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东京梦华录》看北宋东京城的州桥及两岸繁华

2020-01-25白可

美与时代·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北宋

白可

摘  要:北宋东京城的繁华使人魂牵梦绕,以州桥为核心散射开来的商业区域,更是东京城的核心商区。这里既有富商贵族喜欢的稀罕玩意儿,又有平民阶层日常必备的寻常物件。州桥在当时东京人心中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孟元老的书中有它,王安石、范大成的诗中有它,施耐庵的《水浒传》里杨志卖刀又杀了牛二的地方也是它。州桥,毫无疑问,那里有无数东京人难以忘怀的记忆。根据北宋文学家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一书中的记载,还原北宋东京城州桥的原貌及其两岸风光的辉煌景象,对于研究北宋时期的风俗画和民风民俗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北宋;东京梦华录;东京;州桥;州桥夜市

北宋东京城的州桥,桥上常年可谓是车水马龙,人头攒动,两岸更是繁华无限。州桥的旁边就是大相国寺和州桥夜市,附近更有诸多酒楼、瓦子、饮食店铺、生活用品商铺等,街道和桥面上还有驮着物品到处游走贩卖的商贩,吆喝声此起彼伏。

一、州桥的辉煌与湮灭

州桥,又称天汉桥、汴桥、天津桥,位于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鼓楼区中山路中段。一般认为州桥始建于唐代,由唐代汴州节度使李勉所建。宋代视汴河为天河,改桥名为“天汉桥”,因其正对御街,又名御桥,但百姓仍习惯性地称之为州桥[1]301。

当时的东京城,水陆交通发达,州桥下面的汴河则是汴州的水路要道。来自各地的富商巨贾常常乘船或是驱赶车马而来,汇集于州桥一带的商业区。北宋的州桥无疑是都城中心的要道,桥上及汴河两岸饭馆酒楼林立,州桥夜市至深夜三更,灯火通明。据张知甫的《可书》记载,北宋神宗时期,州桥曾有过一次修葺。“章惇方柄任,用都司贾仲民之议,起州桥二楼,又改桥作石岸,以锡铁灌其缝,宋用臣过之大笑而去。”[2]此一番修葺后,基本就是《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的模样了。关于北宋之后州桥的命运,学者徐伯勇认为,北宋亡后,金人曾对宋宫和御路有所改建,大内、御路东移,桥基也跟着稍微东移。庙碑亦淤入地下丈许,至1982年重新被挖出[3]。学者徐伯勇基本上认为明末的那场洪水将州桥完全封存至地下,但对州桥之后的下落没有提及。学者杨庆化则对州桥明末那场洪水之后的状态进行了重新考证,其结论是明末那场大水之后州桥并没有消失,清初州橋虽然残破,但仍然存在。光绪八年时,关帝庙庙址已靠东,与金代桥基稍东移的记载相符。一直到宣统三年(1911年),虽然“州桥”及“州桥河”变了模样,但仍然存在。最终,州桥是在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才逐渐被填埋[4]。至此,州桥走完了它的一生,正如一个人的壮年时期,州桥把最辉煌的时刻留给了北宋的东京城。

二、北宋东京城汴河上的州桥

北宋东京城的州桥位于宋都御街与汴河的交汇处。御街是北宋东京城的中轴线,汴河是从外城墙西水门进入城墙内的,自西向东流动,横穿都城,最后从东水门方向流出。我们所熟知的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描绘的就是位于东水门外七里处的虹桥。《东京梦华录》(卷一·河道)中记载,当时汴河上的十四座桥梁,州桥便是其中之一。按上游至下游方向依次排列,自西向东分别是横桥、西水门便桥、西浮桥、金梁桥、太师府桥、兴国寺桥、浚仪桥、州桥、相国寺桥、上土桥、下土桥、便桥、顺成仓桥、虹桥。由此可知,当时沿着州桥下面的汴河向西就是浚仪桥,向东就是相国寺桥。

汴河,自西京洛口分水入京城,东去至泗洲……自东水门外七里至西水门外,河上有桥十三(此处有误,应为十四,本段中记录了十四座桥),从东水门外七里曰虹桥,其桥无柱,皆以巨木虚架,饰以丹,宛如飞虹,其上下土桥亦如之;次曰顺成仓桥,入水门里曰便桥,次曰下土桥,次曰上土桥,投西角子门曰相国寺桥。次曰州桥〔正名天注:汉桥〕……西去曰浚仪桥,次曰兴国寺桥〔亦名马军衙桥〕,次曰太师府桥〔蔡相宅前〕,次曰金梁桥,次曰西浮桥〔旧以船为之桥,今皆用木石造矣〕,次曰西水门便桥,门外曰横桥。[5]15

《东京梦华录》(卷一·河道)中记载,州桥应该是一座与相国寺外貌相似的低平石桥,桥面下有密集的石柱,桥面上有石栏杆,桥身上雕刻着精美的神兽、祥云等图案。

次曰州桥,正对于大内御街,其桥与相国寺桥皆低平不通舟船,唯西河平船可过,其柱皆青石为之,石梁石笋螲栏,近桥两岸,皆石壁,雕镌海马水兽飞云之状,桥下密排石柱,盖车驾御路也。[5]15

北宋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则是一座木制大拱桥。平桥与拱桥不同,平桥无法通过大型船只,城市主要干道使用平桥更方便车马行进,但不方便大型船只通过;而外城墙的虹桥方便大型漕船通过,车马想要通过则比较吃力。进北宋都城后以州桥(后以相国寺桥)为界,将汴河船只分作东河船和西河船两类。东河船主要是大型漕船,吃水深,无法通过州桥;西河船为平船,船身小巧,吃水浅,可通过州桥进入东河。这样东、西方的货物便可通过西河平船辗转运达[1]301。试想,若是站在桥面上向东、西方向望去,白天汴河上舟船来往,桥面上行人熙熙攘攘,车马来来回回;夜晚则是夜市喧嚣,灯火通明,抬头便有明月当空,星河璀璨,低头可见月光倒映在碧波之中,波光粼粼,该是一幅多么令人神往的景色。如此美景,以至于王安石在晚年退居金陵后,还在怀念州桥往日的辉煌,并把这种怀念写在一首名为《州桥》的诗中。用以见州桥仍是他挂念的故地,东京城亦是。

三、北宋东京城州桥的两岸繁华

北宋的东京城及郊区,繁华无限,仅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即可窥见一二。而位于城市交通要道的州桥两岸,更是酒楼林立、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在州桥的北岸,集中了众多官僚机构、宗教场所、商业广场,又贴近大内,安保性强。《东京梦华录》(卷一·河道)中记载:“州桥之北岸御路,东西两阙,楼观对耸;桥之西有方浅船二只,头置巨杆铁枪数条,岸上有铁索三条,遇夜绞上水面,盖防遗失舟船矣。”[5]15州桥北岸的御路两边有两座阙楼,州桥下的汴河河面西边长年停泊着两只吃水浅的方船,岸上还固定着方便船只停泊的铁锁链,每当夜晚来临,便可将铁锁链绞出水面,可固定夜间停靠在州桥西岸的船只,已防其丢失。

州桥北岸的东大街上,往东不远处就是著名的相国寺。《东京梦华录》(卷三·大内前州桥东街巷)中记载:“大内前州桥之东,临汴河大街,曰相国寺,有桥平正,如州桥,与保康门相对。桥西贾家瓠羹,孙好手馒头,近南即保康门潘家黄耆圆。延宁宫禁,女道士观,人罕得入。街西保康门瓦子,东去沿城皆客店,南方官员商贾兵级,皆于此安泊。”[5]73在相国寺前也有一座和州桥类似的平桥,就是相国寺桥,与州桥一样南北跨在汴河之上,这座桥的位置大约与南边的保康门对应。相国寺桥西边(也就是州桥以东,相国寺桥以西),汴河以南的大致方向那里,有卖瓠叶羹和馒头的店铺。此外,附近还有一座延宁宫,应是女道士观,有门禁,平时应是禁止闲人进入的,是一片僻静之地。关于延宁宫的记载较少,始建及消失年月不详。

在相国寺桥以南的保康门附近还有保康门瓦子(瓦子,即当时供人休闲娱乐的演艺场所)。北宋瓦子内的表演项目多达百种,号称“百戏”,并产生了一批著名的表演者[6]108。因此,保康门瓦子中的观众和表演者,有一部分可能是从州桥北岸的御街、东大街、西大街方向而来,也可能是从州桥下汴河的东西方向乘舟船而来。这里面既有官宦贵族、豪绅商贾,也有庶民百姓、小商小販和乞丐。而相国寺在当时是什么样的?《东京梦华录》(卷三·相国寺内万姓交易)中有如下记载:

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大三门上皆是飞禽猫犬之类,珍禽奇兽,无所不有。第三门皆动用什物,庭中设彩幕露屋义铺,卖蒲合、簟席、屏帏、洗漱、鞍辔、弓剑、时果、脯腊之类。近佛殿,孟家道冠王道人蜜煎,赵文秀笔及潘谷墨,占定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绛线之类。殿后资圣门前,皆书籍、玩好、图画及诸路罢任官员土物香药之类。后廊皆日者货术传神之类。寺三门阁上并资圣门,各有金铜铸罗汉五百尊、佛牙等,凡有斋供,皆取旨方开三门。[5]75

相国寺每月有五次开放交易的日子,当时既是佛教场所又是大型贸易场所,无论是日常生活用品还是飞禽走兽,又或是其他稀奇珍宝、文玩书画在这里均可寻见,当时寺内还有尼姑卖刺绣作品、幞头帽子等物品。

在宋人江少虞的《事实类苑》(卷六十·风俗杂志一·日本扇)中,还记载了一件让他感到遗憾的事,即其在熙宁末时游历至相国寺,见到有卖日本扇的,由于当时要价极高,自己财力不足而没有购买,之后还在为此后悔。再结合《东京梦华录》中的记载,足以说明当时相国寺有买卖高档商品的情况,可见相国寺及其周边之繁荣。

熙宁末,余游相国寺,见卖日本国扇者,琴漆柄,以鸦青纸厚〔“厚”字原作空格,据明抄本增。〕如饼,揲为旋风扇,淡粉画平远山水,薄傅以五彩,近岸为寒芦衰蓼,鸥鹭伫立,景物如八九月间,舣小舟,渔人披蓑钓其上。天末隐隐有微云飞鸟之状,意思深远,笔势精妙,中国之善画者,或不能也。索价绝高,余时苦贫,无以置之,每以为恨。其后再访都市,不复有矣。[7]

《东京梦华录》(卷二·宣德楼前省府宫宇)中记载了州桥南北两岸的大致情况:

南门大街以东,南则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什物铺、大相国寺,直至十三间楼、旧宋门……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子行。街北都亭驿〔大辽人使驿也〕,相对梁家珠子铺。余皆卖时行纸画花果铺席,至浚仪桥之西,即开封府。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至朱雀门。街西过桥,即投西大街,谓之曲院街,街南遇仙正店,前有楼子,后有台,都人谓之“台上”。此一店最是酒店上户,银瓶酒七十二文一角,羊羔酒八十一文一角。街北薛家分茶、羊饭、熟羊肉铺。向西去皆妓馆舍,都人谓之“院街”。[5]40

相国寺所在的东大街上,在相国寺以西还有金银铺、漆器铺。相国寺往东则是十三间楼,再往东则是宋门。往东的十三间楼和宋门离州桥较远,但相国寺西边的金银铺和漆器铺临近州桥,想必站在州桥上便可望见。在州桥北岸的临近汴河的街道上,是果子行、都亭驿、珠子铺和开封府。开封府南临汴河,在州桥西北方向,离州桥西边的浚仪桥很近。沿着御街南去,过州桥往西就是西大街。这意味着,西大街事实上是在州桥南岸的,东大街则在州桥北岸,汴河由西北向东南方向穿过东西大街,并与南北走向的御街交叉,交叉处就是州桥。向南过了州桥两边皆是居民区。御街东边,从北到南依次是车家炭、张家酒店、王楼山洞梅花包子店、李家香料铺、曹婆婆肉饼店和李四家卖分茶的茶馆,直到朱雀门。据实测,州桥距朱雀门仅为750米[6]51。过州桥后的西大街,街南是遇仙正店,高档大酒楼,店里菜肴价格比州桥夜市高许多。西大街街北是薛家分茶、羊饭和熟羊肉铺,往西有诸多妓院。

北宋东京城的酒楼是当时的重要产业,在东京城大大小小的街道上分布着诸多酒楼,其中正店有七十二家,其余皆为脚店。州桥西大街南的遇仙正店就是这七十二家之一,在《东京梦华录》中已有明确记载。此外,州桥附近还有两座高档酒楼,炭张家和奶酪张家,这两家与遇仙楼一样只卖好酒好菜。“唯州桥炭张家、奶酪张家,不放前项人入店,亦不卖下酒,唯以好淹藏菜蔬,卖一色好酒。”[5]59

笔者认为,奶酪张家应该就是《东京梦华录》(卷二·宣德楼前省府宫宇)中记载的张家酒楼,位于州桥南岸御街路东,大致在遇仙楼对面(遇仙楼在南岸路西)。“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街西过桥,即投西大街,谓之曲院街,街南遇仙正店……”[5]40

炭张家酒楼是不是七十二家正店暂无法断定,但奶酪张家一定是七十二家正店之一,在《东京梦华录》〈卷二·酒楼〉中有记载:

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骈阗如此。州东宋门外仁和店、姜店,州西宜城楼、药张四店、班楼,金梁桥下刘楼,曹门蛮王家、奶酪张家,州北八仙楼,戴楼门张八家园宅正店,郑门河王家、李七家正店,景灵宫东墙长庆楼。在京正店七十二户,此外不能遍数,其余皆谓之“脚店”。[5]56

不过孟元老将炭张家酒楼与张家酒楼并置而谈,且均只卖上好的酒菜,笔者以为炭张家极有可能也是东京城七十二正店之一。遇仙楼、炭张家酒楼、奶酪张家酒楼这些高档酒店无论风雨寒暑均二十四小时营业。它们就在州桥旁边,因此不难想象每当夜晚来临,站在这些酒楼之上向周边望去,州桥夜市的繁华尽收眼底,汴河上波光粼粼,醉人肺腑。

在《东京梦华录》(卷二·州桥夜市)中,详细记录了州桥夜市的景致,州桥夜市所卖吃食花样众多,无论冬夏,常年开张。食物种类随季节变换,夏季有消暑冰饮,冬季以热食为主,其中不乏南方的食物和野味。此外,像是爊肉(类似炖肉、酱肉)、鸡皮、腰肾、羊头、鸡碎、猪皮肉、鸡头、兔肉、煎夹子等食物,在现在开封市的夜市也能寻见,只是不知与宋人所烹调的味道是否接近。想象当年,夜晚站在州桥之上向南望去,一直延伸到朱雀门外的龙津桥,一片灯火通明,人声鼎沸,热闹无限,此样的场景直至三更止。

自州桥南去,当街水饭、熝肉、干脯……夏月麻腐鸡皮、麻饮细粉、素签沙糖……冬月盘兔旋炙、猪皮肉、野鸭肉……直至龙津桥须脑子肉止,谓之杂嚼,直至三更。[5]47

每日交五更,诸寺院行者打铁牌子或木鱼循门报晓,亦各分地方,日间求化……如果木亦集于朱雀门外及州桥之西,谓之果子行。纸画儿亦在彼处,兴贩不绝。其卖麦面,每秤作一布袋,谓之“一宛”;或三五秤作一宛,用太平车或驴马驮之,从城外守门入城货卖,至天明不绝。更有御街州桥至南内前趁朝卖药及饮食者,吟叫百端。[5]92

但是,五更至天明,州桥又迎来了白天的喧嚣,周围寺院的报晓声此起彼伏,卖面、卖药、卖早餐的商贩叫卖声不断。此时,除了店铺开门营业,路上叫卖声不断的大多是流动的商贩。

北宋東京城的繁华使人魂牵梦绕,以州桥为核心散射开来的商业区域,更是东京城的核心商区。这里既有富商贵族喜欢的稀罕玩意儿,又有平民阶层日常必备的寻常物件。州桥在当时东京人心中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孟元老的书中有它,王安石、范大成的诗中有它,施耐庵的《水浒传》里杨志卖刀又杀了牛二的地方也是它。州桥,毫无疑问,那里是无数东京人难以忘怀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刘春迎.北宋东京城的桥梁[C]//中国古都学会,莒县古都学会,编.中国古都研究:第16辑,北京:研究出版社,2003.

[2]张知甫.可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5:18.

[3]徐伯勇.开封汴河与州桥[C]//中国古都学会,编.中国古都研究:第2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

[4]杨庆化.州桥新考[J].开封大学学报,2011(4):28-30.

[5]孟元老.东京梦华录[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6.

[6]李合群.北宋东京布局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5.

[7]江少虞.事实类苑:卷第六十·风俗杂志·日本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799.

作者简介:白可,浙江师范大学美术理论方向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北宋
苏轼《李白仙诗卷》风格探析
从服饰表现的视角再议《韩熙载夜宴图》的成画年代
隋唐至北宋时期河洛地区与周边区域的文化交流
北宋院体花鸟画的革新和演变
从任职蜀地官员看北宋巴蜀地区的士风
浅议北宋军队回图贸易
威县出土《新宗城县三清殿记》刻石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