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学科教学中的有效融合的教学研究

2020-01-25于皆红郭永伟牛庆玉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35期
关键词:融入策略优秀传统文化高中教学

于皆红 郭永伟 牛庆玉

摘  要:在全新的社会建设要求下,停留于表面的传统文化应用制度已经无法满足国家的发展需求,将文化纳入到课程体系当中,利用文化培养人才,才能在根源上消除教育与社会,人才与民族之间的矛盾。本文结合教学研究工作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总结,思考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有效教学活动中去。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高中教学;融入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5-024-02

十九大报告对民族文化、民族传统的重要价值做出了反复强调,其认为,民族、国家乃至于政党在前进的过程中,所依赖的最强大、最广泛的力量便是自己的民族文化。作为困顿之时的原动力,进取之时的指南针,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正在演化成我国的内在精神制度。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将其教育作用带入高中课堂上,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改变学生的思维,使下一代个体从思想上、行动上接受文化教育,为个体的成长不断提供动力。

一、在高中教学活动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文化自信”是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国家的过程中一直强调的发展口号,是对于自己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与宣传。从当前的教学指导活动来看,文化自信要借由青少年的学习素养与文化意识表现出来。由此,帮助青少年认知文化、了解文化、学习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高中新课程培养方案目标对当前的教育工作作出了明确规划,其指出,要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视文化的引领作用。要实现文化自信,就必须做好高中教学工作。对于高中教育指导活动来说,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教育资源,更是一种传承精神、信仰的载体,其与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在产生共鸣之后将文化层面的教育转化为思想层次的教育,使学生形成乐于学习、敢于奋斗、不怕吃苦的良好素质。而对于文化的传承工作,其能够借助少年之手发扬光大:让文化影响少年,让少年承载文化,能够更有效地拓展传统文化的延伸范围,将文化、思想与个体的命运联系起来。对于现阶段的高中教育活动来说,高中教学活动正在以极高的积极性包容传统文化,当两大文化理念互相碰撞,文化的核心精髓必将得到新的发展,高中教育活动也能确定新的前进方向。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学科教学中的有效融合

(一)文化与课程融合,构建文化情境

文化是从思想智慧与客观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精华,它包含着对人文思想的高度概括,也体现着对美好未来的无尽向往。对于中华民族来说,丰富的传统文化正在借由字画、语言、文字、雕塑等抽象的、客观的材料表现出来,给观者以情感上、视觉上的冲击。要发挥文化的建设价值与指导意义,教师可尝试以情境为载体,发挥课程的教育指导作用,利用课程承载文化,结合文化启发思想。对于高中教育活动来说,学生压力大、教学任务复杂已经成为教学常态,将情境、文化纳入到课程体系当中,利用情境构建互利互动的教学机制,才能为文化的传播做好铺垫。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育工作者们利用丰富多彩的学科情境给予学生多元化的知识体验,以此来达成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实现师生共同进步的教育目标。在教育指导活动中,教师可尝试将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到课程当中,通过文化情境补充高中课程的内涵。以语文课程为例,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已经开始深入学习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诗词、古文等。但教材中的材料总是带有一些目的性,以背诵、理解为主要目标的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环节的出现频率较高。这种强行理解、生搬硬套的教育模式很容易激起学生的抵触心理。教师可尝试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补充课程体系,依靠文化情境补充语文课程的内涵。一方面,教师可从古文、古诗词等古典文化入手,讲述古诗词的精髓,感受“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中的儿女情长,感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的胸怀天下,结合课外材料建立全新的过渡制度,消除学生对于文化教育活动的抵触感。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主动表达,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重新解读,做好文化基础奠基工作。受到舆论的影响,“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等文化产物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当这种“习以为常”的错误被学生主动纠正之后,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将被极大程度地带动起来,进而使其主动完成文化的学习、积累等任务。

(二)文化与活动融合,构建探究情境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历史底蕴十分丰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为全面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指导功能,解决文化与教育之间的矛盾,教师应结合教学要求为学生提供表现文化、创造文化的机会。从当前的文化传承要求来看,传统文化的发展主要包含以下任务:固守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强调传统文化在继承和应用等方面的发展。由此,教师可尝试利用活动情境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鼓励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悟文化,在课程体系与传统文化之间搭建桥梁。

教师可尝试结合特色活动完成文化的宣传与发扬工作,做好文化的有机传播。对于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来说,其所涉及的内涵不仅包括语言与文字,与现代教育课程相接轨的教学内容并不在少数。以生物课程的指导教学为例,为调动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教师可结合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发起互动,以“传统故事中的生物学”为主题,要求学生在现实生活、文化体系当中搜集不同的生物学知识,构建活动情境。在这一环节,学生从各个角度对有关问题作出答复,如民间故事“龙生九子,子子不同”,这一故事便可和生物学中的“遗传与变异”等知识联系起来;我国在历年纪法中所施行的“十二生肖”,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便是依照动物的不同活动时间为参考的,“十二生肖”的故事可与生物学中的“生物钟”概念联系起来。而《增广贤文》中的“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所指的内容,除包含英雄末路的无奈之外,还可视为“对生物活动范围”的直接描述,在不同的活动区域中,生物的活动能力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在情境中鼓励学生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待生物学知识,能够更好地消除学生与文化课程之間的隔阂感,利用本土的文化体系帮助学生掌握“现代教育”的内涵。

(三)文化与育人融合,构建探究情境

优秀传统文化是各民族在华夏大地上所创造的文化形式,是民族物质文明、民间风俗和精神文明的集中表现。当“佛家”“儒家”“道家”等文化体系在华夏大地上生根发芽,一种带有民族特色的民族精神文化正在逐步表现出来,齐鲁文化、中原文化、秦岭文化,各种文化交相辉映。在全新的文化传承要求下,将优秀傳统文化与教育活动融合起来,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传统文化,更要积极发挥情境的指导作用,鼓励学生在情境中不断探索,形成尊重文化、坚守文化、弘扬文化、建设文化的良好意识。

在高中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将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进行对比,创造语言文化的互动情境,激发学生的文化学习热情与文化守护意识。以我国经典的成语文化为例,其依靠简洁的语言将情感、故事、目的等元素表现出来,使聆听者与使用者获得语言上的享受,如“不眠之夜”,形容过于激动或过于焦躁而导致夜晚无法入眠,带有较强的表达针对性,而在英语中,不眠之夜则被用“white night”进行代替:白色夜晚,通过引申,可在“白色夜晚”与“不眠之夜”之间划等号,但其情感与表述却会变得模糊,而对于“yellow dog”,其被翻译为“卑鄙小人”,但其表达手法又过于抽象,与“狼狈为奸”“沆瀣一气”等成语之间的差别较大,加之西方文化中一直将“dog”视为人类的好朋友,大部分与狗有关的成语都带有明显的褒义色彩。在翻译有关句式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很产生翻译上的偏差,从而导致翻译与原释义背道而驰。将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带入到不同的语言体系当中,感受语言中繁简得当的表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从全新的角度认知其他文化,形成尊重文化、重视文化的良好意识。

结语

优秀传统文化是各民族、各地区在凝练自身的智慧与思想之后所创建的文化表达体系,是情感和能力的直接来源。在高中教学活动中纳入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必须从不同的角度、结合不同的教学科目确定教学计划,围绕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学生的文化积累水平、其他文化教育体系在教学环节的集中表达做好文化理论的宣传、引导工作,利用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情感内涵。

参考文献:

[1]吴芳. 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入探讨[J]. 教育:00198-00198.

[2]张鹏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生物学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 中华少年.科学家, 2016(15):25-26.

[3]惠一格, 刘智.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课程的思考[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 2019(1).

本文系2020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学科情景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研究》(JCJYC20250542)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林州市第二高级中学,河南   林州   456500)

猜你喜欢

融入策略优秀传统文化高中教学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生态理念的融入
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的策略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法融入小学短跑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