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中有真意 关联须打通
2020-01-25严学娟
严学娟
高中《语文》必修五《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选自《水浒传》第十回,选文中叙写了林冲借宿山神庙的因由与结果,文中所描写的“雪”与“火”是两个极为重要的意象,意蕴丰富。要读懂悟透“雪”与“火”的真意,必须打通几个关联。
一、打通“雪”与“火”在情节发展中的关联
“雪”作为一种自然天气,北方极为常见。文人将“雪”写进诗文里,自然会有一定的意图,或为渲染环境的凄寒恶劣,表现生活的艰苦;或为赞美高洁傲岸的品质,衬托为人处事的态度;或为表现虚心求教的毅力,扶危济困的善心;或为表现赏爱自然美景的情致,描写女子优雅的容貌;等等。
选文中,前后有四处关于“雪”的描写,要寻味、领悟作者写“雪”的意图,首先要从情节发展中去揣摩。
第一处“雪”出现在差拨陪同林冲“取路投草料场来”的路上,因为有“密”雪,所以才有林冲到了草料场之后的生炉烤火;因为烤了火还是觉得冷,林冲才想起去市井沽酒御寒。第二处“雪”出现在林冲从草料场出来,向东去三二里的市井去沽酒的路上。因为有“下得紧”的雪,才更显天气的寒冷,才有林冲到了市井篱笆酒店后喝那么多的酒。在酒店的一番慢吃豪饮,难免要耗费很长的时间,返回草料场,时间已晚合乎情理。第三处“雪”出现在林冲在市井酒店吃饱喝足,跨出店门之时。因为朔风一直在刮,天色已晚,那雪“越下得紧”,才有林冲在返程路上的担忧与急切。第四处“雪”出现在林冲从市井酒店即将回到草料场时,他“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奔”中见出“紧”雪带给他的紧张,显示他对草厅被压倒的担忧。可惜,林冲担心的事偏偏发生了。草厅倒了,非但“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的愿望落空了,初来乍到,如何度过这凄寒的风雪之夜也成了林冲最现实的难题。所以,借宿山神庙成了必然生发的情节。
正因为“紧”雪一整天纷纷扬扬下个不停,陆虞候、富安、差拨三人放火烧了草料场之后才跑到半里多路远的古庙来避雪看火,才在得意忘形的对话中泄露了谋害林冲的阴谋,让林冲得知蒙冤受害的真相,最终促成林冲愤然复仇、决然反抗的行动。
打通情节发展的关联,分析作者写“雪”的意图,就会明白每一处“雪”都暗示或催生出下一个情节。“雪”既渲染了凄寒的环境,制造了紧张的气氛,更推动了故事情节的井然展开。可以说,“雪”成了推动情节展开的媒介。
选文中的“火”也出现了四次,也需要打通情节上的关联来理解其作用。
第一次写“火”是林冲到草厅时,“只见那老军在里面向火”,这里的“火”表现天气的寒冷,因为天寒,才有老军“火盆、锅子、碗碟都借与你”的慷慨,才有老军留下大葫芦,供林冲去市井买酒吃的体贴。有了这“火盆”,才有了后面的林冲独自生炭烤火;有了这“大葫芦”,才有了后面的林冲去沽酒买牛肉吃。第二次写“火”是老军和差拨回营去之后,林冲独自生炉烤火,他拿几块柴炭生在地炉里,向了一回火,仍然“觉得身上寒冷”,于是想到去市井沽些酒来吃。去之前,特别“将火炭盖了”。因为“盖火盆”,才有了后面的林冲发现草厅倒掉之后的“摸火盆”。第三次写“火”是林冲沽酒回草厅之后,发現大雪压倒了两间草厅,他担心“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赶紧“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证实“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才稍稍安心。因为“火盆内火种”被浸灭了,才有了后面的林冲只得去古庙借宿。第四次写“火”是林冲借宿古庙,正在慢慢喝酒吃牛肉时,先是“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他紧张得“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正准备“开门来救火”,却“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林冲“伏门边听”,听出了高衙内、陆虞候、富安一伙设计置他于死地的阴谋,才有了愤然复仇,决然反抗之举。
可见,文中的“火”与“雪”一样,起到了渲染环境、制造气氛、推动情节展开的作用。
二、打通“雪”与“火”在环境呈现中的关联
小说中的环境,既是指自然环境,也是指社会环境。作为自然天气的“雪”与特定意象的“火”本身就是呈现自然环境、烘托自然环境的,但要领悟、发掘其中的意蕴,需要打通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关联,将这种自然景象与特定意象置于社会大环境中,联系林冲的生活遭遇与情感心理,作全方位的精确透视,方能悟出不一样的深意来。
先说“雪”。
沧州牢城营的“雪”让林冲见识了天气的恶劣,给林冲的生活带来了麻烦。但作者笔下的沧州之“雪”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先是纷纷扬扬,“早下得密”,然后是“正下得紧”“越下得紧”,最后是“越下得猛”,恶劣的天气是一步步严酷起来的,给林冲造成的威压也是一步步加重的。
下得“密”的雪使得林冲“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林冲到酒店后,店家为给这位新来的看守大哥接风,“切一盘熟牛肉,烫一壶热酒”,请他吃了,但林冲“又自买了些牛肉,又吃了数杯”,足见这下得“密”的雪使得林冲饥寒交迫,饿得不行了,冷得也不行了。他不吃饱喝足,根本御不了寒,难熬长夜。正因为如此,在店里吃饱喝足之外,他“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那两块牛肉”回草料场去。林冲离开草料场去市井沽酒时“正下得紧”的雪与从酒店返回路上“到晚越下得紧”的雪,程度不断加深,给林冲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紧迫的心理压力。林冲踏雪迎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这种紧张急切心理正是“越下得紧”的雪造成的。这种恶劣的雪,使得他担忧已经崩坏了、被朔风吹撼得动的草厅被大雪压跨。结果,草厅真被大雪压倒了,他前面还想着“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呢。可见,“雪”使林冲感受到了饥寒的威压,备受煎熬,更一步步压缩了他的生活空间,最终让他失去了安身之所,被逼成了借宿古庙的“流浪者”。
将文中自然天气的“雪”与林冲生存的社会环境打通来分析、挖掘,可以悟出其深层寓意。作者笔下的“雪”不仅是自然天气,也是社会环境,不仅渲染自然界的寒冷,呈现林冲生活的物理空间的恶劣,也暗寓社会的冷酷,寓示林冲现实生存环境的凶险。
林冲作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小家,有一位贤惠漂亮的妻子,因为功夫不错,为人正直,确实被高太尉“看承得好”,有被重用的可能,但因为高衙内偶然间看中了他妻子的美色,调戏不成,害了相思病,还病得不轻。为救高衙内性命,满足高衙内的邪念,上至高太尉、太尉府老都管,下至高衙内、衙内的帮闲乾鸟头富安、自称太尉府心腹人而实与林冲一样同处底层的卑鄙小人陆谦,还有沧州牢营城的管营、差拨之流,他们共同织成一张漫天大网,刮起一阵阵阴风,林冲的人生不期然遇上一股寒流,遭遇一场漫天大雪。林冲因为中了奸人圈套,误入白虎堂,百般申辩不成,被解去开封府受审。这是林冲的人生天空遭遇突变,阴风陡起,前途黯淡,命运未卜。
林冲的丈人张教头跟来开封府“买上告下,使用财帛”,幸得一个“为人最鲠直,十分好善,只要周全人”的当案孔目孙定“转转宛宛在府上说知就里”,力劝滕府尹留下林冲性命,代之以“脊杖二十,刺配远恶军州”。滕府尹自知林冲蒙冤受害,但不敢擅作主张,“自去高太尉面前再三禀说林冲口词”,最终判处林冲刺配沧州。林冲此番留得性命,也算有惊无险,他丈人张教头设法营救是一途,得遇良心孔目孙定实属三生有幸,滕府尹在高太尉面前“再三禀说”亦是重要一环。开封府此番推问勘理的曲曲折折实是林冲的人生大雪纷飞,漫天飞舞,“早下得密了”。
林冲剌配沧州后被牢营城管营安排看守天王堂,倒也自在。不曾想,有两个尴尬人先后“闪入”李小二的小店,引起了李小二的警觉,他夫妻二人对“语言声音是东京人”的来客与管营、差拨的密谈好生偷听了一番,预感“他那三四个交头接耳”的密谈会对林冲不利。很多时候,人的第一预感是对的。只是李小二夫妻不知道,林冲自己也不知道。受了“脊杖二十”,刺配沧州之后,因为林冲的丈人张教头“不肯应承”高衙内,使得高衙内始终得不到林冲妻子而“病患看看重了”,高太尉指派陆虞候、富安一路追杀而来,管营与差拨被请来与这陌生人密谈,正是要设计谋害林冲性命。此时,林冲的人生之雪“正下得紧”,他的人生之路风号雪舞,冰天雪地。作者明写林冲担心“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的草屋被大雪压倒,实际上暗写林冲的人生将被“正下得紧”的大雪压跨,真令读者替他捏着一把汗,悬着一颗心。
陆虞候、富安与差拨乘雪夜纵火烧了草料场,因为“到晚越下得紧了”的大雪而躲到离草料场“半里多路”的古庙看火。他们得意忘形的对话“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此番真相犹如狂风暴雪刺骨般浸了林冲一个透身凉,彻底断了林冲生的希望。作者明写“到晚越下得紧了”的雪压倒了草屋,实际上暗写了陆虞候、富安与差拨三人的一把大火给林冲的人生掀起了一场“越下得紧”的狂风骤雪,直接压断了林冲的人生活路。
所以说,选文中自然天气的“雪”是具象化的,社会环境的“雪”是隐喻化的,明写自然天气的“雪”,暗写社会环境的“雪”,以自然天气的“雪”由“纷纷扬扬”地下得“密”,程度一步步加深,再到“正下得緊”,再到“越下得紧”,直至压倒了草厅,寓示林冲所处社会环境一步步恶化,由中奸人圈套,到被陷害遭刺配,再到被迫杀,最后被纵火焚烧,他的人生之“雪”越刮越“密”,越刮越“紧”,直至最后完全挤压了他的生存空间,让他生不可生,走投无路。
再说“火”。
选文中的“火”前后出现了四次,也需要打通环境呈现上的关联来理解其意蕴。
文中写林冲拿几块柴炭生在地炉里,向了一回火,仍然“觉得身上寒冷”,于是想到去市井沽些酒来吃。去之前,特别“将火炭盖了”。沽酒回来发现草厅倒掉之后,担心“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赶紧“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这是写“火”的正面作用,能给人以温暖,助人御寒。文中第四次写到的“火”是陆虞候、富安、差拨三人纵火烧掉草料场,欲置林冲于死地。这是写“火”的反面作用,能给人带来灾难的破坏作用。
文中对两种不同作用的“火”的描写各有不同寓意。正面的“火”虽然火势不大,力度不强,但终究给林冲带来了温暖,可惜的是在冰天雪地的寒冬里,这“火”还不足以帮助林冲完全御寒,林冲“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暗示“雪”势太过强大,“火”势太过弱小,林冲因此才到市井沽酒。联系林冲的生存遭遇来看,他在蒙冤被刺配沧州之后,一路上遇到了给他温暖的“火”,先后受到了鲁智深、柴进、草料场老军、李小二夫妻等人各方面的关照、救助、厚待。鲁智深、柴进在他落难后,慷慨拿出钱来周济他,还设法在生活方面照顾他,鲁智深甚至为了保护他,暗中跟随了很长的时间、很远的距离,在野猪林救了林冲性命。草料场老军对林冲也是惺惺相惜,主动留下火盆、锅子、碗碟给他,还留下大葫芦给他沽酒吃。李小二夫妻对他更是百般厚待,时常管待他酒食,还替他浆洗缝补衣服。正因为遇到了这些“火”,受到了多方照顾与保护,才使林冲在受迫害遭打击的人生寒冬中感受到人世间的温暖。只可惜,这些“火”终究是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弱势者,他们微弱的“火”势终究不足以与高太尉、陆虞候、富安、管营、差拨之寒流抗衡,鲁智深、柴进自身难保,草料场老军也是囚犯一个,李小二夫妻也只是开个小店糊口过活的小百姓,他们纵有竭力帮助林冲之心,却实在没有使林冲脱离苦海之力。
陆虞候、富安、管营雪夜在草料场纵的“火”,则是一场人为的大火。按他们自己的说法,有人特地“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可见这场“火”是有预谋的,火势极大的,破坏力极强的,对林冲来说是灾顶之难的熊熊大火。林冲在离草料场“半里多路”远的古庙里,都“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足以说明火势之大。这场“火”自然烧出了高太尉、高衙内、陆虞候、富安之流的丑陋本性,见出了他们置林冲于死地的手段之卑劣毒辣。在这场大火的“必必剥剥地爆响”声中,林冲真真切切听到了陆虞候、富安、管营三人的对话,才猛然醒悟自己此前的百般忍耐,委屈求全,逆来顺受,指望有朝一日沉冤昭雪,受恩遇得重用,纯粹是一厢情愿,痴人梦想。于是他奋起反抗,愤然杀死三个仇敌。可以说,正是草料场的熊熊大火点燃了林冲的复仇烈火。陆虞候三人放的大火烧掉了草料场,林冲胸中的大火烧掉的不只是陆虞候、富安、管营三人的贱命,更有以前那个软弱可欺、逆来顺受的林教头,烧出了一个决绝抗争、出手狠准、虎虎生威、敢将命运攥在自己手里的无畏英雄豹子头。
三、打通“雪”与“火”在性格塑造中的关联
选文中“雪”与“火”的意蕴,还需要在人物性格塑造的关联中深究挖掘。
自然天气的“雪”构成了林冲生存的现实客观环境,在雪由“纷纷扬扬”而“密”而“紧”的逐步变化中,林冲先是生火御寒,后是沽酒御寒,最后是借宿山神庙,除了采取被动的防御措施之外,别无他法。联系林冲在严酷的现实环境中的种种行为,梳理一下就可以知道,他被骗进白虎堂,浑然不觉,还真以为“恩相”唤他比看宝刀;被二十余人横推倒拽捉住要问斩时,他“大叫冤屈”;高太尉喝令左右将他解去开封府,“分付滕府尹好生推问勘理,明白处决”,他只得听凭处置;幸得良心孔目孙定周全力争,才被滕府尹判处刺配沧州,受了二十脊杖,被文笔匠刺了面颊,被戴了“一面七斤半团头铁叶护身枷”,被贴上封皮后被监押上路,他毫无异议;开封府两位防送公人董超、薛霸一路上处处刁难、折磨、羞辱他,他总是陪着小心,不敢辩解争执。到了沧州牢城营,差拨指着他大骂了一顿,直骂得他“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等差拨发作过了,他一面取出银子相送,一面陪着笑脸央告。可见,在自然天气“密”而“紧”的酷寒大雪面前,林冲被动防御的一连串举动,正折射出他处处受制于人而节节退让忍耐的软弱性格。富安正是拿准了林冲安分守己、胆小怕事的性格,所以才大胆设计帮助衙内谋害林冲、霸占林冲之妻。
再看文中描写的“火”。林冲生了地炉之火,烤了一阵依然“觉得身上寒冷”,待他从市井沽酒回来,火炭虽然被盖过了,但“火盆内火种被雪水浸灭了”。这里的“火”一直是温火,火势弱,火力小,根本抗不过大雪。这时的“火”映射出林冲在强大对手面前的卑微与渺小,他的自尊意识与反抗意志,在高太尉、衙内与富安、陆谦、管营、差拨之流共同织成的漫天飘舞的“密”而“紧”之雪面前,显得极其微弱,近乎“熄灭”了。而一味的胆怯退让,隐忍苟且,使他成了待宰的羔羊,处处被动,时时受欺。富安、陆谦与差拨三人雪夜纵火焚烧草料场,“半里多路”的古庙都能听得真切的“必必剥剥地爆响”的大火,烈焰滚滚,热浪灼人。“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的悲惨结局,“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的卑劣阴谋,给了一直对高太尉抱有幻想,一直隐忍软弱的林冲当头一棒,犹如漫天冰水给他浇了一个透身凉。林冲陡然怒气冲天,瞬间燃起复仇的熊熊烈火,他“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跳将出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秋风横扫落叶之威,眨眼之间,将富安、陆谦、差拨三人杀掉,并将他们的头都割了下来,“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可见,草料场的大火映射出林冲的复仇烈火,表现他愤然复仇的果敢行动与决然反抗的坚定意志。
综上,打通与情节发展、环境呈现、性格塑造的关联来品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雪”与“火”,就能领悟到丰富意蕴。其实,很多时候,经典小说有真意,关联须打通。
[作者通联:江苏灌云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