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户家访,架起家校共育心桥
2020-01-25刘芷君
刘芷君
摘 要:受我国传统教育发展形势的影响,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对家校共育这一教育方式都不太够重视。学校应该主动把家长纳为学校的合作伙伴,形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和谐共育的局面,而入户家访在家校共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助力学生成长,是老师与家长达成共识的最佳时机,从而实现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入户家访;助力学生成长;家校共育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5-230-02
著名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家庭的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去”。这表明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相互结合,才能实现自身的职能。学校应该主动把家长纳为学校的合作伙伴,形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和谐共育的局面,家校双方只有积极沟通、协调,才能更全面了解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入户家访,是老师与家长达成共识的最佳时机,使家校工作协调一致,形成教育的合力。
一、我校家校共育现状分析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生源来自城中村、旧城区、外来务工子女。一部分富裕家庭的学生追求物质享受,缺乏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一部分贫困学生要和父母一起面临生活的压力,内心封闭,缺乏自信,有明显的焦虑倾向。但家长们关注最多的却是孩子的吃穿问题,常常用吃穿来弥补自己认为的对孩子的亏欠;部分家长将学生的分数看得太重,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方面,忽略了从精神上关心孩子,缺少与孩子进行平等、积极有效的沟通,更不要说在教育方面能主动与学校联系了。学生的成长环境和生活内容出现不良变化给家校共育工作带来不少困难,老师和家长间缺少了互动的机制,造成学校的德育成果因受外来不良影响而消失。要想从根本上改变我校学生家庭德育现状,单靠学校的德育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它更多的是需要增加家长和学校的互动。
在家校共育这一教育方式开展过程中,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和扩展,应该居主导地位,而家庭教育是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要发挥着辅助的作用。家校合作共育的有效建立,老师要深入到学生家庭中去,同样家长要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在一个学期内,我深入我班45位学生的家庭进行了家访,在家访实践和反思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家访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入户家访在家校共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学校和家庭不仅要行动一致,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单方面的教育力量是单薄的,只有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理念相统一,才是最有力的教育方式。入户家访,是让教师在亲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文化素质、家庭教育状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认识,以便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教育;入户家访,是家长与老师达成共识的纽带,是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连接的一个心桥。
(一)入户家访,教师和家长全面了解学生,助力学生成长
学生的性格和表现往往是多方面的,他们在校是一种表现,在家却是另一种表现。如果教师和家长只了解学生的一个方面的情况,就很难达到最佳的教育成效,家访就是教师和家长挖掘学生另一面的有效途径。
我班学生邓同学,上课不能专注听课,总喜欢在书本上画漫画,面对他人眼神躲闪,我找其谈话,他总是有受惊逃开的小动作,沉默不语,不愿讲家里的情况。我对邓同学的表现感到疑惑不解,并决定进行家访。我与其80多岁的爷爷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得知这个学生的父母离异,母亲在外省打工十年未回,父亲忙于工作不管他,爷奶奶年事已高无力管教,一些家务要单薄的邓同学承担。渐渐地,他就觉得自己是被抛弃的人,性格孤独而自卑,只能沉迷在画漫画中。我知道这个情况后,多次找他的爸爸进行沟通,请家长及时关注孩子的异常表现,改善孩子在家的学习环境。在校我常找邓同学的谈心,肯定他的孝顺心,给他细致的关爱,鼓励他参加学校画画比赛,负责班上墙报设计。在家访后,邓同学打开了心扉,交作业的次数渐渐多了起来,他爸爸也经常回家鼓励他,他变得自信开朗了!
(二)入户家访,帮助家长与孩子有效沟通,转变家长教育观念
我班有部分家长缺乏最基本的家庭德育知识,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他们身上普遍存在着用物质刺激和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家长与孩子缺少有效沟通。老师通过家访可以向家长介绍先进的教育理念,帮助每位家长树立现代化的家庭教育观念,为家长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提供有力支持。
1.代沟是家长和孩子间的突出问题
由于家长和孩子所接受的教育以及成长的时代环境不同,双方在思想和认识上都有很大的分歧。孩子会觉得家长对自己的想法,总是一味的给予否定,和父母之间没有共同语言,慢慢的就会封闭自己,所想所做不让父母知道;做父母的忙于工作,忽略与孩子的相处和交流,慢慢地家长和孩子间距离就远了。家长与孩子的交流,应该多一点耐心和多一点时间,做子女的少一点个性,多一点体谅,这样鸿沟就会缩小了。
2.缺少轻松民主的亲子沟通
大部分的家庭都有亲子沟通的意识,但是在真正交谈的过程中,父母总是一副居高临下的样子,用长辈的说教口吻去陈述,孩子不能发表自己内心想法。这样的沟通只会带来孩子更多的叛逆和不理解,在他们的心里埋下了怨恨和反感的想法,发展到最后就是亲子关系恶化。
我班的张同学总喜欢在校吃零食,常缺交作业,学习成绩不理想,自我认同感很低。家访时,我欣赏到他高超的钢琴技术,如行云流水,他在弹琴时就像一个发光的小王子。我建议张妈妈要学会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善于表扬,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业成绩,不能因孩子的缺点而全面否定孩子,良好的沟通,适当的激励,孩子肯定会有质的飞跃的。
(三)搭建家校共育合作平台,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为了更好的搭建家校共育平台,我利用家访的时间和每位家长、学生一起商议,最后合作完成了四本电子书,并发布在家校群。老师完成的是《时光隧道记录》记录每位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家长完成的是《我现在眼中的孩子》、学生完成的是《我的成长故事》,老师、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的是《最好的我们》。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呈现在家长和孩子的面前时,大家都感动了。这一平台拉近了亲子之间的关系,也拉近了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到最后我们就像互助互谅的一家人。身教大于言传,这些真实的故事,唤醒学生自强奋斗的潜能;故事背后温馨的爱,促进学生学会自我管理,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入户家访,促膝详谈,老师拉近了与家長、学生的心理距离,培养了感情,达成了共识。在家访中,我诚恳地向家长和学生征求班级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我跟家长宣传和讲解学校的办学措施和家长共同关心的问题;对于家校共育的误会,我耐心地进行了解释;我以真诚、平等的态度,与家长以心交心,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
结束语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入户家访是学校、家庭联系的纽带,是教师、学生、家长心灵沟通,情感交流的重要桥梁。入户家访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能够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更加精彩,家长能从容地把自己对学校和老师的期望与老师沟通,激发家长配合老师工作的积极性,使教育的过程更加顺畅,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成长。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培新学校,广东 广州 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