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审提示语,明确写作方向

2020-01-25梁惠珍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35期
关键词:发言稿文化交流示例

梁惠珍

摘  要:得作文者得语文。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审题非常关键,只有审准题,明晰命题者出题得意图,才能立准意。本文针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审题偏差,提出除了审材料语和要求语外,关键还要审准提示语中关键词的观点,以帮助学生审准题,明确写作方向。

关键词:作文审题;提示语;写作方向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5-085-02

俗话说:“题准一半文,题跑满堂输”,这可见作文审题的重要性。若审题失误、角度失当、立意失明,即使作文再有文采,事例再丰富新颖,也只能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了。写好材料作文的第一步就是要审题,这是一篇作文能否写好的前提和关键。因此,在作文备考中,必须强化学生的审题意识。

一、审题存在问题

下面以2020年广州一模为例,看看学生的作文在审题方面存在的问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多国高中学生参加的“文化之旅·魅力中国”游学活动即将结束。中国学生文佳作为小组代表将在活動分享会上发言,为此,他采访了小组的几位成员。

欧洲的欧文说,他印象最深的是敦煌,在莫高窟的壁画和彩塑中,他看到了多种文化的影子,不禁感叹不同文化的汇聚交融成就了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

美洲的珍妮说,最让她震撼的是北京故宫。她看到了宏伟的皇家建筑、珍贵的中国文物,还碰巧参观了由几家世界知名博物馆联合推出的“灵感中国”特展,她惊奇地发现,中国元素正成为世界时尚艺术的流行素材和灵感来源。

非洲的西塞说,与中国同龄人一起生活是他最好的体验。打篮球,练武术,喝可乐,品中餐……共同的爱好、新奇的感受让大家成了好朋友。

请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体验,以文佳的名义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对文化交流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示例一:标题和开头段

文化命运共同体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在台上要讲的主题内容是:面对各种文化,我们应该构建命运共同的意识。我认为,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出现的各种文化,它们之间不应有偏见、有歧视、甚至排斥的心理。我们人类都处在同一条船上,对于各自的文化差异应取长补短、看到其好的一面,这样才更有利于自身文化的发展。

示例二:标题和开头段

增强自信,我们并不必别人差

大家好!对于近来的魅力中国的活动开展,各国的学生都很开心,他们对中国的赞扬,我们应当感到自豪。现今的中国再也不是任人欺负的中国了,不是靠割地自保的中国了,她强大起来了。我们有着正确的政策,悠久的文化,优美的环境,我们一点也不必别人差。我们要建立自信,增强自信,相信在国家的带领下,我们一点也不比别人差。

示例三:中间主体段落

古代文物是魅力中国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如莫高窟是多少代人共同修建的心血,是我国保护传承的宝物。华夏文明的长河里,经历了多少沧桑,受到了多少重创,多少次曾落得伤痕累累。如今还能欣赏这举世瞩目的伟大建筑,何其不易!多少文物世家,一代又一代地修建文物,才有今天那光鲜亮丽的壁画。一位修补莫高窟壁画的老先生,登上了中国工匠精神的颁奖会。这是一位多么伟大的工匠。

示例四:中间主体段落

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剧——京剧、粤剧、越剧、川剧……;56个民族56种别具特色的文化;诗——唐诗宋词等;我们小组代表欧文在活动中,印象最深的是敦煌。在黄土高原上,抬头远视莫高窟的壁画和彩塑,他感叹,他看到了多种文化的影子,不同文化的汇聚成就了独具特色的敦煌文化。我们作为敦煌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承者而感到自豪。不仅将上代的儒家文化和佛教文化传承下来,也加深了后代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示例一写“人类命运共同体”;示例二写“增强自信,我们一点也不比别人差”;示例三写“古代文物”;示例四写“中国文化”的多样性。这些同学在审题时出现失误,没有抓住提示语中的关键词“文化交流发展”去写,只是很模糊地在它的周围兜圈,总是没有说到点子上。在一模的改卷场上,发现像这样审题出现偏差的同学还有很多。

那难道这些失误的同学,没有看到“表达你对文化交流发展的认识与思考”这一极为关键的一句吗?我在作文评讲时,学生告诉我,因为考试审题时匆匆忙忙看题,没有很好地逐字逐句去斟酌,没有找到关键词就下笔写了。这暴露出学生审题的意识淡薄,审题方法欠缺,审题思维不缜密。

二、如何精准审提示语

要避免学生在审题方面出现失误,必须强化学生仔细审题的意识,尤其要审准提示语,找准写作方向。如果这次一模能找到“文化交流发展”这一关键词,并且围绕这一关键词去开展论述,最起码能得到42—45分的基本分了。

所以,要写好本次作文,一定要审好材料语、提示语和要求语。本文重点阐述如何精准审提示语。

(一)强化审题意识

近年来的高考全国1卷作文在审题难度上不设难度,让考生都有话可说,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就不用审题了。2018年全国1卷提示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 2035 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从提示语看,要求考生结合国家的发展与自己的个人成长,写给2035年18岁的一代人。作文要求新一代的成长与国家发展必须联系融合,但单写个人成长奋斗或单写国家发展的很多。所以这类作文审题立意上显然有失偏颇。

再看2019年全国1卷提示语:“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提示语中很明确告诉考生,要求写出“热爱劳动”“希望与建议”,尽管不是按照全文的重点来进行论述,但是考生在文末必须点出“希望与建议”,哪怕一两句话一笔带过也好;这也很符合倡议书结尾的写法。就算题目中没有这一要求,按照倡议书的写法,既然有很多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考生依然需要去提希望与建议的。但是多少考生没有看到这一要求,没有完成这一任务而造成扣分的。再看那些高分作文,也有不少考生有这一弊病。

广州一模作文题提示语:“请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体验,以文佳的名义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对文化交流发展的认识与思考。”这一提示语不长,但是言简意赅,含义丰富。第一“结合材料内容”,也就是要结合材料语中“‘文化之旅·魅力中国游学活动即将结束,文佳作为小组代表将在活动分享会上发言”以及几位组员的体会这一点去写;第二“自己的体验”,就是再总结了几位组员的体会后必须要写出自己的体验,否则,这一任务就不能完成。第三“发言稿”,这一文体已经提示得很清楚了。那发言稿必须符合发言稿的格式,不能写倡议书,也不能写书信。最后,最重要的写作方向“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出场了——“表达你对文化交流发展的认识与思考”。人家却没有“羞羞答答”,直接明了地告诉你关键词“对文化交流发展的认识与思考”,你就老老实实地写就是了,别绕圈,别左顾右盼地写其他。否则,这不是明明白白地告诉改卷老师“我离题了”吗?

因此,在新材料作文写作之前,必须认真仔细地审题,尤其是审对提示语,审出写作方向。

(二)掌握审题方法——关键词法

审题方法有很多,但是笔者非常推荐“关键词法”。万变不离其宗,讓学生掌握一种方法,能以不变应万变。”关键词审题方法很常见,但是在审题过程中能百发百中,屡试不爽。在当今高考命题中,出题者不会在审题上设置难度。通过研究近几年的全国卷和各地高考模拟题中,笔者发现,其实在绝大多数的新材料作文中,提示语中往往能找到关键词,进而能找准写作方向。

广州一模作文题提示语:“请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体验,以文佳的名义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对文化交流发展的认识与思考。”仔细审题后发现,关键词就是“文化交流发展”,那你在写作前,搞清楚“文化交流发展”的内涵,再结合材料进行论述,文章就八九不离十,肯定不会离题了。

再看2020年深圳一模作文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国早已成为竞技体育强国。与之不相称的是:中小学体育课,经常被占用;强度稍高的运动项目,被移出了校运会;中国青少年的体质连续多年下降,力量、速度以及耐力等多项指标下滑……

这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电视台为此举办“体育强国:少年何以强”主题论坛,请嘉宾们各抒己见。应邀嘉宾有:朱女士(女排队员),林先生(体育专栏记者),方女士(学生家长),王老师(高中班主任),康同学(高三学生)。观众席上有学生、家长和其他感兴趣的市民。请你以其中一位嘉宾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切合身份,贴合情境;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提示语:“电视台为此举办‘体育强国:少年何以强主题论坛,请嘉宾们各抒己见。应邀嘉宾有:朱女士(女排队员),林先生(体育专栏记者),方女士(学生家长),王老师(高中班主任),康同学(高三学生)。观众席上有学生、家长和其他感兴趣的市民。请你以其中一位嘉宾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通过阅读推敲,圈出关键词是“体育强国:少年何以强”。可是在改卷过程中,发现很多同学根本就没有提到“体育强国”这一前提。哪怕就一笔带过,但是却没有。笔者就很纳闷了,不是在提示语中明确告诉了你了吗,为什么就对此无动于衷了呢?行文中,一部分同学仅仅在谈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而没有回答关键词“少年何以强”和少年强与国强的关系。

(三)提高审题思维

提高审题思维,这是审题训练中最为关键与重要的一步。在作文审题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要跳出作文本身,要把眼光放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审题才能更加“快准狠”!

作文是思维的文字表现。同样,题干也是命题人思维的体现。文本解读需要“披文入情,寻波探源”,作文材料解读又何尝不需如此呢?如果我们引导考生学会沉潜到材料中,努力去发现出题人隐秘的命题逻辑,就很容易切中审题的肯綮。一般而言,出题人的命题逻辑会结合当今时代的大语境。现在的高考新材料作文,弘扬中华文化精神,传递正能量,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等主题方向,这些始终是命题者思维的逻辑起点。“立德树人”是当今培养合格社会人才,弘扬社会主旋律的重要方法;也是作文始终贯穿的育人要求。因此,学生在审题时,必须想想,命题者为什么要考这样的作文材料,体现了怎样的社会价值和道德要求。

2020广州一模作文材料,随着国家的富强以及“一带一路”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或者友人想了解中国文化,感受中国文化,来到中学游学或者旅游。提示语中对“文化交流发展”的主题,也很符合现在人们对中华文化语外来文化交流碰撞的愿望,体现了“富强”和“文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9年全国1卷要求考生以“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为题写演讲稿。提示语中已经很清晰明白地告诉考生,必须始终围绕劳动展开,明确写作主题应落在劳动上。其中,提示语的后半部分“从我做起”是对怎么劳动的具体回应。而从自己开始劳动,以现身教育的方式倡导更多的人参与劳动,热爱劳动本身也是一种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2020年深圳一模,提示语“体育强国,少年何以强”,要求考生回答少年如何达到体强,要体强必须要重视体育锻炼。进行体育锻炼,这暗合了疫情期间需要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的要求。在教育中应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重。2019年高考作文——“劳动”已经为考生熟悉,那“体育”在疫情这个大环境中也应得到考生的重视,出题者的意图已经很清晰地展现在考生眼前。

综上所述,在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中,必须强化审题意识,掌握审题方法,提高审题思维,破译命题者命题密码;关注社会,关注时事,才能在作文中立意准确。总之,审题立意不仅仅需要对提示语中关键词的把握,还要摸准时代变化的脉搏,更离不开对当今社会发展趋势和核心价值观的准确判断。

参考文献:

[1]田芳、徐松.锦绣文章审开始——高考作文“审题三要”.考试指南.2017年9月上

[2]仇华东.理清关键词,立意自然准——“2017年江苏高考作文”审题指导.写作2017年第6期

[3]牛瑞冰.今年花胜去年红——2018年高考作文阅卷有感.教育实践与研究.2018年第29期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楼中学,广东   广州   510000)

猜你喜欢

发言稿文化交流示例
中德音乐文化交流途径探究
我来做侦探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第三单元】特邀审题老师:任丽燕
10秒记忆
飞吧,云宝
《中考“仿写”题解题技法指津》参考答案
高考作文“踮起脚尖”升格示例
确定选题,渲染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