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酒店·草料场·山神庙,何以存在?
2020-07-04李琼仙
李琼仙
摘 要:《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高中小说教学的典范文章。今天我想从小说的叙述空间探究一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将教学内容从“要素板块框架”转化为“叙述框架”,我们也许可以发现传统解读中不曾发现的艺术创造。以“叙述”为核心的教学内容的确定,既是根据情节类小说的体式特征,又在学生的理解能力之内,具有一定的教学价值。这篇小说的叙述空间有这样的特点:一既分散又集中,二既是现实场景又是戏剧舞台,三既合理又合情,四既极简洁又极丰富。从叙述空间这个角度来解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契合了小说艺术的特性,能拓展阅读视角,获得更多审美体验,提高审美能力。
关键词:小说;教学;叙述空间;茶酒馆;草料场;山神庙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高中小说教学的典范文章。有的老师谈林冲形象的意义,有的老师谈景物描写——风雪的作用,有的老师谈叙述视角……今天我想从小说的叙述空间探究一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将教学内容从“要素板块框架”转化为“叙述框架”,我们也许可以发现传统解读中不曾发现的艺术创造,以“叙述”为核心的教学内容的确定,既是根据情节类小说的体式特征,又在学生的理解能力之内,具有一定的教学价值。
叙述空间是人物活动场所,故事展开的地点。诚如戴维·赫尔曼所说:“场所就是在不断叠加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事情都在这里发生的地方”,“空间标志不是故事可有可无或是非本质的特点,而是有助于建构故事域的核心特质”。茶酒店、草料场、山神庙,作为故事情节展开的地点,从小说的叙述理论来看,我们把它称作小说的叙述空间。主人公林冲就在这些特定的空间里活动,形成了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这些叙述空间给读者带来怎样的阅读审美体验呢?
一、既分散又集中
叙述空间分散,就如同绘画中的散点透视一样,可以分设几个中心空间,或者干脆不设中心空间,按情节发展的需要适时不断地变换空间。《水浒传》随情节的发展分散设置了很多空间。其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它按照情节的推进,主要分设了李小二的茶酒店,“此间东门外十五里”的那座大军草场,还有为林冲遮风避雪、救了他一命的山神庙,一共三个主要的叙述空间。它们各自分散独立,特征鲜明。这三个叙述空间分散在沧州的不同地方,各自独立,各形各色,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如一幅长卷先后出现在读者的眼前。
叙述空间集中,这就如同绘画中的焦点透视一样,全部空间主要集中到一个点,或者是主要空间集中到一个点。茶酒店、草料场、山神庙,这三个叙述空间是分散的,同时又是集中的。譬如山神庙,门里有林冲,门外有陆虞候、富安和差拨;陆虞候火烧草料场的阴谋被发现,林冲怒割三个人头等等如此繁多的重头戏,都在这里上演。山神庙多次被提到,而且后文的主要情节都发生在这里,不能不说叙述空间的集中啊。小說中看似不重要的空间,却容纳了多个事件在同一地点发生,它包含了社会内容和人际关系,充斥着各种矛盾和冲突。叙述空间的作用不可小觑啊。
二、既是现实场景又是戏剧舞台
南宋时,梁山英雄故事流传甚广。当时的画家、文学家龚开的《宋江36人赞并序》称:宋江等36人的故事已遍及大街小巷;画家也执笔为他们图形绘影。《水浒传》最早的蓝本是宋人的《宣和遗事》,它着力描写了杨志卖刀、晁盖等结伙劫生辰纲和宋江杀阎婆惜等事,对林冲、李逵、武松、鲁智深等主要人物也都作了描写。宋元之际,还有不少取材于水浒故事的话本。在元杂剧中,梁山英雄已由36人发展到108人。施耐庵把有关水浒的故事和人物整理加工,在创作《水浒传》过程中,忠实地接受了人民的观点,这是《水浒传》之所以取得伟大成就的思想基础。从民间口头流传盛广的故事,到画家笔下的图画,再到文人笔下的话本,后来甚至成为元杂剧的舞台艺术。梁山好汉的故事经历了较为漫长和复杂的演变过程,其中不乏元杂剧的影响,为元杂剧它加入了戏剧艺术的元素,让我们在阅读小说的同时,又品鉴出了舞台大戏的韵味。
茶酒馆、草料场、山神庙,是故事推进中三个现实场景,三个场景又如三个舞台布景,上演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的大戏。叙述空间的转移,是舞台的转移,也是情节的推进。没有了这样的舞台,再好的戏也没法上演。舞台好,戏才精彩。
三、既合理又合情
这其实是小说叙述空间设置的一大亮点。例如“茶酒店”这一叙述空间,李小二叙述自己的生活经历时,他无意中提到:“权在营前开了个茶酒店,因讨钱过来遇见恩人。”这里的“营”,指的就是沧州的牢城营,即收官发配囚犯的地方。李小二的店为什么要开在这里呢?细读文本,我们发现作者安排这一叙述空间的精妙之处。正因为李小二的店开在牢城营前,而林冲却是发配到此地的囚犯,二人活动的地点相距不远,活动区域会有交集,因此,才会有见面的可能。只不过李小二夫妇二人是“个体户”,他平时要在店里照看生意,一般不出来,那这次为什么会在街上遇到林冲呢?细心的作者特意交代:“因讨钱过来,遇见恩人。”正因为李小二的店开在营前,陆虞候、富安二人从东京来到沧州之后,首先选择的是离牢城营不远的李小二的茶酒店,这样就为后文李小二阁子背后听说话做好了铺垫。而李小二之前就是东京人,所以才会一下子听出了陆虞候二人的“东京口音”。正因为李小二的茶酒店离牢城营很近,他一定认识营里的管营和差拨,因此,陆虞候才会差遣李小二去请管营和差拨。可见,小说对“茶酒店”这个叙述空间的设置,丝丝入扣。
“合情”又怎么解释呢?林冲是李小二的恩人,所以李小二见了恩人格外地亲切,格外感恩,格外地用心照顾,时时处处想着恩人。李小二“当初在东京时,多得林冲看顾”:“救了他免送官司”;“又与他陪了些钱财,方得脱免”;“又亏林冲赍发他盘缠,于路投奔人”。此时恩人落难到此,“林冲得李小二家来往,不时间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林冲因见他两口儿恭勤孝顺,常把些银两与他做本钱”,“林冲的绵衣裙袄,都是李小二浑家整治缝补”。当“只听得差拨口里呐出一句高太尉三个字来”时,小二警觉道“这人莫不与林教头身上有些干碍?”见了林冲提醒道“只怕恩人身上有些妨碍”,“ 只要提防他便了”。
总之,开在营前的茶酒店,成了各路人马活动的会集地,恩人、仇人都在这里先后出場,为后面故事的发展做足了戏。作者这一安排,可谓合理合情,巧妙至极!试想草料场、山神庙的设计不也有同样的艺术效果吗?
四、既极简洁又极丰富
小说中对承载故事情节的三个主要的叙述空间,用语极为简洁,在小说故事情节大量的叙述中显得少之又少,如果把它跟《林黛玉进贾府》作个比较的话,那简直就相当于没写。譬如,对茶酒馆的交代,文中写道:
权在营前开了个茶酒店……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酒店里坐下……李小二入来问道:“要吃酒?”只见那个人将出一两银子与小二道:“且收放柜上,取三四瓶好酒来。客到时,果品酒馔只顾将来,不必要问。”……
细看字里行间,小说没写酒馆的大小陈设,以及店里的其他茶客酒徒,仅仅一个“酒”字,茶酒馆的特征立刻突显,读者此时似乎看到了小二忙绿的身影,闻到了其间浓浓的茶酒味道,茶酒馆文化深蕴其间。
又如,对山神庙的描写:
望那庙里来。入的庙门,再把门掩上,傍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入的里面看时,殿上做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推着一堆纸。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
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
作者三言两语作了交代,毋庸赘述,神庙文化弥漫开来。山神庙是故事发生的地点,又是人物性格转变的重要场所。如果在山神庙里没有偷听差拨、富贵、陆虞候的谈话,林冲是否能够转变性格,或者还需要什么因缘际会使之转变性格那就不得而知了。面对着困厄,林冲只能凭借山神庙信仰得到心灵的慰藉,只能通过超现实的力量来暂时抚平不安的心绪。庙中的塑像——“判官”,在宋代是很流行的,已经成为人们奖善惩恶、裁决罪刑的内心期盼和寄托,因此,林冲的思想不免也受此影响。人物进入特定叙述空间,作者极简的点化,丰富的内涵顿生。
再如,对草料场的描述:
文中写道:早来到草料场外。看时,一周遭有些黄土墙,两扇大门,推开看里面时,七八间草房做着仓廒,四下里都是马草堆,中间两座草厅。到那厅里,只见那老军在里面向火……老军拿了钥匙,引着林冲,分付道:“仓廒内自有官司封记。这几堆草,一堆堆都有数目。”老军都点见了堆数,又引林冲到草厅上。
……
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作者同样用了极其简洁的语句描述草料,宋代的军队后勤文化展露一二。林冲看守的这个草料场,便是沧州的草料场,是沧州军的重要物资供应点。再看沧州这座草料场,“七八间草屋做粮仓,四处都堆满了马草堆”,可见这个草料场是很大规模的。或许还是沧州唯一的一座草料场。草料场烧了,林冲的人生之路也就走到头了,所以他不得不怒杀了陆虞候、富安等人,上梁山,浴火重生。
三个叙述空间言简义丰,彰显了小说家的艺术智慧。撇开小说的三要素,从叙述角度进行鉴赏,读者应该有些收获吧。
对小说的教学,我们一直走在人物、情节、环境的大道上,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思维,在小说艺术的辽阔的天空里,你我会看到更绚烂更美好的云霞,获得新鲜的更丰富的阅读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1]吴效刚.论小说的叙述空间[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5).
[2]郭跃辉.转变“要素板块框架,重构小说教学内容”——以〈林教头风雪山圣庙〉为例[J].中学语文(上旬刊),2017(03).
[3]刘澍芃.小说空间叙事研究摭谈[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04).
[4]部编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下册第六单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