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分析
2020-01-25余歆波
余歆波
摘 要:隨着素质教育的普及,高中物理教学重心发生偏移。教师不仅要传授物理知识,更要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实践证明,传统教学方法无法达成目标,因此需要创新教育教学。基于此,本文先阐述物理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再分析核心素养在物理教材中的具体体现,最后提出几点培养路径,以供广大同仁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5-018-01
前言
在素质教育大力实行的今天,传统物理教学弊端日渐凸显,无法满足高中生日益增长的需求。如何优化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已然成为每位物理教师需要思考的课题。为完成物理素养培养目标,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原则,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本文就如何有效构建高效物理课堂、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方面进行研究,旨在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良性发展。
一、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态度、思维、能力是物理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素,只有将这些要素进行融合,才算完成培养任务。传统教学显然无法达成目标,因此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所以,核心素养理念下的物理教学应该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建立概念、发现规律、形成观念、发展思维、学会方法、养成态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是教学的关键和任务,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同时,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物理思维发展。在教师的循循诱导下,学生懂得透过问题看本质,这对找出物理规律很有帮助。随着教学的推进,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升,同时实践能力大大增强,可从容应对生活问题。在师生共同努力下,物理核心素养形成,学生更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二、核心素养在物理教材中的体现
人教版教材被广大地区所应用,而必修一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要善于发掘教材内容,以此为基础实施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在物理观念层面,在讲解力与运动知识时,学生可以掌握物质的两种存在形式,一是有形物质、二是无形物质。在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时,学生可以感悟运动观。在学习相互作用知识时,学生可以建立相互作用观。在科学思维方面,在分析物体是否可以看成质点时突出模型建构思想,在学习速度、加速度概念时会用到比值定义思维,在讲解瞬时速度时会用到极限思维,在探究自由落体时会用到科学推理和论证思维。在科学探究方面,必修一课本安排了七个实验,借助实验增强学生的分析、实操、合作等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习惯。在科学态度方面,必修一课本中包含诸多历史。通过解读历史事件,感悟物理知识的发展过程。同时,培养学生胆大心细的质疑创新精神。胆大是指敢于提出质疑,心细是指小心求证。当然,质疑并非空穴来风,要具有一定依据,而创新往往是从质疑开始。比如伽利略之所以否定亚里士多德的观念,根据是结论与实际不符。像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案例。
三、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一)培养物理观念
为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教师要调整教学方针,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构成,以及内在联系,并能正确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学习质点知识时,如果只呈现教材内容,学生无法理解透彻,那么就需要换个教学方法。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即质点简化依据是什么?学生既可以从书本中找出答案,也可以从讨论中获取真相。质点的简化需要根据问题性质决定,但学生对问题性质不甚了解,这时就需要教师列举事例。学生看到事例后逐渐明白,在某些特定问题中,物体形状与大小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但有些问题则不可以。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向学生诠释一个道理,即在物理学习中要保持一颗严谨细致的心。
(二)给予思考空间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主导一切,学生只需按照指令操作。此时,学生受到极大限制,不利于思维的发展。为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教师不能一味讲解知识,而是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引导学生思考,领悟物理真谛。在讲解牛顿第二定律前,要回顾牛顿第一定律。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条件下,静止物体会一直维持静止状态,拥有恒定速度的物体会始终做匀速运动。教师提出问题:“如果去掉限制条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利用问题引发思考,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这时,教师呈现一些生活事例,以此解释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如棒球棍打在身上会很痛,用它打飞行状态下的蚊子,却打不死。
(三)创设教学情境
任何学习都离不开环境的支持,物理学习亦是如此。教师要努力优化教学环境,多设置一些问题串,带着一个一个的小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探究性思维的形成。当然,教学活动要贴合学生实际,结合课本内容。比如在学习超重与失重知识时,就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先询问学生乘坐电梯的感受,学生表示电梯起步和停止时会有不适反应,运行过程中则没有。教师再利用多媒体设备演示过程,加深学生的认知。教师询问学生,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学生陷入沉沉思考。教师询问学生想不想知道原因,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此时在大屏幕上给出超重与失重的定义。为了找到电梯问题真相,学生纷纷投身到学习大业中。
(四)联系实际生活
物理学科凝聚几代人心血,其中蕴含丰厚的历史,这些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对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很有帮助。比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就可把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故事讲给学生听。那个年代的认知水平有限,即便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观点是错误的,但也是值得参考的。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观念提出质疑,依据是观点与生活现象不符,即生活中不存在无阻力情况。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通过实验验证了判断,并给出科学结论。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总结出运动与力之间关系,这才有了后来的牛顿第一定律。
四、总结
物理核心素养是高中生应该具备的,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路,努力创设物理问题情境,并给予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与时间,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提供机会,让学生们掌握高中物理知识的同时,强化自身的科学思维能力,为学生日后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梁从丽.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J].才智,2020(18):177.
[2]杨家香.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J].才智,2020(18):141.
[3]吴兰兰.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之思考[J].中国新通信,2020(15):202.
(作者单位:广东省潮州市高级中学,广东 潮州 5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