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教融合的环境艺术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2020-01-25贾金琨宁淑琴

工业设计 2020年12期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产教融合教学改革

贾金琨 宁淑琴

关键词:产教融合;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

我国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已经发展了20 多年。从最开始学习模仿开始,到现在已经找到了属于我国自己的环境艺术设计发展之路[1]。目前,中国有超过20 万的环境艺术设计师,而与之相对的行业缺口达60 万。根据目前所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中专院校的培养速度,18 年才能满足市场所需要的人才。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造就了本科教育呈现出以产教融合为主导,以项目教学为特点的教育教学趋势,校企政府三方的促进融合,成为应用型本科转型的必由之路。

1 产教融合概述

产教融合是指生产体系与教育体系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整体,通过校企互动实现产学结合。通过企业生产与高校教育教学的深入对接,将高等教育、企业生产、学生能力、科研、社会服务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有效结合。产教融合也是在办学过程中满足社会发展所必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字面上看,“产”不仅指企业,还包括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相关单位的生产活动。“教”也不仅指学校,还指教育相关部门和各单位。这里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属性主要是指为培养人才而开展的所有教育活动。

2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现状

2.1 重理论轻实践

我国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起步较晚,直至今日,中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依然处在发展不平衡、资金投入少、办学条件较差、人才培养不能适应与市场需求等问题上。而大多高等教育又以理论和科研为主,实践性较弱。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在校期间的课程学习不能够很好地达到市场的要求,往往是工作后才真正开始学习工程类相关内容包括施工工艺、材料、家具制造和生产等内容,即使是名校毕业、高学历很难融入到实践当中,也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摸索才能真正适应岗位的需求,呈现出毕业生面临就业难,企业招人难的局面。

2.2 缺少针对实践的教学内容

环境艺术专业在专业教学方面通常分为五个阶段,设计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理论类课程和设计类课程以及实习与毕业设计。在这五个领域中,也划分了许多各自的课程,并且这些课程是彼此独立的,因此,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内容缺少紧密的联系[2]。而市场需要专业的设计人员,学科基础课程和设计主修课程的课程内容难以达到与市场相适应的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在产学研结合的过程中企业与学校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学校与企业之间也没有正常的沟通交流平台。

2.3 实践教学与科研不能有效融合

大多数学校和企业在实践和教学的整合方面仅仅是只停留在企业接受学生实习的肤浅层面上,缺乏相关机制,导致产教融合这项工作的执行进展并不顺利,也没有取得明显的科研和技术成果,出现了实践教学不能很好地与科研进行融合的情况。

2.4 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近年来,本科教学改革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变化,在本科教学发展的过程中,高校一直采用以学习成绩为重点的人才培养评估体系。随着产教融合的发展,高校并没有制定相应的技能与实践类教学的评估方法和评价标准,更没有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不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3 基于产教融合的环境艺术专业教学改革意义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施产教融合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对于高校而言,产教融合可以缩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周期,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教学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活动可以使学校的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相匹配,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所学课程,其中就包括对工程制图、材料与施工工艺、装饰工程预算以及与之相适用的软件课程和设计类等课程的理解。让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未来工作需要,并在项目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可以扩大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选择和自我完善的空间。对当地发展而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进行产教融合可以促进当地区域经济和工业发展,更好地为地区的经济建设服务,因此产教融合是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 基于产教融合的环境艺术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4.1 以产教融合为主导加强实践教学建设

基于产教融合的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许多设置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的高校都致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这就要求高校要根据市场定位和需求建立起一系列符合市场需求的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要把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以适应市场需求。而以产教融合为主导,以项目教学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是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学校要加强专业教师对产教融合概念的理解,以及产教融合在高校中的实施情况,以因材施教、因需培养为原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我决策的能力和创新能力[3]。同时以当地的发展为依托,培养教师和学生了解当地特色产业和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结合当地特色和本土企业的实际需要与企业进行资源共享、从而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进行培养[4]。并需结合高校自身情况,将相关专业课程连接起来,形成一组课程,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避免重复,从而使课程从浅到深进行设计。通过校企共建,双方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学生实训等方面开展全面而深入的合作,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以社会需求和学生职业发展为导向来培养符合行业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为三方提供服务。

4.2 融入项目化课程内容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属于发展较快的行业之一,类似装饰材料以及施工工艺等相关课程与企业行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专业课程的制定方面可以与企业或行业内的专家进行课程内容的研究与分析,在授课的过程中适当融入项目化课程内容,包括适合于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发展所需的教学内容和实训内容,不断构建学生的职业知识和技能体系,使课堂教学“以工作为导向”。同时学校可以在校企合作平台下开展“项目教学训练”,以企业的实际项目为载体,以实践课程作为教学导向,以培养人才专业能力作为目标,对学生进行基础训练、专项训练和综合训练,并设立相关的企业奖学金和助学金或组织学生参与建筑装饰设计类比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通过参与此类以实际项目为主题的比赛,学生可以发现自身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提升自身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竞赛过程中可以接触其他高校和行业企业中领军的人才以及先进的设计理念,可以开阔视野,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项目教学也要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完相关的理论知识之后,最好能把具有实践性、操作性的授课内容引入实践教学现场,学校或企业为学生提供相应实训场地和与之相适应的后勤机制,让学生去实践,模拟设计师的日常,接触真实的设计与施工工艺,接触施工流程[5],让学生体会课堂理论在工程中如何进行应用,工艺与审美怎样进行结合,从而调动学生兴趣与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理解课堂内容。

4.3 注重产学研之间有效融合

在授课的过程中,注重实践教学的同时也要重视科研项目的开展,强化科研与技术的结合,开展相应的课题和项目研究,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比如,可以进一步深化应用型科研项目,把单一计划型的理论科研转变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方向的科学研究,如智能家居、新型工艺、多功能家具和新型材料的运用等多方面的应用型研究,把以前主要靠“校内自建科研队伍”向“校企共建科研队伍”方向转变,从而实现实践课程与科研的结合。

4.4 建立完善的教学考核評价体系

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要有具体和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针对最终培养目标,要设置每一阶段的审核目标,并将小目标具体化,做好针对教师、学生、行业企业、市场相应的评价机制,进行多方面审核和考察。在课程建设上对技能类和实践类课程应该从课程目标、课程实施、教学效果三方面进行评价,对实验、实训、实习进行多方位考量。最终形成较为规范的课程评价体系,从而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素养的养成,建立能够反映教师真实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程度评价体系,根据评估结果,重新优化设计课程,从而实现从“以课程为中心”到“学科为中心”的转变。

5 结语

高校应充分发挥能动性,从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以及科学研究方面积极融入行业,促进产教融合。在融合的过程中辅以适用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同时,通过产教融合,企业也可以为高校提供实用性的教学设备,利用高校资源选择企业所需人才,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应用型本科转型。因此,产教融合是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环境艺术设计产教融合教学改革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交叉学科发展趋势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中数字技术的运用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