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衙内何以变坏?
2020-07-04夏俊山
夏俊山
《水浒传》中,高衙内是人人痛恨的浪荡子。他毁了林冲原本幸福的家庭,毁了林冲的大好前程,逼得林冲雪夜杀人,落草梁山。施耐庵没有写高衙内的结局。《荡寇志》中,高衙内被林冲放血、剜眼、割耳之后烹了。央视老版《水浒传》中,高衙内被一群泼皮无赖给阉了,新版《水浒传》中,高衙内被鲁智深骗至菜园子烧死了。
高衙内的结局,大概是作者为了让读者或观众解气、解恨,才这样安排的。不过,笔者觉得,没有谁是天生的坏蛋,高衙内跟林冲一样,也是受害者,只不过施害方不同罢了。
害林冲的主要是高俅父子、富安、陆谦,《水浒传》写得很清楚,读者没有多少疑问。害了高衙内的又是谁呢?
笔者觉得,一是家教不当,害了高衙内。《墨子·所染》中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故染不可不慎也。” 孩子出生后,最初就像一张白纸,你填什么颜色,它就会呈现什么颜色。父母无疑是最早给孩子填色的责任人。高衙内的老爸原是街头小混混的高俅,他是怎样培育养子高衙内的呢?
翻遍《水浒传》中,找不到高俅训斥高衙内的一言半语,能找到的只是他对高衙内的迁就与满足。“高太尉爱惜他。那厮在东京倚势豪强,专一爱淫垢人家妻女。京师人惧怕他权势,谁敢与他争口,叫他做花花太岁。”(《水浒传》第七回)高衙内“倚势豪强”实际上就是仗着老爸的权势,才敢于胡作非为。“养不教,父之过”。高衙内的诸多恶行,其根子是高俅的纵容。“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溺子如杀子,高衙内的父亲如果是有道德的好官、有良知的严父,发现孩子行为不端,及时给予疏导、教育、训斥,由此关注其精神成长,时时严加管教,孩子可能从此向善,怎么会一步步堕落,成为人渣呢?
《触龙说赵太后》 中有句名言:“父母之愛子,则为之计深远。”换言之,父母爱孩子,就要为孩子的一辈子考虑。明白这一道理,父母就不能一味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以为让孩子住得好、吃得好、玩得好就是“爱孩子”,而是更关注孩子道德、人格等,教育孩子要做一个不畏艰难、勇于进取,有道德、有理想、有奉献、有责任感的好人。高俅是怎样培育高衙内的呢?
《水浒传》第七回写道。林冲“抢到五岳楼看时,见了数个人拿着弹弓、吹筒、粘竿,都立在栏杆边。胡梯上一个年小的后生,独自背立着,把林冲的娘子拦着道:‘你且上楼去,和你说话。”俗话说“闲则生非”,高衙内整天无所事事,打鸟捕蝉,又正是青春期,见到林娘子貌美如花,产生冲动,上前骚扰,想入非非,并不意外。问题是,绝大多数人因为道德、法律等诸多约束,见到美丽的异性,至多也就止于遐想,不会有什么荒唐之举。高衙内敢于拦住林娘子,一是有势可仗,二是老爸高俅大概从未对他进行过青春期教育、道德理想教育、遵纪守法教育,正是家教的缺失,高衙内才有此流氓之举。
说高俅害了高衙内,《水浒传》第七回还有个重要情节:陆虞候和富安设计陷害林冲,老都管去见高俅,“把陆虞候设的计备细说了”,高俅竟然“教唤二人来商议”。陆虞候和富安到来后,“高俅问道:‘我这小衙内的事,你两个有甚计较?救得我孩儿好了时,我自抬举你二人。陆虞候向前禀道:‘恩相在上,只除如此如此使得。高俅见说了,喝彩道:‘好计!你两个明日便与我行。 ”明明知道高衙内行为不当、陆虞候和富安是在犯罪,高俅不但不制止,还竭力支持,甚至以“抬举”利诱、以“喝彩”赞扬,鼓励实施陷害林冲。这样的禽兽父亲,怎能不害了自己的孩子?
二是受交友不慎,害了高衙内。孔子曾把友人分为损友和益友,他在《论语·季氏》中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奸佞,损矣。”高衙内交的是什么样的友人呢?是“拿着弹弓、吹筒、粘竿”的一批闲人、混混。有个叫富安的,绰号“千头鸟”,更是诡计多端。林冲娘子被高衙内调戏,林冲赶来喝止。《水浒传》写道:“原来高衙内不晓得他是林冲的娘子;若还晓得时,也没这场事。”这说明,高衙内对林冲还是有所顾忌的。高衙内回到府中,整日闷闷不乐。此时,如果有益友给予劝导,让他放弃非分之想,也就没有了后来的故事。可惜,高衙内身边没有益友,只有富安之类的损友。
富安看穿了高衙内的心思,这个内心歹毒之人知道,高太尉宠爱高衙内,高衙内高兴了,自己就有机会升官发财。为讨好高衙内,他丢开道德伦理,献出一条诡计:派遣和林冲要好的心腹陆谦出面,请林冲到樊楼吃酒,他再去把林冲妻子骗出来,让高衙内趁机下手。
第一条诡计落空后,富安竟然又生诡计。把高俅也拉进来,一起设陷阱坑害林冲,让林冲手持利刃误入白虎堂,犯了殿帅府禁令。《曾国藩家书》中写道:“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笔者的家乡也有俗语:“跟好人学好人,跟着老虎学咬人,跟着巫婆跳假神。”一个人有益友相伴,如同与高人为伍、与智者同行,可以在无形中化解困境、扭转逆境。如果交了损友,则可能带来厄运甚至是灾祸。围绕在高衙内身边的是富安这样的小人,他能不受害吗?
三是体制缺陷,害了高衙内。高俅是可恨的,溺爱护短害了养子;富安等小人是可恶的,自作孽还要拉上高衙内。但高衙内成为人渣,除了高俅、富安等人的因素,还与封建王朝的体制缺陷有一点的关系。
封建专制体制下,官员升迁,并不需要草民投票,皇上喜欢就行。高俅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皇上爱踢毬,高俅是踢毬高手,气味相投,高俅就成功地升迁为太尉。手上有了大权,谁还敢跟他过不去?仗着“我爸是高俅”,高衙内才色胆包天,敢于青天白日,淫人妻女。假如有人不服,跟高衙内过不去,高衙内一句“有本事你告去”,就能让不少人知难而退。
大宋王朝虽有法律,但是谁都明白,法治是假,人治是真。高俅干的坏事再多,草民是监督不了的。官员之间,鱼帮鱼、虾护虾,乌龟找王八。告高衙内的状,门都没有。更肮脏的是,专制体制,等级分明。上下之间,有一种明显的人身依附关系。富安、陆谦为何讨好高衙内?无非是为了攀附。“念准经、跟准人,升官发财才有门”。林冲武艺高强,能重用富安、陆谦,给他们前途和好处吗?不能,但是,高俅能。所以,富安、陆谦为个人的前途与利益考虑,自然会弃林冲攀附高俅。攀附之术,可以是效忠效力、可以是行贿示好。设计陷害林冲就是为高衙内效力,攀附高俅。如果是法治社会,民主体制,个人的发展不需要攀附权贵,而是靠自己的努力、群众的支持,富安、陆谦就不会挖空心思帮助高衙内作恶,而高衙内一旦作恶,也会遭到群众举报,轻则送进“少管所”,重则关进大牢,依法判刑。高俅想包庇?那就让他下台!
幼年时的高衙内,跟其他孩子一样,都是人见人爱的宝宝,后来变成人渣,显然与他受的家庭教育、他生活的环境、他成长的社会有关。什么树开什么花,什么藤结什么瓜。高衙内其实也是一名受害者,受高俅之害、受损友之害、受社会体制之害,只考虑把高衙内阉了、杀了,才解恨,不去思考是谁害了高衙内,这是不应该的。
陈福民荐自《江海晚报》2020年4月22日 戴敦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