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谨防育人功能的缺失
2020-01-21齐铁清
齐铁清
摘要:线上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无论形式如何变化,都要保证立德树人目标的实施。就线上教学的具体环节而言,要保证教学计划的全面性,谨防育人功能的根源性缺失;保证教学实施的互动性,谨防育人功能的过程性缺失;保证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谨防育人功能的结果性缺失。为此,需努力克服隔空教学师生缺乏互动的不足,强化情感交流,坚守育人底线。
关键词:线上教学;育人功能;底线;缺失
线上教学存在于非全日制学校或作为常规教育的一种补充,人们已逐渐习惯,对于它的存在也有一定的寬容性,一般以辅助作用为主;但当它在特定环境下,成为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式时,却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随之而来的网络运行保障能力问题、体系化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问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问题等都亟需解决。相比这些技术层面的问题,更让人担心的还是线上教学中育人功能的缺失。这说明,人们对线上教学的关注已深入到教育的更深层次。相比于常规教学,线上教学更要关注教育因素,要在教学计划、教学流程、教学评价等方面严守育人底线,谨防育人功能的缺失。
一、保证教学计划的全面性,谨防育人功能的根源性缺失
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决定着教学内容的方向和结构,对教育教学活动、课外活动等各方面做出全面安排,规定学科设置、各门学科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以及各种活动等。教学计划是教学的前提和保障,在常规的教学中学校都非常重视教学计划,关注教学中的育人功能;但是在线上教学中,教学计划不可能与常规教学完全相同,课时长度和授课方式也与常规教学有很大差异,这些都会对教学中的教育因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造成线上教学中育人功能根源性缺失。
(一)开足开齐课程
开足开齐课程,保证课程设置的科学性、规范性、完整性是常规教学计划中的基本要求。线上教学很难真正做到“开足开齐”课程。基础教育的课程包括单一学科、综合活动等内容,学科教学以文化基础教育为主,实践活动在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中同学科教学相辅相成。线上育人要发挥学科和活动的整体功能,使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相互融合,为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学校在做教学计划时,要考虑线上教学的特殊性,在可操作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保证其全面性,防止育人功能的缺失。
(二)灵活安排常规教育活动
对于常规的教育活动,如晨会、班队会、科技文体活动等,可以结合线上教学的特点进行安排,采取化整为零、见缝插针的方式进行。可把活动分解成布置、实践、汇报几个环节,布置、汇报环节在线上统一组织,实践的环节在线下分散进行,这样,既保证了活动的完整性,又适合线上教学的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可以结合学科教学进行;但要保证本体目标不受损伤,也就是内容方面与学科教学整合,在完成学科教学目标的同时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达成。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节、运动会、远足等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健康、国防、安全等教育活动可以采用专项教育的方式进行,可通过在线研讨、网络互动等形式与学生进行深入沟通与交流,达到育人的目的。
(三)学科教学要保证教育目标的完整性
学科教学要从教学设计入手,保证教育目标的完整性,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完成基本要求,不能因线上教学时间和方式的变化而忽视了教育目标。
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整体化、融合化,既不可分解得支离破碎,又不可生吞活剥。要结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来进行,既有每节课的特点又要有阶段的连贯性。
线上教学计划应该结合网络学习的特点进行调整,要按照教育规律进行,不能只是完成教学任务而影响了教育目标,既要保证教学计划的全面性又要适合线上教学的特点,这是守住线上教学育人底线的前提。
二、保证教学实施的互动性,谨防育人功能的过程性缺失
线上教学与常规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由“面对面”变成了“线连线”。虽然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保证音频与视频的同步双向传播,这种方式用来传授知识尚且受到影响,更何况是用来完成教育任务。在短期的、不得已而为之的线上教育活动中,要强化实施过程的互动性,确保教育因素不受损伤。
(一)在互动中保证育人功能的实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互动性、活动性是课堂教学的最基本要求。在线上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不能以大量的录制播放的形式来代替教学的组织,更不能用单向信号传播的方式来代替双向的信息交流。即使单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在信息传播渠道如此多样、信息资源如此丰富的时代,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也远比知识的传授要重要得多。
教师在线上教学中要善于化整为零、变静为动、由表及里,保证育人功能的正常实现。线上教学的每个单元时间不宜过长,每个教学时段不宜进行大段讲解,要将整个教学时段分解成几个小的片段,每个片段中穿插互动的内容,让每个学生时时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对学生的教育是在对话与互动中完成的,要在教学过程中时时保持与每个学生的交流与沟通。
线上教学容易出现学生被动接收信息甚至是游离于教学之外现象。教师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要善于变静为动,增加学生参与活动的环节,让学生的手、口、脑时刻处于活跃状态。教师只有在学生活动的状态下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状态,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二)发挥线上优势进行针对性教育
教育需要契机。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思维时刻处于活跃的状态,教师要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线上教学可以发挥网络教育的优势,教师可在不影响其他同学、适当保护学生隐私的情况下与个别学生进行“私聊”,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东西,进行深刻沟通与引导,这是面对面的教育无法做到的。
教师要善于扬长避短,克服线上教学的弊端,充分挖掘网络教育的有利因素,把线上教学的过程变成与学生的心灵对话的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教育任务,在深层次的对话中学到知识,学到方法,充分发展,充分成长。
三、保证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谨防育人功能的结果性缺失
线上教学评价要逐渐形成促进学生全面發展的评价体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线上教学的评价要既重结果又重过程,既看绝对又看相对,既有单项又有综合,以保证线上教学的教育性。
(一)线上教育评价既重结果又重过程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出,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这不只是对综合性评价与考试的要求,也是对日常教学的要求,如果没有日常课堂教学中评价意识和方式的转变,只靠一两次考试来实现这个变化是不现实的。学科教学的评价容易忽略过程评价,更多的是关注学习结果、关注知识掌握得多与少、对与错,在线上教学中这一点尤为突出。结果是评价的导向,教育如果不强调结果,会导致人才培养的弱化,但过程评价可以直接影响结果。
关注过程评价就是关注人的发展过程,可以引导人们从只注重知识掌握程度的误区中走出来,更多地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整体发展。线上教学的评价不应只是一节课结束后的反思与小结,更应该是课程进行过程中的实时矫正与激励。包括对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合作研讨、探究实践等各个方面的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教师与家长的评价,等等,都要贯穿到整个学习过程之中。
(二)线上教育评价既看绝对又看相对
评价要既看绝对又看相对。这种相对不只是相对别人的横向比较,更应该有相对个人的纵向比较。增值评价就是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发展变化的一种评价方式。不应以一次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而应以进步幅度来评价学生的发展程度,这种相对的评价更关注学生的成长、变化。对于每一节课、每一个学习阶段也是如此。要看到发展,看到变化,只有这样,才能让评价起到激励的作用。线上教学要发挥网络教育容易记录、方便统计、有利于分析的特点,全面记载学生的发展变化,让每一名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看到自己的成长。
(三)线上教育评价既有单项又有综合
综合评价正在成为教育评价的趋势,这不仅意味着教育评价会超越学科教学,也意味着评价可在学科教学中衡量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科教学的评价不只是对不对,还包括好不好、美不美、全不全。要让学生知道学习中不只是竞争,还有合作,在一定意义上讲,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要远比竞争重要得多。这些都不是只靠测试单一的知识技能所能承载的。
线上教学评价要从教育的角度综合考虑各学科的相关性,要保持评价的统一性、协调性,要保证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养的整体评价,不能将一项整体学习活动肢解成几项要素分别进行量化。教学评价的多元性包括主体多元化、内容多维化、方法多样化等多个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科的性质和线上教学的特点灵活使用,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线上教学既是特殊环境下解决教学问题的权宜之计,同时也将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要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优势,努力克服隔空教学师生缺乏互动的不足,让在线教学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成为全面育人的有效手段。要保证教学计划、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环节育人目标的落实,还要整体协调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关系,以保证学科教学目标不受损伤,全面育人功能没有缺失。
参考文献:
[1]中央深改委.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OL].新华网,https://news.eol.cn,2020-07-01.
(责任编辑:李阳)