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升小学生运算能力的策略

2020-01-25张社林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35期
关键词:运算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小学生

张社林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学生的运算能力较差,成因是不理解算理和计算方法,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提高学习兴趣入手进行探索,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小学生运算能力的提升,主要是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前的准备,合理编组,轮换组长,开展合作确定时机,通过即时检查,组内合作,自编互练,组际竞争来开展合作学习,搭建出彩的平台,让小学生收获自信,更好地促进小学生运算能力提升。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生;运算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5-186-0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的计算正确率不高及运算速度不快,表现在抄错题,算错数,计算方法不对,甚至在三至六年级还有个别学生对“表内乘法口诀”及“20以内加减法”不熟练的。尽管教师在课堂上拼尽全力讲解、反复练习,课后对个别学生加强了辅导,个别学生的运算能力还是没有得到显著提升,数学成绩也提高不大。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学生不理解算理和计算方法;二是,教师监督检查不全面、不及时,有效性降低。三是,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四是,部分学生的监护人忙于谋生,忽略了对孩子学习的监督。

基于以上现象及原因,我们要尝试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提高学习兴趣等方面入手进行探索,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小学生运算能力的提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互相监督,互相帮助,既合作又竞争,既能突出教师的主导,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小学生的运算能力主要通过做算式的过程及结果来体现,而算式是有数字(或字母)和运算符号组成的,素材简单,易于编写,因此,计算的教学更有利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为了更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点实施:

一、合理编组,轮换组长

美国学者波塞说,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能刺激更高级的思维,迫使各成员的意见彼此统一,增加了学生口头复述信息及整合它的机会,提交了接受及认知信息的能力。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有必要进行合理编组。合作学习小组是一个功能联合体,按每2——6人一组进行组建,每组中至少有1人是计算能力合格以上,以优秀、合格、不及格的层次搭配,优良生引领,带动学困生,组建互帮互学小组。每个小组都按这种层次搭配,保证了全班小组间公平竞争。

小组合作学习要将小组的学习任务分解到个人,或者全班任务先分解到小组、小组再分解到个人的方法,使每个小组成员都承担了小组任务中的特定部分,形成了任务分割,责任共担的局面。在小组的学习目标结构中,小组成员之间在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上有很强的互相依赖性,全体小组成员会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同样地,小组目标又让每一个成员都取得发展,成员间有共同的期待和目标定向。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彼此依赖,在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了“荣辱与共”的积极互赖关系。

合作学习小组的组长要每个星期轮换。这样让小组内每个孩子都能感觉到自己的责任,从参与领导本小组的活动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也让每个学生从活动中积累较全面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确定时机,精准合作

一节完整的数学教学课,一般都要经过“引入——新授——巩固——拓展”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特定的任务要完成。教学中,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一)即时检查,组内合作

新的计算知识讲解后,及时出题检测,开展组内合作学习,优良生在与同伴的交流检查中进一步巩固新知识,学困生在交流中理解算理,掌握方法,当然,教师也能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二)自编互练,组际竞争

在学生掌握了算理和计算方法后,在巩固知识或知识拓展环节,可以开展“自编互练”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紧扣新知识,有序开展合作学习。如在教学《分数的乘法》的巩固内化环节,教师出示如下要求:

合作学习流程:

——四人小组内每人依次出一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题

——组长抽签取题

——组内四人依次答题

——提交、批改

——结果反馈给答题者

——交给老师审阅。

每组中的每人出一道习题,一同写在一张“便利贴”上,标识组号,然后交给老师,老师再随机分发给各小组,组长取题后分任务,每人做一题,组长标识组号后,直接送到出题组中,出题组中的每人批改各自对应的习题,最后送给老师展示并点评。“便利贴”最终结果,如下图:

这是“自编互练”的合作学习,每个学生根据各自的理解而出题去“考考同学”,每个学生也接受来自同学的挑战,认真答题。同时,每个学生又是评判者,评判自己出的题同学是否做对。最后老师的点评也很重要,主要从出题、做题、判题等方面进行点评,看是否达到知识的要求,评出优胜组。学生在这种合作学习中彰显了个性,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合作竞争,共同发展。

(三)搭建平台,收获自信

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搭建平台,给学生出彩的机会,让学生在出彩中找到自信,在自信中找到欢乐。为了检验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提升小学生运算能力,可以开展计算能力小测验和大竞赛的活动。如每月开展一次10分钟小测验,每半学期开展一次30分钟计算能力竞赛。每次的小测验和大竞赛都评选出“计算小能手”和“神机妙算小组”。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由于兴趣浓烈,而表现得很急躁,在發现同组同学有错误时,不予查找原因,而直接告诉结果。学生出现的这些行为,需要及时沟通引导,真正让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序、有效、有趣的开展。同时,也可以把合作学习引向课外、引向家庭,让学生在生活中合作学习,这样更全面促进了小学生运算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立新.小组合作学习指导策略.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7.7

[2]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注: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DXKT11497)】

(作者单位:乐昌市河南小学,广东   乐昌   512200)

猜你喜欢

运算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浅论高中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问题及策略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