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装展示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与实践研究

2020-01-25杨明汪清

工业设计 2020年12期
关键词:项目化

杨明 汪清

关键词:服装展示设计;项目化;教学与实践

1 项目化教学概述

项目化教学法是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设计和实施来完成教学内容,将传统教学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在理论教学基础上加大实践内容的训练,在与企业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市场适应力。

2《服装展示设计》课程教学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2.1《服装展示设计》课程教学研究现状

《服装展示设计》课程已成为各高校服装专业的必修课,但由于行业起步较晚,课程教学处于摸索阶段,授课仍处在理论层面,实践环节较缺乏。部分原因是由于地方院校受地域条件限制,产业和行业后劲不足,除此之外,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也是导致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但近些年,国内针对《服装展示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和优化的理论研究逐渐增多,代表性文献理论总结如下:首先,有关课堂授课理念和模式的探讨。针对高职院校服装陈列课程,实施翻转课堂改革,以期提高学生学习地主动性和实践项目的参与度(郑宁,2020)[1] ;展示设计在本科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教学与实践脱节、专业概念内涵模糊及归属系别不清晰等问题,认为要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朱飞,2010)[2]。其次,是课程实践内容的优化。加大实践课时的分配,丰富实践形式,注重橱窗和卖场的模型制作,联合校外企业导师授课和参观实习,提高课程的应用性(李花,2015 ;刘力,2019)[3-4](任梦,2019)[5]。第三,《服装展示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体系的探讨。从高职教育发展的角度,探讨了课程项目化教学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师资和实训建设、考核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存在问题及改革措施(汪郑连,2010)[6] ;以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为例,探讨科学合理设计陈列项目的重要性,认为项目教学法中实训场地和企业参与都尤为重要,可以很好地模拟现实(徐立楠,2014)[7]。

2.2《服装展示设计》课程教学的存在问题

2.2.1 校企合作模式及内容单一

当前普通本科高校在培养模式和授课创新程度上与重点高校还存在差距,尤其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服装专业课程教学上未能有效实现校企“共赢”,很多项目中的设计样品未能真正实现量产。部分地方院校服装专业发展时间较短,《服装展示设计》课程亦是近些年才增设,在校企合作模式和内容上都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合作企业数量少、模式和内容单一、成果转化率不高等问题。模式多为教师引导,学生创作,企业选稿,成衣制作等合作流程,且较少涉及陈列设计相关的内容。同时,学生设计团队尚未形成,团队构成人员也多为服裝专业,其他专业的学生参与力度不大,导致学生跨专业的学习和运用能力不能有效提高。

2.2.2 校校交流与合作缺乏深度

当前学校或学院之间的合作仍显不足,在专业设置、课程教学、评价机制、就业创业、教学研究等方面缺乏深度探讨。多数高校间交流与合作仍关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宏观层面,缺乏微观聚焦,导致高校间优势课程和资料未能得到有效互补。国内部分服装院校《服装展示设计》课程建设起步早,发展快,成效明显,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全国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展示设计人才。但部分地方型院校未能积极地“走出去”,存在“闭门造车”的现象。

2.2.3 课程教学与市场脱节

针对该课程市场调研计划,教师未能积极有效地引导与安排,学生多是走马观花,缺乏对实体店服装展陈方式、高矮柜组合、流水台位置、服装色系搭配的细致观察和分析。调研后,教师和学生对调研内容的梳理和总结力度不够,包括顾客流量统计,流量人群划分与定位、展陈方式的粘性度等。

2.2.4 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未有效开展

《服装展示设计》实践类课程的载体应是企业项目,就目前看,部分学校有关课程教学与企业项目实施仍是各自为政的状态。教学过程中仍偏重学生理论学习和模型制作的训练,而对于实际卖场营销策略的研究较少,对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缺乏。有的高校虽与企业进行了合作,但在课程中贯穿企业展陈项目的还很少,多是围绕服装设计、配饰设计、家纺设计等项目展开。这与卖场对服装展陈设计的重视程度也有关系,但高校服装专业教师应和企业合作时积极引导企业逐渐重视终端销售的展陈,从而搭建起以企业和市场为依托的课程项目化教学平台。

3《服装展示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与实践的意义

《服装展示设计》课程是一门综合类服装设计和营销课程,它集各学科于一体,强调课程间的互联性与实践性。因此以企业为依托的课程项目化教学势在必行。该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从课程理论教学、企业项目内容分析、模型制作到卖场实操展陈的能力。同时,顺应了服装企业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以培养全面型和专业型服装设计人才为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充当企业团队成员的身份,了解和体验完整项目中的各个环节,对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职业能力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4《服装展示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与实践的实施路径

4.1 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随着“流量经济”崛起后,“快”和“新”成为时尚行业的主流关键词。校企合作也应突破传统,由原来企业主导、师生设计变为师生引导、企业参与的合作思路。这要求师生充分了解区域服装行业生态,包括区域服装企业的名目、发展模式、经营方式、人员构成及设计师配比、销售渠道、品牌发展路径等内容,师生应在理论储备和调研的基础上,以项目化的形式为不同服装企业和门店打造适合其风格的展陈方式。为企业带来效益的同时,促进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为学生更好地契合企业用人标准提供前期基础。

4.2 拓宽校校合作路径

国内部分服装院校专业发展和课程教学确实受到区域经济的限制。师生在资讯获得和材料采购上都严重依赖于网络。因此,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发展模式尤为重要。首先,对国内服装类知名学府进行深度调研,如东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浙江理工大学、武汉纺织大学、苏州大学、江南大学等服装学院,围绕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服装展示设计课程教学模式、课程评价体系建设、校企合作模式等方面展开;其次,还应聘请服装类知名学府的专家定期来校讲学,向学生们讲授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及服装陈列相关知识。

4.3 加强课程调研实践

《服装展示设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与企业积极构建合作平台,并以此为依托优化课程内容,增强师生的市场意识,促进学生积极展开市场调研与分析。除了对卖场展陈方式调研外,还应对各品牌的区位经济、风格定位、产品类别、营销策略、发展思路进行细致地研究与探讨,为项目化教学提供理论支撑。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市场调研反馈分析的结果进行企业品牌的SWOT(优劣势、机会和威胁)分析,寻找其卖场展陈的弊端并制定优化方案。通过教师引导和企业评价,学生开始着手进行卖场模型的制作,严格遵循实际卖场的区位及空间尺寸,将最佳的展陈方案融入到卖场模型设计与制作中。

4.4 细化项目化教学内容

课程的项目化教学从宏观上是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践内容、评价体系等方面优化《服装展示设计》课程,并通过课程教学完成企业的真实项目,实现课程教学与实践的相互促进。项目化教学模式实施后,首先,课程体系应根据企业的用人标准来设置,依据最新流行和职业规划丰富服装课程内容,如《服装展示设计》课程的衍生课程《服饰色彩与搭配》《展陈材料选择与应用》《卖场空间灯光设计》等都应配套开设;其次,教学模式也应从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转为市场体验式教学,以校企合作和学生实操的形式增加学生的职业实体感;第三,实践内容应以完成企业预定的目标为主,建立起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实践模式,通过卖场真实展陈练习与体验,实现与目標企业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增强课程教学的转化率;最后,评价体系和主体的优化,新的评价体系应建立在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上,以新颖性、有效性、预见性等标准来评价学生作品,并建立起以教师和企业为评价主体,学生参与讨论的评价机制。

5 结语

在服装新零售业态下,出现了“无体验,不消费”的新观念。人们除了关注服装本身的设计之外,对卖场的视觉、空间、色彩、服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装展示设计》课程的优化与创新为更好地实现这些要素提供了可能。在国内,由于该课程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课程体系建设、校企合作和教学模式还有很大不足,同时课程的实践性较强,通过企业和其他高校参与进行项目化教学势在必行,以此推进校企间的产学研合作,高校间资源共享,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模式的创新和评价形式以及主体的多元化,培养契合新形势下企业岗位需求的服装设计人才。

猜你喜欢

项目化
云端资源网站在《交互媒体制作》项目化教学中的作用探讨
浅析基于工作过程的内科护理项目化课程改革
《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项目化教学改革研究
以项目化微课促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研究
中职物理学生分组实验项目化教学研究
基于任务驱动的高职《商务活动策划与组织》项目化课改研究
家居空间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
浅谈项目化教学对中职学生技能水平提升的影响
基于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科研经费项目化管理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