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下的青年亚文化

2020-01-25宋晗

美与时代·下 2020年11期
关键词:青年亚文化奇葩说新媒体时代

摘 要:新媒体时代的技术和传播媒介给青年亚文化带来了改革创新的机会,也促进了青年亚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关系融合,青年亚文化由最开始的小众化转向现在人人都会涉及的大众化。在转型的过程中,青年亚文化对社会大众文化发展的积极影响逐渐增大,也为文化创新增加了可能性。节目《奇葩说》,里面融入的许多青年亚文化的象征元素,不仅显示着这档节目的风格化,也代表着青年亚文化的普及,和象征青年亚文化元素在当代媒介下与大众文化的融合。

关键词:青年亚文化;新媒体时代;建构;多元化;奇葩说

一、青年亚文化在当下环境中发展现状

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带来了多种技术的革新,以互联网技术为主的新媒体传播媒介更是拉动了多产业关系。新媒体传播技术的革新带动了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也刺激了青年亚文化的发展。在这一发展中,青年亚文化相对于主流文化而言,虽然还是隶属于主流文化的边缘,但已不是只有少数群体才能接受的特有文化现象。新媒体时代下的传播,使它挑战性、青春性、多变性的特点,受到广大青年的喜爱;其与主流文化进行抵抗的独特方式,也更为广大青年们津津乐道。由“小众化”向“大众化”的转变,青年亚文化完成了它的转型,也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还促成了青年亚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协调发展。正如从2014年开播至今的一档网络脱口秀类节目《奇葩说》,里面融入的许多青年亚文化的象征元素,不仅显示着这档节目的风格化,也代表着青年亚文化的普及,和象征青年亚文化元素在当代媒介下与大众文化的融合。

二、青年亚文化在《奇葩说》里的风格建构

风格是物件特征的外显表现,具有多样化和统一性的特征。《奇葩说》这档网络脱口秀节目充斥着青年亚文化的元素及符号。作为一档网络综艺节目,不靠大流量,却仍能在井喷式的大堆“网综”中脱颖而出。节目里充斥着个性张扬的符号元素、戏剧性与极强张力的犀利语言、各种脑洞大开和敏感的辩题等,这些构成了《奇葩说》这档节目的独特风格化,个性化的风格不单是青年亚文化特征的重要体现,也是一档网络综艺节目的立足根本。

(一)拼贴

拼贴,“一种即兴或改编的文化过程,客体、符号或行为由此被移植到不同的意义系统与文化背景之中,从而获得新的意味”[1]。举例来说,之前大火的“配音秀”,以经典影视片段为基础,大众可以比对画面进行配音,最后产生出一个新的视频片段;网络上流传的视频混剪,对一部或多部影视作品进行重新剪辑组接,用恶搞的方式对内容进行讲解。由此可见,拼贴是在原有物品的基础上,将不同元素和不同意向的元素组合到一起,组合的过程没有固定的规则和要求,一切都以一个争议点为中心。拼贴的无规则化和大众化,证明其是青年亚文化风格构建中最基本的行为方式。

拼贴可以突破空间隔阂,将两种无关联的东西组接到一起,重新建构出新的意义,被再次建构出的作品被人们称为“无厘头”。首先,拼贴的基础是在大众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主流文化里寻找到合适的编码源是最基础的。然后,有了编码源,怎样将元素编码成有意义的、能让大众接受的拼贴,怎样编码就显得尤为重要。“丽春院鬼混大的韦小宝跟紫禁城里的康熙爷,误打误撞,一样make了一生最好的friends”“当赵薇回首,不愿意再聊小燕子的时候,让我们痛聊一晚上吧”。节目中浮夸的表演与特色的语言,对主流文化的解构再重建,调侃常态式的“无厘头”拼贴,缩短了大众与主流文化的距离感,还能制造出综艺节目需要的笑点。其次,在被大众接收的过程中,新媒体时代下的传播媒介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即时性强这些传播的优点都给节目的宣传和大众接受度大大加分。最后,拼贴能否为大众所接受不光是节目组要考虑的受众问题,还有大众自身的“阅读资质”。例如《奇葩说》的小宣传语:U Can U Bibi。在这句话中,节目组想表达的意思,在众多青年受众中一目了然,但是对于有不同知识储备和文化背景的人来说可能就不会理解。所以,“阅读资质”在拼贴的传播中也是较为重要的。《奇葩说》里拼贴的广告语和开场片头,在主流文化传播的建构层次上对传统作品进行颠覆的拼贴就受到广大青年的欢迎。

(二)同构

同构,“借以描述一个群体的价值观与生活风格之间的象征性一致”[2]。青年群体和社会群体有相互的关联,青年亚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也有相互的联系。“奇葩”一词最早出现在司马相如的《美人赋》中,“奇葩逸丽,淑质光”,用来形容人的不落世俗、独一无二。但是在《奇葩說》这档节目中,“奇葩”这个词语变成节目的象征符码,使广大青年直接想到《奇葩说》这个节目。这样的同构关系,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青年亚文化和主流文化建立的同构关系越来越多,在大众接受同构关系认知的时候,也促成了青年亚文化风格的形成。同时,在青年亚文化中符码的使用也建构了青年亚文化群体。还是拿“奇葩”举例,在《奇葩说》中,参加辩论的选手不被称作选手,而是叫做“奇葩”,在每一季最后要争夺出一位“奇葩之王”。奇特有个性是他们的标签,无厘头搞笑是他们的特点。这档节目因为一个词语建构了一个青年亚文化群,这个群体又赋予青年亚文化符码新的风格意义。

(三)意指实践

意指实践,又称表意实践,主要是指青年亚文化中一种可能出现多义甚至无穷意义的符号实践,指风格中出现了固有的颠覆成分[3]。人们根据自己的心中所想和需求对符号进行二次认知建构,使其具有超过符号本身的客观含义。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对符号的关注和意向“所指”转向到他们自己构建的另一层含义,即“能指”,至此,一个符号的含义有了新的拓展和意义。例如在《奇葩说》中大家每季必争的“奇葩之王”称号,表达的并不是“奇葩”现在的第一层含义,不是人们理解的超级“奇怪”,而是对于这些辩手们的能力的认可,属于一种荣誉称号。在节目中,大家经常会用到一些网络用语“给跪”等,题目中也会出现“绿茶”等网络用语,这些词语原本的意思已经在大家反复高频的使用下意指实践出其他含义,与当代年轻人产生更多共鸣。

三、新媒体时代下青年亚文化的文化多元化

(一)青年亚文化的个性化

作为游走在主流文化边缘的青年亚文化一直区别于青年文化,不同于其大众接受的特性,但是个性化的标签也颇受广大青年喜爱,尤其是在新媒介的带动下,青年亚文化也不再是“个人的文化”。《奇葩说》里其中一季,邱晨的悟空同款衣服,被马东调侃成“囚服”,何炅解释为“二次元”。“二次元”这个符码也是青年亚文化里的符号元素之一,没有同一阅读资质的人无法感受到这种个性化的设计,有同一阅读资质的人会在第一时间接收到这种个性化的特征。除了“二次元”,嘻哈文化也是青年亚文化里的一种文化形式。2018年末,杜嘉班纳设计师由于发表涉嫌辱华言论遭到全国人民集体声讨,具有代表性以嘻哈文化为主的红花会,创作了一首《NOT ME》来讽刺发表涉嫌辱华言论者。在这首作品中,歌词、节奏、风格等都是青年亚文化代表性符号象征,也很顺应当时的热点,表达出广大中国人民的心声,受到广大网友好评,并一度登上新浪微博的热搜榜。在文化浪潮的冲击中,青年亚文化的个性化不同以往,以嘻哈为代表来看,其抗争、反叛的个性精神逐渐被更多的人接受。

(二)青年亚文化的娱乐化

“无厘头”“大话系列”等青年亚文化标识的出现,使得其逐渐呈现出后现代主义的特征,也使得青年亚文化的娱乐性逐渐增强。当下聊天软件中表情包的使用,很好地丰富了大众在使用聊天软件中对话的生动性和娱乐性。在《奇葩说》中,也有青年亚文化显现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地方,他们都对主流文化进行再解构,重新建构的现象会较之前的主流文化更容易让人接受和理解,达到一种“无厘头”,给人新鲜又搞笑的感受,例如“肉松队”“人中精华”等话语。节目中夸张又大胆的服装、道具、化妆、布景等基础的节目物质符号,以及后期使用的字幕、特效、音效、浮屏等數字物质符号的呈现都在充斥着节目的娱乐化。互联网的虚拟特性能够为青年亚文化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传播空间,大家对影视作品的拼贴与吐槽、恶搞表情包等无厘头的拼贴,将其呈现在人们的日常现实生活中,给大家带来解压和乐趣。在青年亚文化的娱乐化中,我们能感受到其对主流文化的抵抗性,其中包括对大众文化的抵抗。青年亚文化仪式性抵抗展现出它的基本特点,即个性、颠覆、狂欢的娱乐特质,也在仪式性抵抗中和主流文化碰撞产生出新的文化发展方向。

(三)青年亚文化的大众化

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给予了亚文化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给青年亚文化大众普及化营造了良好的基础。大众对青年亚文化的关注度随之提高,青年亚文化价值也日益提高。在《奇葩说》里主持人对赞助商的广告口播“废话就像头皮屑,海飞丝帮你消灭它”“正经人再不正经场合的指定用酒 RIO”等,使商业和亚文化结合起来,通过商业将亚文化收编。伴随着大家对其关注度的提高和资本的转换,亚文化在新媒体的传播下的地位显见提高,也在主流文化中能占得一席之地,促进青年亚文化的转型。由此可见,在新媒体时代,不管是被主流文化或是商业收编,亚文化都会以适合其大众化发展的一种方式继续发展下去,这不同于以往社会主体对其的偏见,同时也证明新媒体促进了青年亚文化的大众化。并且在现如今文化大交融的背景和新媒介的传播下,青年亚文化对主流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挑战和解构,日益促进了青年亚文化在新媒介下的转型,也改变了一些大众对青年亚文化的“负面”认知。类似“竹影青瞳”“木子美”等以无道德的社会反叛行为为特征的青年亚文化在文化领域中逐渐弱化。取而代之的是阳光正能量,顺应国家时代潮流的新青年亚文化,也凸显了青年亚文化的大众化。

四、结语

青年亚文化作为文化中的一类,它即独立又依附于主流文化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互联网的新兴技术都给文化传播带来了多元化发展的基础前提,新媒介正在改写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青年亚文化在与主流文化不断碰撞,不断产生新的文化果实,显示出其文化创新的能力,也为文化创造提供了新的发展可能性。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过我们要坚定走文化自信的道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当代的青年亚文化是大众的文化大交融,一起呈现我国繁荣的文化景象!

参考文献:

[1]费斯克,等编撰.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第二版)[M].李彬译,注.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2]赫伯迪格.亚文化 风格的意义[M]. 陆道夫,胡疆锋,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陈殿林.我国青年亚文化的风格建构与解码[J].当代青年研究,2011(8):1-7.

作者简介:宋晗,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青年亚文化奇葩说新媒体时代
亚文化对青年人的创作影响
在线教育 老师“奇葩说”里找灵感
从《奇葩说》谈主持人的控场能力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青年消费主体性的建构
网络综艺节目中的人文关怀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青年亚文化研究的本土色彩与跨界对话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如何“量产”《奇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