而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个体现有的在实际解决问题中的能力与在他人指导下解决问题的能力之间是有差异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为学生创造“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由现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过渡到潜在的发展水平,从而使学生不断地在学习中成长、在學习中进步。 这些理论为我们分层走班的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
这些学者在各个领域的教育教学理论帮助我们如何具体有效地开展初中阶段英语分层走班教学理清了思路。首先,层次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和潜力倾向等方面的差异而划分的;其次,学生有选择权,分层要尊重学生的学习风格和情感基础的差异,参照学生对自身学习情况的评定和对层次的意向;再次,在分层后依旧坚持层次间的适当流动,有效防止了高层次班级里部分学生因没有后顾之忧而不思进取防止,也预防了低层次中一部分好学生因没有流动而缺乏学习动力。
在实施初中英语课程分层走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通过不断地观察、研究,了解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以及他们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尽量使英语知识水平、学习兴趣、英语学力相等的学生在相对固定的班级进行学习,提供与他们的水平和能力匹配的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教学,以提高各个层级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力争使所有学生都可以达到最近发展的水平。在初中英语分层走班制教学中,针对词汇、句型、语法等方面问题,不同层次的教师为学生制定个别化的教学辅助计划,提供大量的时间、大量的帮助,促使不同学习能力、学习层次的学生高效的学习,达到课标规定的掌握标准。把教学总目标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分解成各个子目标,一步一步扎实的实行下去,使后进生、中等生、优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各个层次的学生中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培养学英语的兴趣。
初中英语分层走班教学的新模式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根本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分层走班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激发了内在的学习动机;保留原有的行政班,主要在英语教学前根据不同层次进入不同班级上课,这就使得学生交往面积增大,便利了学生之间的相互探究和相互学习;分层走班教学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占课、拖堂的现象,有利于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由于师资力量的变化,学生更加重视听课效率,作业的质量也就随之提高了。教师通过来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更多地关注学情,从而制定更为精准的教学计划,更契合学生实际情况,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上课更加灵活,不拘泥于统一的教学进度,有更多的自主性,也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大胆整合教学内容,基于教材,跳脱教材,更乐于研究学生、研究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也随之高涨。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了一些挫折、阻碍。这些困难主要聚集在教学前对于分层的指导、实施中教师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及分层走班教学成果的驗收等方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分层走班一定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学习能力,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意愿,做好家校之间的沟通,争取家长的充分理解。任课教师不仅需要集体备课,更要根据学生的分层水平,认真钻研教材、仔细观察学情、认真做好二次备课。加强课堂上、课后一对一的辅导、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等诸多环节的管理,充分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和力量,以取得英语分层走班教学的最佳水平。
通过实践,农村规模初中英语分层走班教学,作为区别于班级授课制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不仅为教师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创造了条件,更为学生英语能力均衡发展也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戴安·赫克斯著,杨希洁译.差异教学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3]沈韬,倪志刚.初中“走班制”分层教学实践研究[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9.
[4]郑建.浅谈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J].外国教育研究,1990(1):27-30.
[5]皮亚杰著,傅统先译.儿童的心理发展[M].山东教育出版社,1982.
[6]石菁.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分层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7]王桂梅.高中英语分层教学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作者单位:江苏启东折桂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